figure_0003_0001

陈哲,青年作曲家。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作曲家徐之彤教授、唐建平教授。

其作品涉及中西管弦乐队、室内乐、器乐独奏、艺术歌曲及舞蹈音乐等各类音乐体裁,曾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作品奖”和“金胡琴”小型胡琴作品展演金奖以及“中国之声”“炎黄杯”“帕拉天奴”等重要作曲比赛奖项。代表作《苍歌引》于2017年被列入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的决赛指定曲目之一,并于两年后再度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之邀,为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创作决赛自选曲目《复垓下歌》。2019年1月18日,联袂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宋心馨于北京中山音乐堂成功举办个人古筝作品专场音乐会,广受业界好评。

主要古筝作品有:古筝独奏《逐日》、古筝二重奏《青锋赋》,古筝与钢琴《晨兴》,古筝与打击乐《大武》,古筝与室内乐《媱花》,筝与群筝《蹀马倾杯舞千秋》,古筝与乐队《苍歌引》《本生纪》等。

其他主要作品有:管弦乐队作品《断章三则》《孤城祀》,民族管弦乐队作品《流水》《女儿红》《丝路》,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不度》,琴、箫与民族管弦乐队《月下吟》,板胡与弦乐四重奏《青灯景》,胡琴四重奏《象雄迹响》,二胡与钢琴《归去来兮》《复垓下歌》,钢琴五重奏与两组打击乐《最后的平安夜》,双小提琴作品《梦五味》,笙独奏作品《乡景》,艺术歌曲《往事如烟》《送别》,舞蹈音乐《寻找白露》《夜歌》等。

figure_0004_0002

苏潇,作曲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民管学会创委会成员,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创新团队成员。其创作风格体裁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爵士乐和舞蹈音乐,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王建民教授、邹建平教授,贾达群教授。2019年入围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最佳编配奖。

作品《烙印I》获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孔子颂”全国民族室内乐作曲比赛第一名。混合室内乐队《烙印II》,由荷兰新音乐团委约创作,获该团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作曲家比赛首奖,该作品于2010年1月首演于阿姆斯特丹,同年4月作为“世博”系列活动,继续由该乐团演出于上海荷兰文化馆。作品SMART由美国Roger Shapiro基金会委约,是获得该项目资助的第一位青年作曲家。钢琴独奏《破》和室内乐《灵动》分别获中国第八、第九届“金钟奖”作品优秀奖。女高音与钢琴《雪花的快乐》获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新世纪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三等奖。二胡协奏曲《烽火》获得中国音协举办的首届民族器乐作品(二胡与乐队)征集比赛三等奖,并纳入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创作项目,在2018年再次获得滚动资助项目。《疆域》入选2016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figure_0005_0003

赵子翔,现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2016级作曲博士研究生,师从作曲家陆培教授。

高中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专业。200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毕业后赴美,先后获得美国哈特福德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学位(Master of Music)及作曲专业艺术家文凭(Artist Diploma in Composition),师从作曲家Robert Carl教授和Larry Alan Smith教授。

其作品曾被很多著名乐团上演于世界各地,包括与荷兰新室内乐团(Nieuw Ensemble)、美国弦乐四重奏团(The JACK String Quartet)、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昆剧院、东盟十国室内乐团(C ASEAN Consonant)、美国哈特福德大学室内乐团(Foot in the Door Ensemble)、美国哈特福德大学管乐队(Symphony Band)和哈特福德管弦乐队(The Hartt Orchestra)等合作,并且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大音乐节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东盟音乐周、第四期“躬耕书院”陈其钢音乐工作坊活动等。曾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采访并拍摄纪录片。

代表作有:《风铃吟》《醉·舞倾城》《南柯》《通往天堂的阶梯》《忏悔》《草原的回声》《远方的鼓声》《雨霖铃》等。

figure_0006_0004

顾冠仁,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历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花木兰》(获2013年第二届华乐论坛民族管弦乐协奏曲经典作品奖)、《王昭君》,合奏《东海渔歌》(与马圣龙合作)、《春天》组曲、《星岛掠影》组曲、《将军令》《大地回春》《路》,乐队协奏曲《八音和鸣》,音诗《岁寒三友——松、竹、梅》(获2012年首届华乐论坛民族管弦乐经典作品奖),音诗《忆江南》《在那遥远的地方——西部民歌主题组曲1》《可爱的玫瑰花——西部民歌主题组曲2》,二胡协奏曲《望月》,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古筝与弦乐队《山水》,三弦协奏曲《草原》,曲笛、古筝双协奏曲《牡丹亭》,琵琶、三弦双协奏曲《双档——说书人》,弹拨乐合奏《三六》《驼铃响叮当》《喜悦》,江南丝竹《春晖曲》《绿野》《清清洋山河》,小合奏《京调》《苏堤漫步》,重奏《激流》《江南风韵》,音乐朗诵《琵琶行》《兵车行》等。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顾冠仁弹拨乐合奏曲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顾冠仁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合奏曲集》《顾冠仁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协奏曲集》《顾冠仁弹拨乐作品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顾冠仁民族器乐重奏及小型合奏曲集》《顾冠仁新江南丝竹曲集》。先后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努力发展民族乐队交响性功能及交响性创作手法》《谈大型民族乐队的音响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素材在创作中的运用》等论文。

从2005年起,先后由新加坡华乐团、山东民族乐团、江苏演艺集团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加拿大庇诗中乐团、沈阳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举办了“顾冠仁作品音乐会”。

figure_0007_0005

何占豪,作曲家兼指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历任多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次受聘任全国金唱片奖评委,金钟奖古筝专业评委会主任。

主要大型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合作),交响诗《龙华塔》,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二胡协奏曲《别亦难》《乱世情》《英雄泪》,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筝与乐队《云山组曲》,筝乐诗《陆游与唐婉》,交响南音《陈三五娘》等。主要中小型作品有管弦乐《胡腾舞曲》《伊犁河畔》,古筝独奏《茉莉芬芳》《姐妹歌》,歌曲《别亦难》等。

何占豪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探索着一条“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路子。他的众多作品,中西交融、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感人,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国内外许多交响乐团、民族乐团经常上演他的作品,香港、澳门、台湾、上海、杭州以及新加坡等地多次举办过“何占豪作品音乐会”专场。在他的作品中,《梁祝》协奏曲多次获中外唱片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白金唱片奖。他编配的高胡协奏曲《梁祝》,在由香港中乐团主办的世界华人地区投票选出20世纪最佳十首民乐作品中,获最高得票奖。《临安遗恨》《茉莉芬芳》于1995年获文化部教育司颁发的“优秀创作奖”。由于他对中国音乐事业的突出贡献,2013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何占豪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上海市委宣传部授予何占豪“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2019年获“上海市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figure_0008_0006

朱晓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作曲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上海歌剧院作曲家、指挥家,国家一级作曲,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创作委员会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常务理事,上海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副会长。

1995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录中心(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列入世界名人辞典中。曾指挥过歌剧《江姐》《红珊瑚》,舞剧《丰碑》《半屏山》等两百多场演出及专场民族音乐会演出,先后在台北、高雄、上海、合肥等地区指挥自己的作品音乐会。曾出访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卢森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演出。

主要作品有民乐合奏《赛刀会》《舞曲四首》《韵》《镗》《意象集·黄山》《水乡欢歌》《治水令》,二胡协奏曲《祝福》《新婚别》(与他人合作),琵琶协奏曲《杨贵妃》《红楼梦》,柳琴(中阮、筝)协奏曲《文成公主》,柳琴(阮)协奏曲《望月婆罗门》,唢呐协奏曲《敦煌魂》,古筝独奏曲《台湾儿女的心愿》,柳琴独奏曲《火把节恋歌》,民族室内乐《乡魂》等。先后出版《中国民族器乐曲二十三首》《柔情古筝——齐奏、重奏曲集》《民族器乐协奏曲精选》(上、下集)、《通俗民族器乐合奏曲集》(上、下集)和《民族管弦乐队乐器法》《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先后为大型舞剧《半屏山》《太阳部落》《大秦王朝》等剧目谱曲。

figure_0009_0007

王建民,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谱写了大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尤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卓有建树。创作的多首作品在全国各类音乐作品比赛中获奖,如《第一二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88年),《四季掠影》(单簧管与钢琴)获全国首届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单簧管作品评选优秀奖(1989年),《幻想曲》(筝独奏)获文化部1995年“东方杯”古筝大赛优秀作品奖,《天山风情》(二胡与交响乐队)获中国首届“金钟奖”交响乐作品比赛铜奖(2001年),《第二二胡狂想曲》获中国第三届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2003年),《第三二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十二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2006年),《第四二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十五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2011年),《啊哩哩》(民乐九重奏)获全国第九届金钟奖最佳作品奖(2014年)等。其作品《二胡狂想曲》系列、协奏曲《枫桥夜泊》系列等获得了广泛的声誉。部分作品在全国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多次被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的音乐会及艺术节上演。

曾出访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并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先后在各种刊物发表多首作品,出版了几十张CD专辑。出版的个人作品专集有《王建民古筝曲选》《王建民二胡曲选》《王建民古筝创作曲九首》等,主编并出版了“中国乐器本科教材”系列。此外,多次出任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央视民乐大赛等各类比赛的评委。

figure_0010_0008

王中山,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及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并获“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光荣称号。

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在1986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创造性地运用轮指技法并在中国筝上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义甲的形式进行演奏,丰富和增强了古筝双手演奏技能,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为之一新。

在创作方面,撰写文章多篇,创作和改编许多古筝独奏、重奏、合奏乐曲,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金钟奖”、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民乐大赛等把他的部分作品作为赛事的规定曲目。在教学方面,其学生多人在国内及国际顶级专业比赛中屡获殊荣,倍受关注。

先后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等书籍,发行了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和数十张教学光盘。曾出访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大力推广古筝艺术。在国内外近百个大中型城市举办了数百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和最受欢迎的古筝艺术家之一,他迄今保持着古筝演奏家有史以来举办独奏音乐会最多的纪录。

figure_0011_0009

周成龙,国家一级作曲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委员、江南丝竹专家组副组长,上海文广局民族乐团艺术顾问,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文化艺术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

大型作品有二胡协奏曲《江恋》,琵琶协奏曲《西双版纳的晚霞》,中胡协奏曲《科拉沁草原的传说》,笛子协奏曲《山风》,古琴协奏曲《广陵散》,大合奏《川西随想》《过零丁洋》《台湾组曲》《魏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山菊》《山泉》《滇西采风》等近五百首各种风格、不同组合的作品。由他改编、配器的古琴曲有《神人畅》《古风操》《春晓吟》《梅花三弄》。近年来,为新加坡华乐团创作了《江水情深》,为二十多部电视剧作曲。出版了个人音乐专辑共二十多张,如《大漠日出》《马头琴的传说》《禅·茶一味》等。主编《流行雨通俗小品系列》《民族乐队合奏曲集》(Ⅱ和Ⅲ)、《弹拨乐合奏》(Ⅱ和Ⅲ)、《古筝重奏曲集》《丝竹小合奏》等,博得了众多爱乐者的青睐,体现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及审美情趣,深获社会各界好评。

近年来,他多次组织并策划多场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会,如“海上新梦”民乐专场音乐会、“道教音乐会”以及“信天游”交响音乐会等。在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地举办了不同风格、不同手法、不同形式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同时,他受中央民族乐团委约,创作了三支唢呐与乐队的协奏曲《吹歌》,首演于国家大剧院,获得极大反响,在民族音乐发展中,提高到一种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