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量化交易实战
- 王晓华
- 1534字
- 2022-07-29 15:18:14
1.1 量化投资的诞生背景
接触过资本市场的人,大都听说过基本面投资和价值投资,这方面的天才人物“股神”巴菲特更是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以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见长,擅长挖掘企业的内在价值,一旦买入便长期持有,持续获得稳定高额收益,为股东创造了丰厚利润,无人能及。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巴菲特,那需要长时间的认知积累、敏锐的判断和丰富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使用量化工具进行股票和期货买卖的西蒙斯(见图1-2)横空出世,不久就被称为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人,在20年的时间里,他创造了年均净回报率高达35%的惊人传奇,而他使用的就是量化投资技术。
图1-2 詹姆斯·西蒙斯
但是,没有前期来自象牙塔的现代金融理论,没有其他大师的相关研究,便没有量化投资的兴起,西蒙斯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夏普1963年1月提出了“投资组合的简化模型”,一般称为“单一指数模型”。1964年,夏普又发展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这是他最重要的突破,这个模型不仅可以作为预测风险和预期回报的工具,还可以衡量投资组合的绩效,以及衍生出在指数型基金、企业财务和企业投资、市场行为和资产评价等多领域的应用和理论创新。
1976年,罗斯在CAPM的基础上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提供一个方法评估影响股价变化的多种经济因素。布莱克和斯克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理论”。莫顿则发明了“跨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有趣的是,不少人最初并非经济学家,如巴契里耶和布莱克原先是数学家,夏普则从事医学,奥斯伯恩为天文学家,沃金与坎德尔是统计学家,而特雷诺则是数学家兼物理学家。他们转行都是因为被金融市场研究深深吸引,沉迷于其中的无穷魅力。
量化投资不会出现在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时代。个人投资者既缺乏闲暇的时间,也普遍无此技术能力。同时随着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资产的大幅增加,财富基金逐渐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和操作。管理大规模资产需要新的运作方式和金融创新技术,同时专业的投资管理人也有能力和精力专注地研究、运用这些技术。
没有发达的电脑技术,量化投资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电脑革命发生前,根本无法根据上述模型进行运算。1961年,获得1990年诺贝尔奖的夏普曾说,当时即使是用IBM最好的商用电脑,解出含有100只证券的问题也需要33分钟。当今,面对数不胜数的证券产品以及庞大的成交量,缺少了先进电脑的运算速度和容量,许多复杂的证券定价甚至不可能完成。
1973~1974年,美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全面崩盘,明星基金经理人烟消云散,财富缩水堪比30年代大萧条时期。当时,颇有先见的投资顾问兼作家彼得·伯恩斯坦认为,必须采用更好的方法管理投资组合,因此他创办了《投资组合》杂志,一出刊便获得成功。此后,随着80年代以来各类证券和期权类产品的丰富和交易量的大增,量化投资光彩炫目,但它同时也具有魔鬼般的力量。
1987年10月大股灾,黑色星期一,当天股市和期货成交量高达令人吃惊的410亿美元,价值瞬间缩水6000亿美元。很多股份直接通过电脑而不是经由交易所交易。一些采用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公司,在电脑模式的驱使下,不问价格,机械地卖出股票。很多交易员清楚这些投资组合会有大单卖出,宁愿走在前面争相出逃,加剧了恐慌。针对整个投资组合而非单个证券,机械式的交易、电脑的自动操作使得这种量化投资出现助跌之效,大量的空单在瞬间涌出,将市场彻底砸垮。
虽然麻烦不断,但量化投资依然必要且有效。要知道,在金融危机发生前,量化基金的表现连续8年超过其他投资方式。当然,挫折也会带来量化投资技术的更新和完善,比如在模型中设定新的变量,尤其是加入以往并未包含的宏观经济参数。时过境迁,从2017年开始,量化基金再次表现优异。虽然量化投资能否就此再度复兴仍属未知,一旦趋势形成就会不可逆转,量化投资依然拥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