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中国及全球老年人口数量激增

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2017年修订版研究报告显示,世界人口从2005年开始增加了约10亿人,目前世界人口总数约为76亿人,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增加到86亿人,2050年将达到98亿人。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2017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二者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达17.17%。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在经济领域,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在社会层面,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老年人除基本生理需求以外,精神需求将会增加,这也将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在政治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对政治选举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政治治理中需要加入一定的新鲜的年轻血液,因此需要对老年人口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行部分调整。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制定完善有效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1.社会养老服务压力增大

2017年,美国发布的“彭博夕阳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中排名第五位,该指数涵盖了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根据公布的数据,全球劳动人口的缩减比例比预期要快,中国平均每3.5个劳动力就要承担1个老年人的退休金,而在老龄化风险最严重的法国和新加坡该比例为2.2∶1,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别是俄罗斯和泰国,其比例分别为2.4∶1和2.6∶1。报告还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几乎占世界人口的22%,虽然很多国家将65岁划为退休年龄,但是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在65岁以前就已经停止了工作,这些人将会提前享受一部分退休“福利”。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生育率却在不断下降,养老、养家、养儿的压力导致很多年轻人不堪重负,最明显的结果就是结婚越来越晚,生子越来越不积极。再加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左右正是最严格的时候,导致目前中青年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但是他们在成家后需要赡养双方至少4个老人,可以想象,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是国家实施养老政策和破解养老难题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2.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

由于我国经济目前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所以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福利事业。按照上海市2006年的标准,每增加一张养老床位,必须投入5万~15万元的资金成本,而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15003万人,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能提供的床位仅为680万张,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比例为4.5%。在老年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增加10万张床位,以每张床位平均投入10万元计算,那就意味着需要投入的资金约为100亿元。而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拟定的目标,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要达到35~45张,那么到2020年各类养老床位需求将达到875万~1125万张,这之间有195万~445万张床位缺口,需要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显然这是当前我国财政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在“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必须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社会目前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养老新道路。

3.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和形式有了多样化的需求,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0472.2万人,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2116.7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545.5亿元。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这就导致目前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并不是一直待在家里,他们会走出家门进行旅游休闲、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等活动,从而使得养老服务要更加注重满足关于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使人们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因此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国人口的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健康和养老的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大。21世纪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更多的是关注疾病的预防以及保健,因此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健康管理产业、康复理疗产业、休闲娱乐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等应运而生。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应该是绿色、持续的发展,很多专家将大健康产业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与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大健康理念是根据当前我国居民亚健康问题严重的情况提出的,社会公众的保健意识、保健行为逐渐增强,保健行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健康追求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理、生理、精神、道德、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大健康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缓和性医疗产品和服务的部门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消费开支超过了其GDP的10%,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慢性疾病是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另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2亿多老年人中超过100万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并且其中大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病。而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将持续上升。这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饮食不规律、熬夜、电脑和手机辐射、久坐、缺乏锻炼等,导致社会上绝大部分年轻人存在亚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将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显现出来。目前也有很多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他们在追求更高水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注意自身的保养、保健问题,并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入更多的费用。从我国保健行业的快速发展就可看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首先就是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开始的。

2.健康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依托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健康的保健理念、科学的健康管理,大健康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发展成熟,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我国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5%,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健康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时也说明健康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养老压力、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等问题,逐渐引起了我国社会公众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并且关于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政府在新形势下出台相关规定引导健康产业的发展。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在这样的支持和保障下,我国健康产业必然迎来发展的春天。

(四)对大健康产业和居家养老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居家养老服务也正处于转型期,总体来说,大健康产业和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的发展都还不成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而且有利于缓解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大健康产业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既能减轻国家对居家养老的财政负担,还能扩大就业,同时也能为国家的财政贡献税收收入。

第一,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老龄化社会养老、健康预防等民生问题的有效措施。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7.8%,其中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同时还伴随有家庭小型化、少子化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老龄化社会的矛盾。“十三五”时期,我国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

第二,加强我国大健康产业体系构建,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目前,慢性病是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老年人的慢性病发病率又是年轻人的5倍,每年的疾病死因构成中排名前三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均为慢性病。因此,加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使其形成一个成熟独立的产业体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态,学会在健康时预防疾病发生,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还可以在扩大产业发展时增加就业,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二、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高涨,健康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国家也把全民健康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涉及医药用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行业。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需求,我国居家养老迫切需要改变模式。与传统养老不同,居家养老融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由于老年人的家庭观念和情感诉求非常强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意愿最高。此外,相较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依托,能获得社区丰富的养老资源;而与机构养老相比较,居家养老为家庭节省了大部分养老开支,也为政府节省了财政资源,不用大力投入建设养老院。但我国当前的居家养老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养老事业谋求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书以部分社区养老为例,通过了解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及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接受度,更好地发掘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意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推进大健康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从理论视角看,有利于丰富新公共理论的内涵。居家养老在我国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我国公共服务标准化实践先于理论。在居家养老问题上,很多都是地方政府先采取模式或服务创新试点,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就会引起国家的重视,国家将其调整为适合全国推广的统一标准后,再推广到全国。本书对居家养老的研究将有助于公共服务标准的与时俱进,以及深化新公共理论的内涵。

从研究主题看,我国虽然不缺乏关于养老产业和养老模式的研究,但是对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关注度仍然不够。随着我国居家养老政策的不断落实,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有一些试点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好的模式。比如,北京有无围墙养老院,上海有代币券模式,广州有覆盖全市的老年食堂模式。国内学者也进行了调查研究,丰富了居家养老的文献,提出了我国居家养老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政府制定居家养老政策提供了参考。在养老方面,国外优于国内,城市优于农村。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已经非常成熟,这三个国家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制度,并创建了较为成熟的居家养老模式,还建立了与其配套的相关支持机制。但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因起步较晚,同时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再加上我国国情的复杂性和老龄化问题的特殊性,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时间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高度。若简单地复制国外的经验,不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就在各地推广,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本书通过对大健康和居家养老文献的挖掘,对国内居家养老典型的地区进行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外成熟的居家养老经验,从大健康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建议,这些都将为居家养老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二)现实意义

从大健康的视角深入探究居家养老的发展,为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不仅为国家应对养老挑战提供参考,对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最终为我国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更舒适的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我国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

首先,有利于减轻国家养老压力,构建“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依托的特点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得以减轻,可以把财政资金更好地投入养老事业中。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不同,老年人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地区就可享受到医疗护理等服务,既可以享受社区丰富的养老资源,满足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又与子女亲近,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诉求,可以与子女共享天伦。

其次,有利于优化产能,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研究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先案例,借鉴其成熟经验和模式,研究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将更有利于发现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探索我国居家养老的优化路径,将带动我国居家养老产业的发展。

最后,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使老年人享受到丰富的养老资源,得到家庭很好的照顾,同时老年人在家里还可以为子女做一些家务、照看小孩等,缓解了双方的压力,促进家庭和谐。老年人得到精准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得到子女陪伴和精神慰藉,满足了老年人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