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的70年:新疆经济发展研究
- 伍艳
- 2915字
- 2022-07-26 18:53:31
3.3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行业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重大难点问题的解决,包括持续增长、启动消费、增加就业、提高竞争力、规避经济运行风险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最终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大量实践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条件。
3.3.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方面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通过要素流动使不同产业之间的供求比例结构达到均衡的状态。产业结构高级化则是指产业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迁的过程,在产业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重心发生转移,即从第一产业为重心逐渐转变为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重心。二是要素密集度发生转移,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或技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密集型。三是产品形态发生转移,即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转向生产中间产品乃至最终产品为主。可以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结构高级化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产生质的变化。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一方面经济增长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又会促进经济增长。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外较早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从库兹涅茨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始,国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罗斯托认为一国经济的增长不仅包括总量的增长,还包括部门的变化,即产业结构的变动。他强调,产业结构优化才是经济总量增长的实质。Sachs(1994)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核心动力是落后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型。于斌斌(2015)从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入手,分析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城市的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的,更重要的动力是城市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过程中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构红利”。李翔、邓峰(2017)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
3.3.2 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产业结构低下,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仅有的工业企业也大都以私营手工作坊和个体手工业为主,属于封闭的自给性农业和游牧业自然经济结构。1955年,农业增加值在新疆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5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新疆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3∶26.2∶19.5,是典型的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新疆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比重很高,代表现代高新技术前沿的产业比重很小,高科技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在对《新疆统计年鉴》1999—2009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后,发现传统产业占新疆生产总值的90%,工业增加值的91%,实现利润的86%,从业人员的94%,出口的87%。
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确立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鼓励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了优势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转换,使一大批特色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推动了新疆三次产业快速均衡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近几年来,新疆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按照“优化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到2000年,新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演变为21.1∶43.0∶35.9,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次序由原来的“一、二、三”型调整为“二、三、一”型,而且新疆“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持续到2014年结束。之后,新疆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新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7∶38.6∶44.7,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到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发展为13.9∶40.3∶45.8。由此,新疆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成为新疆第一增长动力,服务业引领经济增长。
3.3.3 产业结构的优化
新疆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尚处于资源导向阶段,因而是一个低层次的结构形式。设备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等诸多问题一直制约着新疆传统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也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这直接关系到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新疆能否抓住机遇,提升自身经济实力。
3.3.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应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或提高转移支付等手段,培育当地产业的发展。在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制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各种生产要素流动到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新疆的工业化需要借助于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输入。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首先,要加强资源导向,扩大优势资源的开发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其次,通过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加工制造业;再次,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前项、后项和旁侧关联产业,形成结构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要特别重视后项加工环节的发展,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最后,要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域效益递减或即将扩散的产业,引进技术加以改进创新,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的作用。2011年,新疆发布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将重点发展新兴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信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新疆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产值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为7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2018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15.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32.1%,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和1.5%,其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和11个百分点。
3.3.3.2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新疆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改变了石油工业“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新疆非石油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37.9%提高至2015年的64.9%;2016年,新疆石油工业增加值为741.44亿元,下降0.3%;非石油工业为1699.50亿元,增长5.9%。2017年,新疆非石油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比重从40%提高到70%,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是新疆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强劲增势。2009—2014年,新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从1052亿元跃升到2649亿元,年均增长16.4%,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疆经济的比重也由24.6%提高到28.6%;2015年,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增长8.9%,比公有制经济高4.9个百分点;2017年,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占工业比重达到32%,涌现出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逐渐成为支撑地方工业发展的生力军。天山南北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显著提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