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经济演进

3.2.1 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

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主要有政治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和自然条件,这些条件既包含有利条件,也包含不利条件。广西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与东、中部省份经济发展的初期相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西不仅是我国地理位置的边缘区,也是经济的边缘区,工业化条件相对更差,物质和资本更为短缺。但广西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障碍,努力开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历经70年,创造了较为辉煌的经济业绩。

3.2.1.1 有利条件

(1)政治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统一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中国结束了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封建主义压迫束缚、军阀割据分裂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较强工业化和现代化意识的政党,中央政府也具有极强的社会资源整合、动员和利用能力(3)。这不仅给中国,也给广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政治前提条件。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51年5月,广西全省匪患消除,社会秩序全面恢复;1952年底广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各地普遍开展土改,社会风貌得到根本改变;1953年广西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工农业,国民经济快速赶上全国发展步伐。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广西初步建立。(4)这为广西经济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政治基础。

(2)劳动力条件。

广西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劳动力的数量可直接影响经济增长。1949年,广西有1845万人口,其中男性952万人、女性893万人。1950—1957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5‰以上。1957年人口达到2147万人,其中男性1108万人、女性1039万人;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194万人、乡村人口195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17‰(见表3-1)。

表3-1 1950—1957年广西人口状况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较为丰富的人口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初始的劳动力条件。但从城乡的角度来看,广西经济发展的初期,绝大多数人口分布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传统农业中存在经常性的劳动力过剩问题,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等非农部门转移,实现就业,促进了经济的起步。1950—1957年,广西总就业人员和城镇就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1950年总就业人数为857万人,1957年达到1003万人。1950年城镇就业人数为54万人,1957年增加到76万人(见表3-2)。

表3-2 1950—1957年广西就业人员情况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3)自然地理条件(5)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其是铝、锡等有色金属最为丰富,广西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适宜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桂南独流入海水系、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且以珠江水系为主,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水电业;广西南临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溺谷多且面积广阔,天然港湾众多,适合发展海产业;广西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医药业。

气候条件优越。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适合发展农业产业。

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广西南临北部湾,可发展海洋运输业;近海滩涂面积广阔,适合发展海边种植;境内河流大多随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适宜发展水运。

3.2.1.2 不利条件

(1)经济起点低。

起点低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东部主要地区相比,广西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的起点低。经济总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表3-3可知,1952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为12.81亿元,到1957年增加至21.57亿元,6年间只增长了8.76亿元。而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分别增加了32.94亿元、16.7亿元、29.12亿元、12.74亿元。从起点来看,东部的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的经济总量远比广西高,由于初始发展起点高,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而起点相对较低的广西,发展较为缓慢。根据表3-4可以看出,1952年广西人均GDP为67元,远低于全国119元的平均水平,与上海(430元)、北京(165元)、江苏(131元)、广东(101元)、浙江(112元)差距较大。直到1957年,广西的人均GDP才赶上广东的初始水平,但依然没有达到1952年的全国水平,也没超过上海、北京、江苏、浙江1952年的人均GDP水平。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起点低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3-3 1952—1957年广西与东部主要地区GDP比较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表3-4 1952—1957年广西与全国、东部主要地区人均GDP比较 单位:元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2)工业基础薄弱。

在广西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根据表3-5可知,1950年广西的工业产值仅为1.39亿元,1957年也仅为4.91亿元,1950—1957年仅增长3.52亿元,增长量较少。工业是经济中的重要生产部门之一,为其他部门提供机器设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面貌。然而,广西的工业产值在地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却较低,1950年仅为14.79%,到1957年也仅为22.76%,1950—1957年增长不到10%,增长缓慢。此外,广西现代基础设施的存量也极为不足,运输业、邮电业较为落后。根据表3-6可知,1950年,广西铁路营业里程为573千米,公路里程为3622千米,邮电业务总量为232万元,旅客周转量为39百万人千米,货物周转量为263百万吨千米。虽然广西的经济在1950—1957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依然较大。

表3-5 1950—1957年广西工业产值及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表3-6 1950—1957年广西基础设施存量、运输邮电事业情况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3)教育事业落后。

教育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不断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但广西经济发展的初期,教育事业较为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根据表3-7可知,1950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的专任教师,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学校的专任教师严重不足,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仅有132人、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仅有2909人。1950年,广西在校学生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学校的在校生较少,其中普通高校学校的在校生仅有0.1万人,普通中等学校的在校生也仅有4.1万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仅有0.5人。到1957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的专任教师分别增加到628人、8820人、69742人;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别增加至0.4万人、19.8万人、249.8万人;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有1.8人。虽然教育事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1950—1957年广西的教育事业依然较为落后。

表3-7 1950—1957年广西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山多地少。

山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广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6)山多地少一方面限制了农业的生产,另一方面造成广西交通条件落后和信息闭塞,这使原本经济发展起点低、工业基础薄弱、现代化设施存量不足的广西经济发展更加艰难,造成旅客和货物周转速度慢,直接影响区域间和区域内的贸易,对广西经济的起步极为不利。

3.2.2 现代经济发展的阶段

广西经济随着国家发展历程、广西历史沿革及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实施而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西经济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3.2.2.1 起步阶段(1949—1957年)

该阶段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经济百废待兴,广西经济也面临发展的难题,如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等,这使得广西经济起步艰难。19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在此背景下,广西的土地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从此,广西农村经济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广西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事业逐渐起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广西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和自身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按照广西“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工农业。1956年广西“三大改造”完成,支撑了广西农业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57年广西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广西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局面得到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得以奠定。1957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为21.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1.4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5.5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58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3.1%、25.7%、21.2%。(7)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初始条件较差,广西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有限,经济水平并未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但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得以奠定。

3.2.2.2 不稳定与衰退阶段(1958—1977年)

该阶段始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结束于1977年即改革开放之前,呈不稳定发展和衰退两个特征。不稳定发展表现为经济大起大落,从GDP的角度看,1958年广西GDP同比增长率为13.68%,1961年却为-9.02%,1965年又增至15.71%,1968年又跌至-8.72%,1969年突增至23.75%,1958—1969年经历了“W”形的发展态势,1969—1977年增长趋势逐渐放缓,1977年广西GDP同比增长率为2.12%。从人均GDP的角度看,广西人均GDP同样经历了“W”形的增长态势。GDP的衰退期有两个时段:一是1960—1961年,1960年、1961年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4%、-9.02%;二是1967—1968年,1967年和1968年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8%、-8.72%。(8)人均GDP的衰退期有三个时间点:一是1960—1963年;二是1966—1968年;三是1976年。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由于国情和区情的特殊性,广西经济呈不稳定发展与衰退并存的特征。经历大起大落的发展态势后,1969年GDP同比增长率、人均GDP同比增长率达到该阶段最高点,之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该阶段的发展趋势见图3-1。

图3-1 1958—1977年广西GDP、人均GDP同比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3.2.2.3 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广西加强了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1978—2018年,广西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978年人均GDP为225元,2017年已达到41955元。广西GDP也从1978年的75.8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0396.25亿元。1978—1996年,GDP和人均GDP的增速较快,1997—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2000年后增长速度又逐渐加快;但2009年GDP和人均GDP突然下降至8.6%、7.6%,原因可能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2010年、2011年GDP和人均GDP突然增至20%以上后,2012—2017年经济增速放缓。(9)该阶段的发展趋势见图3-2。

图3-2 1978—2017年广西GDP、人均GDP同比增长情况

注:增长率数据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的GDP和人均GDP计算得出。

3.2.3 经济增长与波动

3.2.3.1 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GDP总值的增长速度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增长状态。从GDP的增长量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末,广西每年的GDP增长量波幅不大;从21世纪开始,GDP总值增长量呈大幅上升趋势(见图3-3)。

图3-3 1951—2017年广西GDP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1951—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自《广西统计年鉴2018》。

注:GDP每年增长量=当年GDP-上年度GDP。

从每年的GDP增长率来看,1949—2017年,广西GDP增长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过两次负增长,70年代开始至2017年,一直保持正的增长态势(见图3-4)。从人均GDP增长率看,其总体也呈增长态势(见图3-5)。

图3-4 1951—2017年广西GDP增长率趋势

资料来源:1951—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源自《广西统计年鉴2018》。

注:GDP增长率=(当年GDP/上年度GDP)-1,用百分比表示。

图3-5 1951—2017年广西人均GDP增长率趋势

资料来源:1951—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源自《广西统计年鉴2018》。

注:人均GDP增长率=(当年GDP/上年度GDP)-1,用百分比表示。

从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增长情况来看,1978年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四个地级市的GDP较高,分别占广西GDP比重的15.1%、11.5%、10.2%、9.4%。2010年,GDP排前四位的地级市依次是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占广西GDP的比重分别为18.7%、13.7%、11.5%、8.7%;GDP在后四位的分别是北海市、崇左市、防城港市、贺州市,分别占广西GDP比重的4.2%、4.1%、3.3%、3.1%。2017年,GDP排前四位的地级市依然是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分别占广西GDP比重的20.2%、13.5%、10.0%、8.3%;GDP排后四位的是防城港市、河池市、来宾市、贺州市,分别占广西GDP比重的3.6%、3.6%、3.3%、2.7%(见表3-8)。

表3-8 1978年、2010年、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GDP情况

资料来源:GDP数据源自《广西统计年鉴2018》;百分比根据数据计算得出。

3.2.3.2 经济波动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经济增长较为稳定,1958—1978年广西经历了几次较大的经济波动;1978年后,虽有波动,但总体经济增长稳定。根据图3-4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经济大致有6个波动周期(见表3-9)。

表3-9 1951—2011年广西经济波动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由笔者归纳整理。

3.2.4 经济结构优化

3.2.4.1 产业结构

根据图3-6可知,广西三次产业的产值都在不断增长,截至2017年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

图3-6 1950—2017年广西三大产业产值情况

资料来源:1950—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源自《广西统计年鉴2018》。

从图3-7、图3-8、图3-9、图3-10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由72%(1950年)下降到14%(2017年);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由17%(1950年)上升到46%(201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在2005年前处于上升阶段,但在2005—201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与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大致相当。

图3-7 1950年广西三大产业比重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图3-8 1985年广西三大产业比重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图3-9 2005年广西三大产业比重

资料来源:《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图3-10 2017年广西三大产业比重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3.2.4.2 进出口结构

广西的进出口结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制度与外贸政策的限制,广西的出口比重很高,主要出口简单廉价的手工制品和农产品;改革开放后,广西的进口比重稳步提高,且保持长期的贸易顺差,从2016年开始至2017年,广西的进口比重超过出口比重,出现贸易逆差(见图3-11)。

图3-11 1965—2017年广西进出口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1965—2008年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8》。

3.2.4.3 消费结构

从2013—2017年的数据来看,广西居民的消费结构相对稳定,主要消费在食品烟酒和居住(占比超过50%)两方面。从图3-12可以看出,食品烟酒的消费占比有所下降,其余消费结构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图3-12 2013—2017年广西居民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注:比重根据数值计算。广西居民人均消费的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2.4.4 劳动力结构

从三个方面考虑广西的劳动力结构。一是从劳动力的城乡来源来看,根据图3-13,从1995年开始,广西城镇从业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到2017年,城镇从业人员达到1247万人;2011年以后,乡村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尤其是2012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其根源在于广西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二是从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就业情况来看,根据图3-14,1995—2017年,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但仍占据了50%的劳动力份额;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随着两大产业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三是从劳动力的职业结构分析,根据图3-15,2017年广西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其占比达到劳动力人口的95%以上。

图3-13 1995—2017年按城乡划分广西从业人员结构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图3-14 1995—2017年按产业划分广西从业人员结构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图3-15 2017年按职业划分广西劳动力结构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3.2.5 对外贸易发展

从1950年开始,广西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但在1950—2000年增长较为缓慢,2001年以后,贸易总额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如图3-16所示。

图3-16 1950—2017年广西贸易总额

资料来源:1950—2008年数据源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源自《广西统计年鉴2018》。

1950—1964年,广西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出口额即贸易总额,1965年以后,广西开始有进口。1950年,广西进出口总额为428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428万美元;1965年,广西进出口总额为5134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739万美元,进口额为395万美元。到2017年,广西进出口总额已达5721023万美元,比2016年增长19.44%。其中,出口2745579万美元,增长19.22%;进口2975444万美元,增长19.65%。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达229865万美元,比2016年减少46039万美元。货物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8552015万元,比上年增长21.75%;加工贸易出口3451510万元,比上年增长34.99%。货物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0111398万元,比上年增长22.14%;加工贸易进口2824996万元,比上年增长35.56%(见表3-10)。2017年广西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见表3-11,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见表3-12。

表3-10 2017年广西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表3-11 2017年广西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续表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表3-12 2017年广西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2017年,广西对香港地区出口2507671.6万元,比上年增长38.4%,占全部出口比重的13.52%;从香港地区进口105437.4万元,比上年增长661.9%,占全部进口比重的0.52%。对台湾地区出口130268.8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占全部出口比重0.70%;从台湾地区进口1084027.3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全部进口比重的5.39%。2017年,广西主要进出口国家有美国、日本、菲律宾、韩国、印度等。其中,对美国出口1805057.5万元,比上年增长63.4%,占全部出口比重的9.73%;从美国进口1053550.1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占全部进口比重的5.24%。2017年,广西主要进出口的集体组织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欧洲联盟。其中,对东南亚国家联盟总出口10624553.4万元,比上年增长6.7%,占全部出口比重的57.27%;从东南亚国家联盟进口8313931.5万元。向欧洲联盟出口1038834.2万元,比上年增长71.4%,占全部出口比重的5.6%,从欧洲联盟进口3969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全部进口比重的1.98%(见表3-13)。

表3-13 2017年广西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口、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1984—2017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见图3-17)。1984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385万美元,2017年为82272万美元,2017年比1984年增加了81887万美元。根据表3-13可知,2017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为69354万美元)。总体来看,2017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要低于2016年,比2016年减少了7.40%,但工业投资却比2016年增加了57.39%。2017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有47个,比上年减少了22.95%,合同金额共计937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86%,当年完成营业额68825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8.80%(见表3-14)。

图3-17 1984—2017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1984—2008年数据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7年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8》。

表3-14 2017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3.2.6 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3.2.6.1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6707元,名义增长9.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2元,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9108元,名义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5元,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0414元,名义增长10.2%。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237元,增长5.4%。(10)

1981—2017年,广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198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04元,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305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1325元(见表3-15)。

表3-15 1981—2017年广西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情况 单位:元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1981—1995年,广西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较快,1984—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要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1996年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放缓,从2010年开始至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要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见图3-18)。

图3-18 1981—2017年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情况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1981—2017年,广西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要高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但总体上,二者都呈下降的趋势(见图3-19)。

图3-19 1981—2017年广西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2017年,广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2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49元,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37元,名义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恩格尔系数为32.9%,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3.2%,农村为32.2%。(11)

从广西14个地级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来看,1980—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前四位的是南宁市、桂林市、防城港市、柳州市,分别为18032元、17949元、17831元、17766元;排在后四位的是贺州市、崇左市、贵港市、河池市,分别为15802元、15620元、15531元、148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在前四位的是防城港市、桂林市、北海市、钦州市,分别为5628元、5487元、5426元、5340元。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前四位的是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分别为33217元、32661元、32534元、32159元;排在后四位的是贺州市、崇左市、贵港市、河池市,分别为28899元、28813元、28806元、256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在前四位的是玉林市、防城港市、桂林市、北海市,分别为13597元、13373元、13345元、12749元;排在后四位的是来宾市、贺州市、百色市、河池市,分别为10674元、10498元、10171元、8260元(见表3-16)。

表3-16 1980年、2010年、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

续表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8》。

3.2.6.2 农村贫困人口

1978—2017年,我国先后采用过不同的农村贫困标准。根据1978年标准,当年广西农村贫困人口数为2100万人,占广西农村人口的数69.06%,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4%,贫困发生率为70%。2001年,国家上调扶贫标准,核定广西贫困人口为800万人。2010年,国家再次调整扶贫标准,核定广西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2—2017年,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04万人,年均减贫超过117万人,实现1999个贫困村、10个贫困县摘帽。2017年,广西狠抓脱贫攻坚,全年减少贫困人口95万人,1056个贫困村出列。截至2017年底,广西贫困人口减至246万人,总数排全国第四,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0.5%下降为5.7%,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12)2017年,贫困地区(33个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19元,比上年增长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