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东宫。
吕氏看完手上的纸条后,便将其烧毁。
她脸上的表情依然没有丝毫的变化,看起来十分的淡定。
但是心里却已经开始抓狂。
“老爷子对那个小杂种倒是信任的很!”
“竟然给了他令牌,准许他自由的出宫。”
“想必太子爷也知道这件事,却没有阻止。”
“再加上昨晚太子爷的那番话,显然他们父子两人都已经偏向于他。”
吕氏心中暗道,紧握着一旁的扶手。
久居深宫,她早就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哪怕是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表面上也要不动于色。
否则,要是把什么事情都表现在脸上,她也没办法在常氏去世后坐上太子妃的位置。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句话,非常的适合在宫里面生活的人。
就在这时,朱允炆回来了。
吕氏笑着问道:“今天在大本堂学了什么?”
朱允炆的组织了一下语言,叙述了一下今天学习到的内容。
说这些后,又补充了一句,“齐先生和黄先生今天说,为君,为官,掌权者,要保持神秘感。”
“有了神秘感,才能让百姓保持敬畏执行。”
“这样才能在百姓面前保持威严,才能更好的教化百姓。”
“进而让百姓听话,做好本分之内的事情,不再去想别的事情。”
他是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
上位者,就应当如此。
为君者要在臣子面前保持神秘,要让百姓没办法猜透。
这样一来,才能够让下面的人敬畏。
听到这,吕氏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摸了摸朱允炆的脑袋,笑着说道:“两位先生说对,你要将这些话牢牢的记在心里,明白了吗?”
朱允炆点了点头。
……
东阁。
下朝后朱元璋和朱标两人便来到了此处。
一路上,朱标已经将今天一早在朱允熥那里得知的事情告诉了朱元璋。
听的朱元璋脸上脸上的表情一会儿一变。
要是让外面的臣子看到这一幕,肯定会被惊掉大牙。
好家伙,这还是平日里那个冷漠无情,手段狠厉的皇爷吗?
其实对现在的朱元璋来说。
他不是龙椅上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
而是一个听着孙子有奇遇,有出息之后惊讶又高兴的爷爷。
“真是没想到。”
“咱这乖孙竟然有这般机遇。”
“张真人居然亲自到他梦中传授他武艺。”
“真是不得了呀!”
朱元璋笑着捋了捋胡子,看起来十分的开心。
“你们去,把三爷给咱叫来。”
“咱有话要和他说。”
朱元璋对着身旁的老太监马蛋儿说道。
这个老太监就是平日里侍奉在朱元璋身旁的那个。
“启禀皇爷。”
“上朝的时候,三爷宫里的人来了。”
“说有话要对皇爷说。”
马蛋儿恭恭敬敬的低着头说道。
“让人进来吧!”
紧接着,一个宫女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
“奴婢拜见皇爷,拜见太子爷!”
宫女跪在地上,把头紧紧的低在地上。
“三爷让你传什么话。”
“启禀皇爷,三爷今天一早跟着解大人学习完后,就带着解大人出宫了,让奴婢对皇爷说,请皇爷不要责怪解大人没有在衙门上衙。”
宫女说话的时候非常的小心。
生怕一句话说的不太对,就被责罚。
“知道了,下去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
等到宫女下去后,朱元璋笑着说道:“这臭小子,昨天刚给了他令牌,今天就出去了。”
“就这股雷厉风行,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的的劲头,就很像咱。”
“传下话去,等三爷回来了,让他来见咱。”
他得亲眼见见张真人传授的那两套名为太极拳和八极拳的拳法。
看看到底有没有朱标说的那么厉害。
处理完这些事。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开始处理奏折。
上朝处理事情,下朝后在东阁处理奏折。
这就是他们每天的生活。
十几年如一日!
枯燥又乏味。
却让所有的人羡慕。
只因为,坐在这里的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人。
皇帝和太子!
……
朱允熥这边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宫。
本来计划着回宫,但是却被一件事情给扰乱了行程。
刚走出三山街不久。
他们就看到了秦淮河上发生了一起纠纷。
起因也很简单。
两艘货船撞到了一块。
一开始朱允熥也没想着看热闹。
毕竟这种事他以前也看过不少,没什么稀奇。
但是,就在他要走的时候,听到其中一艘货船自报家门,说是齐泰齐大人家的船。
另一家听到这话,也自报了家门,说自己是黄子澄黄大人家的买卖。
这下,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就缓和了下来。
两艘货船管事的人开始笑着打起了招呼。
至于赔偿的事情,双方都没提。
两家人都知道,齐泰和黄子澄是好友。
这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
现在把话说开了,事儿就可以过去了。
“解先生,齐大人和黄大人可都是朝中的臣子。”
“他们两家怎么会私下里经商呢?”
“按理说你们这些读书人,不都是很看不起商人的吗?”
朱允熥笑着问道。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他都清楚。
历朝历代,朝廷中的官员为什么不想让皇帝收商税?
或者想要让皇帝少收一点商税?
他们嘴上说的好听,什么这是与民争利,不是王道啥啥的。
其实都是狗屁!
这些官员自己家里面就经商。
不然哪里会有钱让他们挥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家族,有的人负责读书走仕途,这一般都是家主这一支的嫡系。
其余的旁支也能读书,但是大多都是负责别的事情。
其中大部分就是负责经商赚钱。
以此来供养在朝为官的那些家族之人。
官员们也会反过来为这些经商的人提供一些便利。
朝中有人好办事,就是这么来的。
说是与民争利,其实基本上就是和这些家里面经商的官员争利。
农民的税收也是这个道理。
这些官员,基本上全都是地主。
他们自然不愿意朝廷多收税,要是可能,他们还希望朝廷不收税。
全都落到自己口袋里面。
朝廷动了他们的利益,动了他们的根本和钱袋子。
他们自然要反对。
还要扯着各种大旗反对。
忽悠的皇帝也就相信了这些臣子的鬼话。
至于这样做朝廷后面会怎么样。
他们才不管。
哪怕明朝灭了,改朝换代了。
他们只要把头发一剃,照样可以做官,照样可以荣华富贵。
反正死的都是皇室,不是他们这些臣子。
治理天下,靠的是他们这些人。
不管谁掌权,都要重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