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蔬菜产业作为我国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稳步发展,蔬菜总产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已从2000年的4.4亿吨上升至2015年的7.9亿吨(1),我国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蔬菜作为我国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在居民日常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蔬菜数量为114.7公斤,占主要食品消费量的34.7%(2),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蔬菜消费量为106.7公斤,占主要食品消费量的25.4%(3);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蔬菜数量为112.3公斤,占主要食品消费量的33.2%,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蔬菜消费量为84.7公斤,占主要食品消费量的25.5%。蔬菜价格是联系蔬菜供给和需求的重要纽带,蔬菜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蔬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各个不同主体的利益,具有重要的联动效应。

近年来,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起伏较大。2002—2015年的14年中,集贸市场的蔬菜月平均零售价格年度内的波动幅度均超过50%,最高达到150%以上(4),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68个月中,蔬菜月平均零售价格的最大波动幅度超过600%(5)。蔬菜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直接影响农民收益和居民生活福利,可以说,蔬菜价格问题既是关系农民实际收益的“三农”问题,又是关系居民生活水平的民生问题。因此,探讨影响蔬菜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对于缓解蔬菜价格波动、促进蔬菜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蔬菜属于鲜活农产品,蔬菜生产与消费具有时空分割性,蔬菜生产周期长且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但蔬菜消费却是常年的、普遍的。蔬菜流通作为连接蔬菜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调节供需的必要环节,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造成市场信息传递不对称,加大蔬菜生产经营成本,对蔬菜价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蔬菜流通伴随蔬菜产业链而产生,蔬菜的流通过程也即蔬菜产业链的传递过程,根据蔬菜经历的产业链环节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结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产业链模式,蔬菜价格形成与蔬菜产业链模式密切相关。传统的蔬菜产业链模式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随着蔬菜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农超对接和电子商务等新型蔬菜产业链模式快速发展,不同产业链模式下的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各异,有必要对不同产业链模式的蔬菜价格形成进行分析。此外,不同产业链模式所包含的产业链环节各不相同,但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蔬菜产业链的始末两端,是任何产业链模式都必须经过的两个关键环节,蔬菜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是任何产业链模式均涉及的价格,直接关系着农民收益和居民生活福利,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关键环节的蔬菜价格形成进行分析。基于此,本书基于产业链视角,对主要产业链模式和关键产业链环节的蔬菜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为有效地引导蔬菜生产、指导蔬菜流通、稳定蔬菜市场价格、缓解蔬菜价格波动、促进蔬菜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政策参考。

1.1.2 研究意义

关于农产品价格的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农产品价格形成、价格传导和价格波动三个方面。关于蔬菜价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蔬菜价格波动及其变动特点、蔬菜价格影响因素和蔬菜价格预测方面,对蔬菜价格形成的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化。本书结合价值规律、均衡价格理论、市场整合理论、商品价格均等化理论和价格歧视理论,从产业链视角研究我国蔬菜价格的形成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蔬菜乃至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研究。

蔬菜产业是我国农村居民收入重要来源,蔬菜产品是我国居民生活必需品,蔬菜价格是联系蔬菜供需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波动频繁、剧烈,直接影响了农民收益和居民生活福利。因此探寻蔬菜价格形成机制以缓解蔬菜价格波动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基于产业链视角,通过对主要产业链模式和关键产业链环节的蔬菜价格进行分析,研究蔬菜价格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以期为稳定蔬菜价格、缓解蔬菜价格波动、促进蔬菜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