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468.“大而全” “小而全”(下)

【当我紧急回到帝都,并于落地后不久看到夏希羽于昨天发表的重磅文章时,我明白了院长叫我紧急回国的原因。

希望我能有机会与夏希羽见面。

我对此唯一的意见是:我不确定用化名前往希羽组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是否合适。

——“周辉”,1984.1.9】

1984年1月6日清晨,经过联席会议的全票通过,夏希羽直接用电话联系《科技日报》等多家国内主要媒体在浦江的记者,并请他们在1月8日之前发表自己经过沈涵曦、薛若琳和游佳烨共同完成小改的手稿。

夏希羽在他撰写的《中国是否需要一个“大而全”、“小而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写道——

“……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些样样俱全,万事不求人的‘综合研究所’、‘全能研究院’。”

“希羽组研究所从一开始在选拔人才时,就以世界各国的青年科研人员为主,以中年科研人员为少数。”

“而且,希羽组研究所的确在做一些旨在改革的政策进行试验,但现在评价它们还为时还比较早,还得经历相当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得出它是否具有比较长远的意义、是否真的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性。目前看上去答案是肯定的,还有一些好评,但未来需要拭目以待……”

当然,这是1月8日的事。

在这篇文章正式见报的前一天,夏希羽忽然得知有两名因自己而慕名南下的不速之客找到了自己。

而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男性,在中科院系统工作,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