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做好食品安全和标准化工作

按照目前的食品行(产)业管理体制,中国调味品协会要配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部门做好食品安全和标准化工作,重点是行业标准化工作,有5个方面要高度重视。

第一,做好行业标准的引导示范工作,包括企业标准。食品安全是基本要求,是生产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但不是食品和调味品生产工作的重点。食品及调味品生产工作的重点是保证产品的质量、特色和风味,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日益丰富的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能本末倒置。

第二,正确理解和处理调味品的理化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和安全指标。在调味品安全标准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指标是基本要求,但不是越高越好。食品安全指标要通过改进工艺、强化管理和严格执行厂规、厂约及相关的卫生要求,而不是通过提高产品的理化指标来达到。如酱油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0.40g/100mL,《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规定食醋总酸(以乙酸计)≥2.50g/100mL,这些都是食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对于原产地保护标准和企业标准,当然可以有“特色”的要求,但不是理化指标越高越好。很多食品行(产)业管理者,对该问题的认识是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比如,国家标准规定老陈醋的总酸指标为6.00g/100mL,但是很多企业实际上并未达到,甚至有的名牌产品标注了山西老陈醋,但总酸指标却是5.00g/100mL。企业不能自欺欺人。

第三,国内食品行(产)业尤其是调味品产业,要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原料,有标准的一定要按照标准执行。一定不能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调味品。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该逐步使用专用原料。

第四,强调食品添加剂的规范使用,是食品行(产)业也是调味品产业很重要并需要严格执行的一项工作。调味品生产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该规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

第五,坚决不搞形式上的认证和评比工作,要让市场发挥优质资源的配置作用。生产企业为了营销进行市场宣传是可以的,但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