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研究立意方面的创新。与一般地区相比,边疆牧区因地缘性、民族性、生态性成为极为特殊的一类区域经济体。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演进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以生态性和民族性特点十分显著的内蒙古33个纯牧业旗市的产业结构演进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还未见到,故本书的研究弥补了这个方向的空白,为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宏观层面的决策参考,并在实践中为我国边疆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牧区的振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研究视角的转变。在草原保护受到空前重视的背景下,学者们对草原生态保护的研究热情高涨,从成因到治理,研究得较为全面。然而,作为导致草原退化成因之一的产业结构,常常只被当作生态重建的一个部分,很少作为本位体被提及。本书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将生态保护、牧民增收和牧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于牧业旗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弥补了常常只将产业结构当作生态重建的一个部分而被提及的缺憾。

(3)研究内容的拓展。从时间尺度上看,整理了近70年的33个牧业旗市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数据资料,形成了对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从内容上看,将产业结构理论运用到对33个牧业旗市的研究中,通过对产业结构演进的测度分析、客观评价,引发了产业结构理论在33个牧业旗市是否同样具有普适性的思考,从中审视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产业结构理论的不足之处。另外,运用综合指标法对33个牧业旗市所处的工业阶段进行判断尚属首次。

1.5.2 不足之处

本书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1947—2015年近70年,研究对象是内蒙古的33个牧业旗市,因此,无论是横向数据资料还是纵向数据资料都非常庞大。加之33个牧业旗市地处偏远,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数据资料缺失不全,给数据资料搜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在作定量分析时,本书主要针对1993—2015年的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的演进作了详细分析,略感美中不足。


(1) 包括包头市的达茂旗;通辽市的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和扎鲁特旗;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和翁牛特旗;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和乌审旗;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陈巴尔虎旗;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和正蓝旗;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右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

(2) 盖志毅.新牧区建设与牧区政策调整[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