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9):跨越的70年
- 郑长德主编
- 2319字
- 2022-07-27 11:20:04
1.5 “十二五”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跨越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1.5.1 重大项目的布局
表1-9列出了2011—2018年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布局在民族地区的重点工程。2011—2018年西部大开发共有202项重点工程,总投资额44365.52亿元,其中布局在民族地区或与民族地区相关的重点工程有164项,占项目总数的81.2%。可以看出这些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民生工程。西部大开发以来布局在民族地区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地区的区际基础设施的联通性,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等的建设成效世所瞩目。
表1-9 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布局在民族地区的重点工程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政府门户网(www.gov.cn)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http://www.ndrc.gov.cn)相关资料整理。
1.5.2 “十二五”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51664.24亿元,2013年突破60000亿元,2014年突破70000亿元,2017年突破80000亿元,2018年突破90000亿元(见图1-1),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10%以上。分省区看,2011—2018年民族八省区中绝大多数省区在大部分年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见表1-10、表1-11)。
图1-1 2011—2018年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1-10 “十二五”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1-11 2011—2018年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2018年民族八省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见表1-12)。2018年,内蒙古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37.2%和56.1%。广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8%、39.7%和4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25.4%和61.5%。贵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5%。云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4.0:38.9:47.1。西藏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8.8%、42.5%和48.7%。青海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1%。宁夏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新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
表1-12 2011年、2018年民族八省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如表1-13所示,与2011年相比,2018年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分别为:内蒙古19450.9元,广西15941.0元,贵州13016.4元,云南17292.4元,西藏18193.7元,青海13936.1元,宁夏16381.4元,新疆13909.9元。民族八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分别为:内蒙古7161.4元,广西7203.7元,贵州5570.6元,云南6046.0元,西藏6545.7元,青海5784.5元,宁夏6298.0元,新疆6532.8元。2013—2018年,民族八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加额均在1000元以上,内蒙古最多,超过1500元。
表1-13 2013—2018年民族八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2018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37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61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1%,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9%,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5%。广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35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5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17元;城乡恩格尔系数为30.4%,其中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0.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0.1%。贵州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98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8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70元。云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2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23元。西藏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20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2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52元。青海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57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99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52元。宁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15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97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790元。新疆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89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21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4%,其中城镇为31.63%,农村为32.27%。
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少数民族地区致贫因素多元叠加、成因复杂、表现特殊,仍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832个贫困县(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片区县)中,民族自治地方县有421个,占51%。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1/3、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1个以及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2012年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各项过硬政策措施,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民族地区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贫困人口脱贫速度明显加快。到2018年,民族八省区中,内蒙古、青海、宁夏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6%以下(见表1-14、表1-15)。
表1-14 2010—2018年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数 单位:万人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表1-15 2010—2018年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发生率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