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此话有何高见?
回答:
高见谈不上,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这句话在强调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一个人在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依据书上的理论,都以书本知识为指导,不懂得灵活变通,肯定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所以,历史上功成名就的读书人,都是那些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亲身实践的人。
因此说,仅会单方面依据书本知识处理问题的人,还不如那些抛开书本理论的束缚,全身心投入实践锻炼、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过硬本领的人。后者,在面对任务挑战时,能够准确判断形势、权衡利弊,至少有自知之明——能则上,庸则让。
其次,这句话在强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书本知识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认识的范围越来越宽广、认识速度也越来越快,但一个人阅读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如果离开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就不可能应对自己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形。所以,只会依据已有经验知识处理问题,只会耽误事情,因为,已有知识属于过去,当下困难问题属于新情况,而用解决过去事情的办法解决新问题,十有八九会出现药不对症的结果。
只有将书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结合现时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运用,才能借助书本知识,增强自身执行力,完成工作,顺利达到既定目标。
再者,这句话在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尽,完全的意思。读书不懂批判辨析无疑生吞活剥,势必食古不化,终将思维固化。曾在网上看到有人批评只会死读书的人“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觉得这个比喻特别恰当。生活中也见过这种迷信书本的人,他们还总觉得自己掌握了最高智慧、比别人聪明许多,而且总爱显摆炫耀,实质上别人只会觉得他们固执可笑而已。
最后,“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时也是实力派高度自信的宣言。说这句话的人,已经洞察清楚局势、掌握局势发展趋势,处于事实胜于雄辩的有利地位。
所以,不管对于个人智力开发还是人类文明进化,书都算的上是好东西。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人不屑于读书,甚或看不起读书人,关键不在于书,而在于读书的人。读书做事那人怎么读、怎么运用读过的书,还有读书那人自己天资的深浅薄厚都不一样,怎就能统一给他们读的那些书和读书这件事做评价呢?
另外,“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本身也有矫枉过正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