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谦虚诚实 明理寡欲

原文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1]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2]不入。

注释

[1]义理:指合于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亦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此喻伦理道德。

[2]物欲:指对物质享受的欲望。宋·黎靖德《朱子语类·易七》:“众人物欲昏蔽,便是恶底心;及其复也,然后本然之善心可见。”

释义

为人要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够彻悟义理之学的奥义;做人要有淡然朴实的心境,唯有朴实才能够抵御各种物欲的诱惑。

浅析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两句话中虽然都有“养”字,但其意有所不同,前者为修养,后者为涵养,其共通之处是使身心得到滋补、教育和培养。做人既要以德养身,恪守善念、崇尚德行,又要保持淡然朴实的心境,如此才能不断祛除私心妄念,进而做到心无杂欲、目无杂观,抵御各种物欲的诱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做人既要懂得,又要做到谦虚,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美德。所以,为人处世不仅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而且要保持心清意静,这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人如此,做学问更是如此。“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所以,求学之路是“问”在“学”之先,只有好问决疑才能学到真知识。只有笃学不倦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得一善言,附于其身”,可以充实自我,切忌“得一善言,务以悦人”,这样会失去自我。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做到不耻下问,虚怀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