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参考释义
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重要?生命与货利相比哪一样更贵重?得与亡哪一样更有害?深陷名利之中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度积敛财富必定会招致更大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平安。
说东谈西
人生在世,有此身就有此名。身只有一个,是本质,名可以有很多,比如每个人都有“名”,包括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工程师、教师等名分,名实际是身的过客,有时来有时去,今天的名可能是处长,明天是厅长,后天又可能是办事员,小时是孙子、儿子,长大后变成父亲、爷爷,所以,名是虚而不实的东西,来无所加,去无所失。但人们很热衷于贪图虚名而不顾其身,最终招致祸端和屈辱。
大道无名无相,空无一物,顺天地之自然,才是万物的根本,执着于虚名就成了舍本求末。
老子在本章中讲述了得失辩证之道,本人的理解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名利、财货等都是身外之物,切不可殉物而害真,因小而失大,以至于自取其辱。财货本质上是流通之物,天赐人以财物,在于养人性命,无财不足以养命,所以财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背天理而强求,就会损害更多人的性命,最终招致祸端。为什么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有可能根源在于违背了大道,当一个人借助所有的资源(当然也包括权力)掠取社会财富的时候,就会损害社会,损害其他人的生存权,最终被清算,中国历朝历代的转变都是清算的过程,在王朝的延续过程中这种清算也无时不在,比如和珅、刘瑾之流都是被清算的对象。只有顺自然之道,抱着与社会所有人共赢的态度去积累财富,才符合道的要求,才能跳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第二,有此身,才有此财,无此身,此财又有何用?不能本末倒置,贵财而轻身。
追逐财富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来自虚无,最终又归于虚无,用俗话来说就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所以,人生就是一个旅程,在缤纷多彩的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实现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才是“身”的价值。如果一味强行追逐财富积累,必然损害社会,也就会损害自“身”,让自己的人生丧失意义。
中国人总希望给后代留下一点物质财富,美其名曰爱他们。其实,为他们留下的物质财富只有在留下精神财富的前提下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可能是祸害。只有培养后代拥有良好的人生观、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这些物质财富才会起到好的作用,有助于他们事业的进步并晋升到社会的更高等级。如果没有精神素养的培养,留下的物质财富往往就会害了他们,让他们懒惰、不求进取。
第三,学道之人,当求真富贵,这个真富贵就是自身的修养。应当摒弃得失之心,忘名绝利,大公无私,只在一个“舍”字上下功夫。只有舍去名利贪心,才能“舍”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我过去经常说,财富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有形,一种是无形。当代的人们执迷于有形的财富,有形的财富是时时变化的,但无形的财富却不同,它体现为为社会、为周围的人群服务的能力,体现在人心之中,比如范蠡,可以用自己的无形财富时刻实现自己的购买力,永远不会消失,更不会贬值。所以,自身的修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才是属于自己的真富贵,也可以常保自己的名誉。
在当代社会中,许多人在追逐名利和钱财。这些外在的名利或许是重要的,但支撑名利的内在因素更重要,这些内在因素包括修养、知识、见识、勇气、胸怀、济世的情怀等。
财富是流动的,就像银行的流水账一样,如果去追逐,很辛苦,而且往往所得也十分有限。所以,实现财富的积累,并不是追逐的过程,而是个聚拢的过程。自古至今,名垂青史的人不少(自然包括很多商人),皆是广积厚德,广累善行,为天下万民造福,为世人所难忘,故而代代相传。而实现财富的聚拢,就不能将得到的财富完全视作己有,必须有济世的情怀,将它们视为社会所有,为社会服务。所以,财富是生命修行过程中的一朵浪花,浪花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别人有多少用处。如果修行的高度和财富的多少无法匹配,就会对财富的得失患得患失。但对智者来说,自身修行的高度和财富的多少相匹配,无论财富是得还是失都是好事,得到是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失去则实现了普济众生,自己时刻可以保持淡然。
当代社会,总会看到一些怨天尤人的人。其实,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可是,怨天尤人永远改变不了什么,只有行动才可以改变自己,必须从修身开始,这是财富聚拢的第一步,然后就是坚持。百里奚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唯一可与管仲并肩的宰相,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南阳,妻子将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为他饯行。在齐国时曾乞食于人,被蹇叔收留,因得不到齐国的任用,百里奚投奔了虞国,为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国国君不听百里奚之言,为晋国所灭,百里奚被俘,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岁。秦穆公向晋国求婚,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陪嫁臣送到秦国。百里奚不堪其辱,逃到南阳,被楚人擒获,然后以牧牛为生。秦穆公知道百里奚的贤能,遂以缉拿逃奴为由,用奴隶身价——五张羊皮将百里奚赎回,拜为大夫,号“五羖大夫”。百里奚在秦国担任七年宰相,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俭朴,使秦国得到大治,帮助秦国建立了霸业。百里奚过世之时,“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左传》《史记》均有相关记载。
修身然后坚持,这是对生命最大限度的珍惜,名、利、物都是人生的一道风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