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徒的良知与艺术

李零先生的《丧家狗:我读〈论语〉》是学术巨著,也是绝佳的电影脚本,遇到称职的导演和演员,可以拍成得奥斯卡奖的大片。不读李先生这本书,我也能连蒙带猜读懂《论语》的字面意义,但深层意义顶多能领会三成。

李先生是高人,我无缘拜会,只借陈新建先生的光得到李先生一本签名赠书。但我读《丧家狗》,能感受到作者授徒的良知与艺术,也体会到了孔夫子这位教师的祖师爷授徒的良知与艺术。具体说,良知是设身处地,毫不藏私;艺术是掌握分寸,拿捏火候:只能靠自己醒悟的,点到为止,让徒弟自修、自练、自省、自悟;可以言传的,细致入微,让徒弟一听就完全明白做什么,知道怎么做。

良知与艺术是矛盾。良知是独特的意识,艺术是独特的感觉,能言传的,不足一成。言不尽意,成功的言传,不足一成。言传者是火,受传者是薪。

言传有两个要素,相辅相成。麻省理工学院格里姆森(Eric Grimson)教授讲编程,区分“宣示型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与“指令型知识”(imperative knowledge)。宣示型知识描述一个事实、一个状态,解释一个概念的意义。比如,这样例解平方根的意思:x的平方根是yy的平方等于xy是正数。指令型知识陈述如何逐步计算出y。对计算过程的描述是计算方法,简称算法(algorithm)。

例如,求任意一个正整数x的正平方根,称之为y。四千年前巴比伦数学家发明的算法如下:

(1)任意猜一个答案,称之为G(“G”是guess,即猜测)。

(2)如果G×G足够接近x,停止计算,认定G就是y

(3)如果G×G不够接近x,计算一个新猜测,公式是:(G+x/G)/2(“/”是除号)。

(4)回到第2步,如有必要,重复第3步。循环往复第2步和第3步,直至在第2步终止,认定G就是y

我琢磨了很久,才明白这个古老算法的五个要点。第一,平方根是个理想境界。“禅悟”是理想境界;“精通英语”是理想境界;“会做研究”是理想境界;“成为学术界一个品牌”是理想境界。理想境界通常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第二,有些理想境界可以靠直觉达到,比如求4的平方根,没有数学天才也能靠直觉得出。天才与非天才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直觉能力的强弱。

第三,天才与非天才各自设立适合自己的理想境界,各自寻找适合自己的正确解法。以禅修为例,六祖惠能的直觉能力高于神秀,所以惠能力主“顿悟”,神秀力主“渐修”。

第四,多数人的直觉能力不够强,不是天才。对非天才而言,绝大多数理想境界,靠直觉无法企及,不能靠顿悟。但是,无法达到,可以逐步接近。逐步接近就是迭代算法,就是渐修。

第五,逐步接近理想境界,有三个要点。一是化繁为简,用简单的步法逐步接近复杂的理想目标。平方根是理想目标,复杂;求平方根使用的算术是加减乘除,简单。二是设定标准,清楚什么是“足够接近”理想境界。三是接受“足够接近”,不求完美。掌握了这三个要点,就不仅知其然(what)和所以然(why),而且知其何以然(how)。

接受“足够接近”,就是接受自己能力只能达到某个境界,这是人生智慧。坦然接受自己能力有限,前提是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衡量自己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有个可靠然而需要高度警惕的指标,就是体验过劳。从无过劳体验,证明没有尽最大努力;体验到过劳,要及时后退认输,放松心态,恢复正常。学术研究是极限运动,极限运动就是在过劳边缘的运动。

1984年5月,我结束在华中工学院的进修,返回抚顺石油学院,途中到南开看望车铭洲老师。车老师指示我“全面突破英语”。关于练听力和口语,他讲了当年在留苏预备班学俄语的经验,尤其是练发音的经验:早起,到操场上大声朗读,反正左右无人,不怕难为情;俄语的小舌音发不出来,就含上一口水练。

“全面突破英语”是车老师为我设立的理想境界;他练俄语听力与口语的经验是指点我学英语的算法。

那年暑假,我在抚顺石油学院的操场走了无数圈,从早上5点半走到7点,边走边背诵《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课文,不知不觉中练出了说英语的胆量。张光兄赞助我的那部东芝录音机,在那个暑假发挥了极大功用。日本产品的特点是质量上乘,饶是如此,录音机的后退键(rewind)还是被我摁得脱了胶,跳出来了;驱动录音带的橡皮圈,因为疲劳过度罢了工。幸好室友沧州老乡刘占民兄心灵手巧,胶到病除,橡皮筋顶替橡皮圈,否则我就得花两三个月的工资再买台录音机。

很怀念在希望与绝望的交替中磨炼成长的艰苦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