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子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

科学家经过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其效果相差四倍。

朱京瑞和王丽珏两家是好邻居。朱京瑞婴幼儿时,街坊邻居都夸小京瑞聪明伶俐。朱京瑞上学后,从小学到高中,夫妻俩为督促孩子学习可真是费心费力,但朱京瑞就是不肯努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到高中后,在班内成绩总是倒数几名。

王丽钰婴幼儿时并不被人们所关注。她上学后学习认真自觉,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到高中后,王丽珏在班上成绩总居前几名。

朱京瑞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为孩子学习操碎了心,孩子学习却是越来越差;没见王丽珏的爸妈,怎么为孩子学习操心费力,王丽钰的学习却是越来越好。

王丽珏和朱京瑞的事例,反映了孩子们学习中两种情况: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两者表现有哪些不同?

主动学习表现为: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有自觉性、积极性;课堂注意力集中,自习效率高;课余时间做事有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和老师合作很好,但又不依赖老师,有较好的自学习惯。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内心的需要,是一种乐趣。

被动学习表现为:为避免父母的指责、老师的批评而学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应付,做事得过且过,拖拉磨蹭;把考试分数作为学习的终极目的,分高则喜,分低则忧。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负担,是一种苦恼。

孩子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究其原因,是学习靠内在动力,还是靠外在压力。不同的学习动力,决定不同的学习态度,又决定了不同的学习状态。

科学家经过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其效果相差四倍。

孩子主动学习,就会有一心向学、乐此不疲的精神状态,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有效发挥大脑的潜能,主动收集有效信息,积极加工消化知识,实现高效学习。

孩子被动学习,是在他人监督、督促下,是被迫的、不情愿的学习。由于不情愿,大脑必然处于一种“消极怠工”的状态,非但不能主动收集有效信息,就是课上老师所教知识也懒得听,更不可能有效加工消化。只要完成老师所留作业,就如释重负,因此他的学习是低效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形成孩子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根源在于父母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不同,不同的引导方法形成了孩子不同的学习态度。让我们来看看朱京瑞和王丽珏两家家长各自的做法吧。

朱京瑞的父母望子成才心切,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4、5岁起,就让小京瑞进入课外辅导班,像小学生一样学英语、认字、数数,孩子学不会就一顿训斥,没记住就不让孩子去玩。

朱京瑞上小学后,父母的口头禅是“你给我好好学”,他们不关心孩子是否有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分高则喜,分低就训斥“你真笨,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强多了”“你就是不争气”。孩子从小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办事拖拉,学习不专心,作业敷衍。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家长和老师通常所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有它特有的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

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上小学就开始监督他学习,自己工作再累也要陪着孩子学。朱京瑞每天一到家就浑身不自在,总想着摆脱“枷锁”,总是想办法和父母“周旋”,父母催一催,他才会动一动。到中学了,父母不能时时监督,他就自由了,但成绩江河日下。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好的智力,也无用武之地。

王丽钰婴幼儿时期,她的父母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力,以游戏的方式教孩子认字、数数,让她在高高兴兴地玩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后,结合识字讲从小立志、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爱读书的烙印。

王丽珏上小学后,她父母下大力气扭转孩子办事拖拉、学习不专心等不良习惯,孩子从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习惯形成后,父母就不再是“监督者”,而成了孩子学习的“支持者”。每当孩子学习有困难时,父母就鼓励她想办法战胜困难;孩子有进步,就热情鼓励“好样的”“自己为了目标努力吧,我们信得过你”。王丽珏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勤奋好学,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学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