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域的系统

以上所说的是就这一件故事的纵的系统上看。如果我们更就横的系统看,那就可以再得到以下许多。(用现在的政治区域来分固未善,但在故事的区域未确定时只得暂用分省的办法。)

1.山东

它是这件故事的出发点。事实发生在齐郊。哭调是在齐都中盛行的。《檀弓》和《孟子》的作者也都是山东人。汉代起来的传说说她投的淄水和崩的杞城也都在山东。所以在这件故事的初期七百余年(公元前549—公元200)之中,它的根据地全没有离开过山东的中部。就是后来郦道元说的莒城,也是在山东(今莒县)。

在这个区域内的古迹,杞梁故宅在益都县,杞梁墓在临淄县。又从张夏到泰安道中经过的长城铺(属长清县)说是孟姜故里,其地有姜女庙。临朐县南的穆陵关(齐长城的关)也有杞梁妻哭崩之说。她投水之处说在益都故宅西北二十里。总之,这些古迹都在临淄(齐都)的四围。

但是这个区域中的传说,现在是衰微极了,不但不能伸张它的势力到外面来,反而顺受了外面的传说的侵略。据济宁的传说,孟姜女是松江人;万喜良是苏州人,为避筑城逃到孟家入赘,年余后始因孟公庆寿而破露,捕埋城下;孟姜哭倒长城时,自身也压死在城下。那地又有美孟姜歌,也称她的夫为万喜良。在这种上面,很可见它受了江苏南部的影响。又齐东县《十二贤歌》称孟姜为许孟姜,这当是受的河南和直隶的影响。

在泰安买到的唱本,是北京的鼓词。济南瑞林斋有刻本《哭长城岭儿调》,其中事实和鼓词相同,只有说用了罗裙包夫骨而埋葬是小异。

2.山西陕西和湖北

三国时,曹植始言杞妻哭崩梁山。梁山向来说为河西韩城,清崔述始依了《诗经》和《左传》的证据说在河东(山西);但他又说:“当跨河在冀、雍之界上,故能阻塞河流。”大约山西和陕西的山虽给黄河破了开来,但山脉相连,河东梁山的对岸的山也可以加以同样的称谓。如果确是这样,我们可以说这件故事的区域是在今山西的西南部和陕西的东部。在这一个区域中,她的故事真多极了。

先说山西。曲沃县侯马镇南浍河桥土岸上有手迹数十,是她送寒衣时经过浍水,水涨不得渡,以手拍南岸而哭,水就浅了下去;这手迹便是拍岸时所留遗。现在岸已崩徙,迹仍不灭。从这条路线上看,她寻夫时是从西南到东北的。又潞安也有姜女祠。

从侯马往西南,是陕西的潼关。明人冯梦龙的《情史》和汉口的《送衣哭夫卷》说她负骨归家,到潼关时力竭而死,潼关人替她立庙。这是说她死在潼关。江苏的《仙女宝卷》说她到潼关去寻夫,大哭崩城。这是说被她哭崩的城是潼关。

从潼关往西是华州。广西刻本《花幡记》和厦门刻本《哭倒万里长城歌》都说范杞郎是华州人。我起初寻不出它的原因,后来知道了:孟子说“华周杞梁之妻”,周和州同音,所以《汉书古今人表》便写作“华州”。以误传误的结果,于是“华周和杞梁的两位夫人”竟变作了“华州人杞梁的夫人”了。

华州的西南是长安。云南唱本中说她到长安,对城踢脚大哭,北门城墙一齐崩倒。广西的《花幡记》也说她哭倒了长安的长城八百里。长安并没有长城,或许从这“长”字变化出来的。

长安的北面是耀县,耀县的北面是同官县,同官县的北面是宜君县。那三处是这件故事的最重要的地点,故事的性质也极悲壮。大意是说:孟姜负夫骸骨归来,沿了北洛水南奔;追兵将到,她逃到北高山(同官北五十里)中,渴极了,大哭,忽然地下涌出泉水来了。(因为它的声音永远像呜咽一般,故名哭泉;又因是她的节烈之气所感,故名烈泉。)她又走了一回,倦得利害,逃不动了,追兵紧随在她的后面;正在无奈之际,忽然山峰转移,遮回了她,把追兵隔断了(后来这山就叫做女回山)。她走到同官水湾,气力已竭,把丈夫骸骨放在西山(一作金山)石穴下,自己坐在旁边死了。土人敬重她的贞节,就地埋葬;又塑了夫妇两像,立庙祭祀。石穴中有洞隙,祭祀的时候可以看见金钗的影子。这座庙在同官北三里,宜君南三十里,壤地交错,又涉及耀县,所以在这三县的志书上都有记载。《关中胜绩图志》说“女回山横断无路,忽道从峡口出”,可见其险。《耀州志》驳遮回之说,以为是负骸回经其间故名,这也不过用了常理来驳辩奇迹罢了。这件故事,犹存着汉代人烈性感天的想象,和崩山之说极相近。

明《一统志》说孟姜女是同官人。清《陕西通志》也这样说;又说适范植仅三日(《郡国志》同)。《耀州志》引乔世宁《孟姜女传》,说“秦法,役怠者辄填城土中死”,和《同贤汇》所载相同,异乎江、浙间厌胜之说。明季三原人马理作《孟姜女补传》、《祠碑记》、《孟姜女集》,为孟姜女故事的一个汇集,其中录同官传说尤多。但他和乔世宁一样地信了李如圭的话,一口咬定孟姜女是澧州人;他的碑记中又称为“前秦澧州人”,甚可异。他的文中称孟姜之夫为范喜,又范郎,又范喜郎,想来是以“喜”为名,以“郎”为称谓的。乔世宁说:“其夫范氏,亡其名,称曰范郎”,也是以郎为称谓之词。最近西安文明堂刻本《钱角坟》十张纸说孟姜女配范三郎,婚后未满一个月就别了。她送寒衣去时,始皇封她为贞烈女孟姜。兴平万世堂刻本《王桂英哭杀场》中也是这样说,但又称她为孟长姜。秦腔中有《哭长城》剧本,但未见其书,不知道是怎样的。

再有一件奇怪的事情。明黄世康做的《山海关孟姜碑文》起首说她是“关中范植妇”,原和陕西通志的话一样,但下面说她“出秦岭而西,循漆川而北”,则便不可解。她住在关中,要到山海关寻夫,须向东北方绕走,何以竟向西北走去呢?这恐怕是他误抄了陕西的传说,而陕西的传说乃是向西北的长城去收骨的。(看他们说孟姜是同官人,又说她负骨沿北洛水南旋可知。)那么,陕西人说的哭崩的城,一定不是山海关和潼关,更说不到是杞城和莒城了。

至于同官一带的孟姜女故事何以会得这般发达,我敢作一假设,大约是由“姜嫄”转误的。《诗经·绵》篇说“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生民》篇又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可见姜嫄原是沮漆间的伟大人物。沮水出宜君县北,漆水出同官县东北;两水把同官夹在里面,到耀县而合流。或者年代久远,姜嫄的奇迹渐渐失去,适有杞梁妻崩城和崩山的传说起来,那地的人就把她顶替了。如果这个假设将来有证实的时候,我敢说孟姜女一名亦即由姜嫄而来。

韩城县的大崩村也有孟姜女庙。照我们想,梁山在韩,这应当是崩山之说的残遗。但县志上说:“孟姜女石上手迹在大崩村长城旁,孟姜女寻夫,哭而城崩”,那么这个古迹也是归到崩城上的。或者崩城之说的势力太强了,他们只得把这大崩村的本地风光丢掉了。甘肃方面的材料,除了敦煌写本小曲以外,没有得到什么。这自然因为交通不便之故。从前的玉门关的征戍客积了多少愁怨,送寒衣的故事一定是极占势力的,将来这一方面大有发见许多新材料的希望呢。

湖北汉口宏文堂刻有《送衣哭夫卷》,又题“宣讲适用送寒衣”。卷中说河南灵宝县人范杞良早丧父,年十八,母为娶姜家女孟姜。过了两天,他就被官差拉去筑城。范母念儿心切,过了三年,病死了。孟姜负土成坟既毕,就包了衣履寻夫。她过了陕州,到潼关,向陕西行去。走了十余天,思念亡姑,在途痛哭,忽然面前起了一阵旋风,向北而行。她祷告之下,知道这是婆婆的鬼魂,就随着旋风走。又过了二十余天,逢见一老人,名塞翁;他告她,筑城的八十万人夫,不上一年已都拖死了,死后就填在城中;并告她,孝子的骨是洁白的,范杞良既孝,可滴血在洁白的骨上。她一路受仙人点化,菩萨保佑。到长城后且哭且寻。第三天上还寻不到,她就把身子向城上撞去。忽然间天崩城裂,长城倒坏了三千余丈,反把孟姜倒退了三里远,晕死在地。她醒转时,望见长城已成平地,即走进城基,滴血试骨。寻得了丈夫的尸骸,哭了一会,忽然想起被朝廷察觉,拿去问罪,岂不是连这尸骸也不得回乡,便慌忙打开衣包,捆束好了背起就走,叫唤范郎冥魂跟着南行。她由神灵暗护,日夜行走,翻山过岭,脚不停留,七天七夜到了潼关。她两眼血淋,坐在落雁崖前,寸步难行。男女们数千人上山来看,她将夫骨放在身边,痛哭诉情,听的人没有一个不流泪的。过了三天三夜,她死了。潼关人敬重她,把他们夫妇尸骸合葬崖下,造烈女祠。在这一本卷里,是说她往西寻夫的,黄世康所说“出秦岭而西,循漆川而北”,正是她的路线。但什么地方是她取骨的所在,依然没有指出。我们可以说,这个故事大概是同官的故事的分化,潼关的冢墓是全抄金山岩的老文章的。湖北的西北部接着河南和陕西,说不定这件故事是灵宝至潼关间的故事,而从丹江和汉水流入湖北的。

湖北方面的材料现在得到的很少,仅知道汉口的戏剧中有《五仙女临凡》一本,是演孟姜女的,其中有“仙女下凡”及“哭长城”等节目。这戏当是用汉调唱的,看戏名可见其情节和江苏的《仙女宝卷》相近。

3.直隶、京兆和奉天

在这一个系统上,发见的材料中时代最早的是《同贤记》所说的“燕人杞良”。现在有徐水(安肃)、山海关和绥中三处根据地,但都是不相统属的。

徐水县治北里许,路西有村名小新安,相传是孟姜故里,村中有濯衣塘,说是孟姜女的浣衣处。旁有孟姜女祠,明正德间建;隆庆间掘得宋碣,又建忠节堂。堂侧有姜女墓。她的生死都在一地,和同官的传说相似。这地方所以有此传说,或者因范阳(故城在县治北固城镇)和范郎在文字上有些关系而然,但这只是一个极薄弱的假设而已。这个地点在故事中并不占势力,只因从前驿道所经(今京汉路仍之),容易给人看见,所以在游记上提到的也很多。

静海县在徐水东约二百里,那地有两种《姜女卷》,也许留得一点徐水的传说。卷一大一小,僧人也唪诵。大卷未见。小卷说许孟姜七岁即念佛行善;十五岁,由父母命嫁范杞郎。刚三日,范即被点赴役。他不耐苦,逃归,给官兵追回,在长城捉打杀,筑在城内。他托梦给她,她就织了一领赭黄袍,又织寒衣(卷中描写织的花纹极详)。织就后亲自送去,把黄袍献与始皇。始皇要娶她,她请在葬夫后。她到长城堤下痛哭,土地与城隍把城墙推倒了。她滴血认骨,要求始皇用黄金棺殡殓,一下子撩了罗裙跳入水中。始皇敬重她,造了一座姜女庙。静海又有一歌云:“孟姜织黄袍,三百六十条;只为范杞郎,一年织一遭。”这把捣衣变成了织衣,想来静海方面织黄袍的女工是很多的,从她们的意想里构成了这类的歌和卷。那地又有一谜,内有句云:“哭倒长城十万里。”如果这样,她不但把长城完全哭倒,而且已超过了原有的长城十余倍了。

山海关也是道途所经,那地的风景尤好,而且是长城的终点,所以这个后起的地点可以压倒许多先前所称道的地点。关东八里有望夫石,石上有乱杵迹。这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自然是以为孟姜是住在山海关的:因为她在本乡盼望这个远戍的丈夫,所以有望夫石;因为她想预备寄寒衣时就在望夫石上捣衣,所以留下了许多乱杵迹。但这个地点给外来的人知道了,他们心中原有从南到北的孟姜女的,而山海关已是北方的边境,就把她的居住地武断为她的行程的终点,说这石是在她死后指定的,于是望夫的名义和捣衣的杵迹都没有了着落了。海涯外一里许有一小岛,夏天水涨时微露顶面,但无论怎样的大浪总打不倒顶上草青处,冬天水冰之后是滑不可登的,这就是孟姜女的墓。《临榆县志》说:“有石出海上,形肖冢,人以为姜女坟”,言外颇有不信任之意。孟姜女庙就筑在望夫石上。那边的碑记一致地说她姓许,从陕西到此,痛哭而死。黄世康的碑文中又有“飞沙凝石,遂变望夫之形;圆岛涌波,忽示佳城之势”的奇迹。明陈绾《姜女坟》诗云:“孱躯虽死志未灰,化作望夫石礧礧;江枯海竭眼犹青,望入九原何日起。”这也是替后起的望夫石传说圆谎的。照这段故事看,范郎的白骨她早已滴血寻得了,还立在石上遥望有什么意义。又现在的唱本传说,凡是说她到山海关收尸的,总说秦始皇想娶她,这或者因孟姜女庙和秦皇岛太接近了,容易生出这个联想之故。据说京奉车过山海关长城时,常有几个年老的近处人在车上指着城缺,说:“现在这火车能够通过万里长城,全亏了孟姜女的一哭啊!”下面就紧接着讲这件故事。可见在他们的意想中,以为铁路的过道是孟姜女哭崩的。

直隶古北口有姜女祠。这和山海关一样,为的是一个关隘。

北京的《大鼓书》中有“孟姜女寻夫”,分《离乡》、《入梦》、《宿店》、《路叹》、《认骨》五折。结果,她是投海死的。又有《哭城牌子曲》,说她千里寻夫,被神风刮到山海关;始皇知道,赏给她羊脂玉带,表扬她的贞节。又有歇后语二则,表示范郎的被埋和孟姜的善哭。又从老妇人口中,知道她由葫芦中出生,这是江浙间的传说传到北方的。

奉天东南部的绥中县有孟姜祠,祠前有望夫石,相传即其墓。土人说秦始皇欲纳她为妃,她触石而死。绥中在山海关东北百余里,这个古迹当然是山海关的分支。在那地人的意想里,这方石有三种用处:一是望夫,二是尽节,三是葬身。

山海关为往来东三省必经之路,这件故事的势力既大,想起由此分化的当不止绥中一支。又朝鲜离直隶、奉天均近,去年马衡先生往游,购得朝鲜文《梁山伯》唱本而归,孟姜女的故事也未必没有流传。这都待将来的发见呢。

4.河南

从《北辕录》中,知道宋代雍丘的孟庄有范郎庙,并以蒙恬配享,表示她哭崩的是秦的长城。雍丘即今杞县,在河南东部;孟庄在县治西二十里。这个孟庄后来就成为唱本、剧本中的孟家庄。当时所以在此立庙,或者因孟姜的“孟”字和孟庄有些关系而来。如果确是如此,那么,那个地方的人一定说孟姜是生长在杞县的了。杞县西滩堡有孟姜女庙,明弘治五年建。这不知是否即孟庄的一个?

元代彰德人郑廷玉作的《孟姜女》杂剧,想来总写出些河南的故事,可惜已失传了。现在河南流行的孟姜女唱本有一种是极有势力的,东自开封,中经许昌,西至南阳,一律通行,不但有刻本,且有卖歌的乞丐歌唱着,民众口中成诵的也不少。这可以说是统一河南全境的唱本。其中事实的大概,是:江宁县富翁许员外,无子,晚得一女,因爷姓许,娘姓孟,认的干娘姓姜,故叫许孟姜。她在十六岁时,配给城南同庚的范希郎。过门后不到一个月,秦始皇点民夫修边墙,就把他点了去。她有一天梦见丈夫,恐其苦寒,就辞别翁姑前往送衣。途中艰苦难行,为观音所救,送至边墙。她询问土夫,才知道丈夫不能受苦,给他们处死,葬在边墙里了。一时昏晕过去;阎王不收,又醒了过来。她望城痛哭,惊动了上天张玉皇,传旨打倒边墙,让她领取尸首。一霎时,龙王、雷公将边墙打倒了二三里。她滴血认尸后,正包裹欲走,忽然秦始皇来了;他见她美貌,要封她在昭阳。她要求四件事:(1)银顶金棺成殓,(2)文武百官穿孝,(3)昏君随后拄哀杖,(4)埋到东海岸上。他件件依了。工毕时,就拉了罗裙蒙面,跳入江心。龙王把她救回龙宫,认作干女儿。这个唱本,把杞县一说完全丢了,反把她俩认为江宁人。我很怀疑这是江苏北部的故事而流入河南的。这有三个证据:第一,“江宁”在清代是江苏北部的省会;第二“东海”想是指淮海一带的海,今江苏徐海道也有东海县(即海州);第三,“江心”怕也是指宁、扬一带的江。总之,这三个地方都是江苏所有而是河南所没有的。江苏的徐州和河南的归德壤地相连,或许是从那里传过去的。倘使果是如此,则大可借此窥见江苏北部的这一件故事的面目了。(关于这一方面,至今没有集到一点材料。)

江苏南部最通行的《孟姜女唱春调》十二月的和四季的,开封的人也歌唱,“万”字不改为“范”。借此可见河南的故事受江苏方面的影响之大。

云南传说范希郎是陈州人(今为淮阳县),这也许和杞县有些关系。厦门《御前清曲》说范杞郎是叶州人,倘不是指的叶县,便是华州的误写。汉口《送衣哭夫》卷说范杞良是陕州灵宝县人,那里离山西的曲沃和陕西的潼关都近,恐有些来历。

以上三说,都是说孟姜的丈夫是河南人的。

5.湖南和云南

湖南的孟姜女故事似乎到明代才露脸的,但很不可轻视。临澧境内有姜女汶,为澧水所经;它的南岸有小山,顶有姜女庙,建筑已旧。临澧东境为澧县,县治东四十余里有新洲(一作东南三十里新城镇),洲有嘉山,一名孟姜山,面临澧水,风景秀丽。上有姜女庙,甚堂皇。庙前一峰名望夫台,是孟姜女望范郎处。山下有石四方,各尺许,光明可照,传为姜女镜石,石上有很清楚的脚迹(今石已堕入水中)。台旁有小竹,名绣竹,一名刺竹,叶子破碎得像丝缕一般。相传孟姜女到台上望夫,一路做着针黹,随手把针划叶,后来就变成了新种。孟姜女的故宅在山麓。明嘉靖十三年(1534),湖南巡抚林大辂和澧州知州汪倬增修庙宇,名贞烈祠,又有百练堂。里人李如圭作祠记,说孟姜女是秦时本州人,夫范郎往筑长城,她在山上筑台而望;久久不归,她不惮险远,亲往寻觅,但寻夫之后莫知所终。李如圭是到过同官,听得那边的故事的,于是他并合了两处的话,说她是生在澧州而死在同官的。后人信这说的很多,澧州便真成了她的出生地了。

这件故事,依我的猜测,和舜妃是有关系的。《山海经·中山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这是说洞庭的女神常游于江、澧、沅、湘之间,以至常有风雨,原为楚人对于洞庭多风雨的一种神话的解释。《楚辞·九歌》中有《湘君》和《湘夫人》二篇,叙述相思望远之情,非常的轻迅昳丽。篇中都有“捐余玦(一作袂)兮江中,遗余佩(一作褋)兮醴浦”的话,醴即澧。湘君和湘夫人当然都是湘水之神,篇中有“帝子降兮北渚”的话,或即《山海经》的“帝之二女”。自战国末以“帝”为人王阶位的称号,又适有舜娶尧二女的传说,于是秦博士就说湘君是尧女。适会舜有野死之说,于是《述异记》和《博物志》等书都说舜崩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以涕挥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其他又有相思宫、望帝台(这种话虽初见于晋人的书,但看秦博士的话,这种传说是早应有的)。因为有这个传说,所以洞庭东岸有黄陵庙祀尧女。又因尧女有这样一段哀艳的故事,和杞梁妻很相像,所以容易起人联想,例如庾信《哀江南赋》云“城崩杞妇之哭,血染湘妃之泪”,又拟咏怀云:“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都是。临澧和澧县在洞庭之西,正是帝女湘君游嬉的地方,与黄陵庙遥遥相对。说不定舜妃的故事传去之后,他们把帝子湘君忘了;孟姜女的故事传去之后,他们又把舜妃忘了,把舜妃那一套家伙都赠与她了:所以舜妃有望帝台而孟姜女有望夫台,舜妃挥泪于竹而成斑文而孟姜女也把针划叶而成绣竹。

湖南西部的乾城县的民歌说孟姜女寻夫有“踢一脚来哭一声,万里城墙齐齐崩”的话。城崩由于脚踢,和云南传说相同。

湖南的孟姜女故事在东面几省似乎毫没有势力,但西面的云南省则颇受到它的影响。昆明的孟姜女故事的唱词有三种:(1)《孟姜女寻夫》,是卖唱的瞎子们唱的;(2)《孟姜女哭夫》是小孩子们唱的。这两种都是小曲;(3)《孟姜女全传》,分《鸳鸯配》、《尽忠义》、《阴曹府》、《平山岭》四卷,很像弹词,是和着金钱板、道琴等乐器而唱的。全传书首叙述历代沿革,至“嘉庆皇帝登龙位”而止,自是嘉庆间人作的。内容大概说:秦朝湖广澧州孟家庄富翁孟老者,妻王氏,生女孟姜女。孟姜年十六,父亲已近八十,及欲替她招赘。一天,老者得梦,土地指示他,明天有一少年来借宿,可招为婿。果然,翌日有一自称应考归家的范希郎叩门借宿,老者问明来历,知道是陈州范员外第三公子,就把他招赘了。成婚三日,忽有钦差牟合来拿逃兵,他们才知道秦王筑长城,范郎被征当兵,因他生得伶俐,秦王赐给他令箭、飞虎旗,叫他管十万人马。他在沙场贪了玩耍,天天打阵摸混江(当是赌名),把赐来的东西都输去了。秦王知道大怒,贬他亲自筑城。日挑土,夜挑砖,受苦不过,逃了回来,哪知竟结下了这重姻缘。这时范郎被捕,姜女送了一程,痛苦而回。他到了京师,秦王令御林军将他四十军棍打死,尸骸筑在长城之内,使他永世不得翻身。姜女在家等了三年,杳无信息,朝夕啼哭,哭声惊动了森罗大王,命判官查生死簿,知道范郎是娄金狗转世,姜女是鬼金羊转世;范郎阳寿未绝,死后居枉死城中。他便放他出来,令他托梦与妻。他告她,他的父名范德仲;又请她前往长安收取尸骨。她醒来,就别父母向长安而去。到平山袁达关,为强盗所抢,锁闭后堂。幸牢头好心私放。到界牌路不能辨路,跌死尘埃,太白星君下凡救她,把她渡过洋子江,又赐她乌鸦一对领路,她跟着到长安。乌鸦站在长城上,她就对城踢脚大哭,北门城墙一齐崩倒。她滴血认骨,滴到第七尸,认到了。巡城官周易感她的孝(意义见下),带她上朝启奏。秦王嘉其千里寻夫的大孝,传旨将尸领回,封她为一品贞节夫人,令澧州知州当衙建造节孝牌坊,上写“冰壶玉洁节孝孟姜女坊”十大字。她到澧州,知州迎旨,吩咐人马轿子送她归家。她到家时,知道二亲都已身亡,愈加悲哭。忽然想起范郎托梦的话,陈州有他的父母兄长,就派人接到澧州,合为一家。姜女寿至九十九岁。这一个传说如果确与澧州方面的一样(过袁达关时,叙述湖广及澧州的钱粮和风景等甚详,想来未必是云南人作的),那么,孟姜寻得了夫骨之后原是安安稳稳地回家的,说不定澧州还有她的坟墓呢。

云南南部的个旧县有歌云:“你是山中一块柴,拿来人间做骨牌……低头吃水孟姜女。”可见云南有把她的故事画上骨牌的;画中作低头吃水之状,当是受陕西哭泉的影响。

四川和贵州方面的材料全没有得到。(云南刻本《孟姜女全传》虽标“西蜀荣焕堂刻本”,但据陈松年的证明,乃由荣焕堂的主人系川籍之故。)云南既能隔省而受湖南和陕西的影响,想来那两省的传说也是属于这一系统的。

6.广东和广西

广东海丰客家族说孟姜女是一个孝女。她的父亲给人埋在长城下,她傍城大哭,城墙为她倒塌了八百里。她把父尸觅到了。后来补筑倒塌的城墙,终于随筑随崩,故至今长城依然留着缺处。又海丰十二月山歌也说“哭崩长城八百里”(广西《花幡记》也这样说)。海丰《邪歌》有“四角面巾涂里拖,中央绣出孟姜女”的话,可见这件故事有登入绣货的。又有二谜,把孟姜女做谜面。海丰东面的潮州,歌曲中有《送寒衣》,见《百代公司留声片目录》。

以上诸项,别的都很平常,惟独说孟姜女为孝女是一件可惊诧的事实。这个疑窦直到见了广西的唱本时方才明白。广西刻本《歌饯临风》中列孟姜女为“二十四孝”之一,但只说她寻丈夫的骸骨;又《花幡记》也以“目莲救母”、“孟宗哭竹”等起,而以她的送寒衣为行孝之一。读了这些,才知道那边的人民不但称子女善事父母为孝,即妻妾的善事夫君也是一例的称为孝的。后得云南的《孟姜女全传》,说城官和秦王都为她的孝心所感动,始知道西南各省关于这一义是很普遍的。孟姜的变为孝女而寻父尸,当然由此转讹。

福佬族对于这件故事的传说,是:秦始皇有一宝鞭,给他一打,天下的石都归到长城下。孟姜女的丈夫被点,身弱不能做工。不久死去,给人埋在城下。孟姜女寻到长城,知其已死,大哭不已,感动了天地,上帝命五雷下降,把城墙裂开,由她取了骸骨。

广东三点会祭陈玉兰姑嫂时,须读一篇很长的哀歌,里面也有孟姜女寻夫的故事。

广西象县的传说,是:范四郎为秦始皇点去造长城,吃不惯苦,私下逃走。六月六日那一天,风俗上不论男女,为要祓除炎热晦气,都要到莲塘洗澡。孟姜女在家中莲塘举行祓除,刚刚解开罗裙,忽见对面塘边有一男子伸首私窥。她因私处已给他瞧见,除死以外只有嫁给他的一法,就嫁与了。谁知结婚未满三朝,给官差侦知,把他拿去,舂在城墙内。她到长城,寻了七天七夜,横尸太多。寻不到,感动了太白金星,趁她昏死的时候,把她的灵魂引到丈夫被舂的地方,并教说她滴血之法。她醒来时,照了他的话,还是寻不到。她气急大哭,哀声震动了天地,城就崩倒了。她寻得了骸骨,负归埋葬。在这一则故事里,还保存得《同贤记》所写的形式。

象县的《孟姜女十二月歌》,意境与江苏唱春调所叙相同,完全是闺怨之辞,不说到寻夫的事实。其中称夫为范士郎。

桂林文茂堂刻本《孟姜女花幡记》有较完备的叙述。它说,东京秦王抽民丁筑长城,华州范杞郎只十五岁,也被抽去。他不堪其苦,夜行日藏地逃入务州(亦作武州)。务州富家女孟姜女正在思嫁,她到泗水烧香,许下三愿:凡见她在杨柳树下脱衣裳的,见她在百花楼上巧梳妆的,见她针黹穿线绣鸳鸯的,就愿意嫁给他。六月中,她在园中池塘洗浴,把衣衫挂在杨柳树上,轻轻下水,忽见树上有人,忙穿了衣问他,知道他是范郎。她便叫他下水,和她成双。他不肯,她加以恫吓:说,“如若不然,便要报官捉你这个长安逃出的民丁了!”范郎惊怕,只得在杨柳树下依了她的请求。她带他见父母,说明情由,交拜成亲。那时夫妇谐和,如鱼得水。一天蒙恬点工,少了范郎一人。追到武州褚光县,知道他躲在孟家庄已历两个月了。他捉去后,就被蒙恬腰斩,筑在长城里。他的灵魂变了凤凰,衔书与孟姜,嘱她早嫁。她不听,做了寒衣亲自送去。一路经过泗州堂、蟒蛇村、饿虎村、雪雨村、山林、桂香村,到泗州,遭逢诸般苦辱。泗州没有船渡,龙王差夜叉把她渡过了。到长城后,不见范郎,在城边哭了七天七夜,哭倒了长安的长城八百里。感动了太白星,指示她觅尸的法子。觅到后解下衣衫包了,把三尺白罗当作花幡,引了亡魂走出长安。蒙恬奏知始皇,捉孟姜上殿。始皇见她貌美,要册立她为皇后。她要求三件事:(1)斩蒙恬伸夫冤,(2)唤僧道做斋诵经,(3)御驾亲祭范郎,送他归天。始皇一一依了。她捧了香炉,在江边祝告范郎:“有灵有威神灵现,鬼灵无感嫁君王!”说话未了,范郎显灵立在黑云头,一朵黄云托起了孟姜女,升天去了。蒙恬鬼魂呼冤,她说:“我们都是星宿,是五行的相剋呢!”这一篇故事极可注意:第一,她在杨柳树下逼范郎成亲,和《文选集注》所引同;第二,她包了尸骨,用花幡引亡魂出长安,与贯休诗“疲魂饥魄相逐归”语意同。恐怕广西的传说还保存得唐代的这件故事的大概。那时的孟姜女是一个活泼泼的女子,并不曾受过诗礼的化育;那时寻尸的结果是要归葬,并没有要挟秦始皇去办国葬呵。这个唱本里又有几处应当注意的:一是崩的长城在长安,二是泗州和武州(或务州之讹)的地名。书中说及泗州六次,务州二次,武州一次。而且孟姜女一出门已到了泗州堂,经了许多山村快到长城时又是泗州,可见作者眼底的天下是很小的。泗州在安徽的东北,错入江苏的西北部。武州,历史上共有六个,其中一个是下邳(见《隋书·地理志》),离泗州极近,不知是否即此。如果是此,那么,这和河南最通行的一个唱本怕有些关系了。务州,当是武州之讹。如果武州反是务州之讹,那么,浙江金华县是隋置的婺州,或许是“婺”字传误的。又按,务州之说在南部诸省中甚有力,不但孟姜女的故事如此,广东海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节义全歌》也说:“务州梁家一子儿。”

7.福建

南宋时,莆田人郑樵在《通志》中说稗官演杞梁之妻的故事成万千言,邵武士人所作的《孟子疏》又以“孟姜”二字入疏,想见当时福建方面这个传说的有力。

福州平讲曲有《姜姬英女运骸》一本,言华周死于莒,他的妻姜姬英借足了金银亲往赎尸,挈婢同行,途中历尽艰苦,至九龙山,为强盗所追,华周鬼魂救之得脱。这是杞梁妻故事的分化。

近年福州儒家班中有《孟姜女》一本,中分《长亭别》、《遇盗》、《过关歌》等阕。过关歌有旧唱和新唱两种:旧唱即是浙江的《孟姜女四季歌》;新唱也是闺怨体。《遇盗》中有“恨恶仆起谋心将婢来害,可怜奴孤身失落山林”之句,和浙江、江苏的故事相同。

厦门调有《捉杞郎》,见《百代公司唱片目》。厦门的《御前清曲》是采元明杂剧散套译为土语的,因康熙中曾一度进御故名。 曲中关于这件故事的有五阕,一为《路叹》,二为《到长城》,三为《见蒙恬将军》,四、五为《哭夫》;中说范杞郎是叶州门道村的秀才,早丧父母。厦门又有通行的唱本两种:一即桂林《花幡记》;一是《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歌》,厦门人敕桃仙用土语编的。歌中说,武州孟家庄的姜女在家思嫁,在城隍庙烧香许愿。六月到园中洗浴,遇见杞郎,成了婚配(情节与《花幡记》同)。蒙恬点军,不见杞郎;屈指一算,知道他逃在孟家,便派兵捉获,押到长城斩了,葬在城内。他的灵魂变了莺哥,到姜女处报说他死了。她做了衣送去,经过了泗州堂、百花卷、西山当、大东山、恶蛇村、猛虎埔、麒麟墪、太行山、树林堂,洋子江、三条路,碰到了许多危险;由神灵保护,始得过去。太白金星化做白鹤,把她引到了长城。她问番官,知道杞郎已死,大哭,哭倒了长城数百里。杞郎神魂灵应,三十六骨化为一堆。她滴血觅得后,用衫裙包骨,脱乌巾做幡,烧化纸钱,引魂远去。蒙恬把她捉到宫中,秦王要娶她做后;她要求了建庙宇、杀蒙恬、亲身下愿几件事情,他都依了。三个月后杞良庙宇造好,姜女入庙行香,蒙恬破腹斩首以祭。杞郎神魂化做祥云,她就逃入。秦王见其白日上天,骂为妖精。她在云头回骂三声,骂得他两脚浮浮,落在东海里做了一头春牛,年年春天给人看,留下了万古的恶名。这篇故事是大体根据于《花幡记》的。

8.浙江

平湖县治东二十九里有苦竹山,又名捣衣山,离乍浦镇二里,高丈余,广数亩。山下有“孟姜捣衣石”,旧名“一片石”。乍浦八景,其六曰“孟姜捣石”。乍浦又有孟姜故居。这一说只见于《平湖县志》,或者是早已忘却的传说了。《花幡记》说姜女住在务州。务州若是婺州之误,那么金华或许也有孟姜故居。

绍兴一带是孟姜女故事极盛行的地方。“目连戏”中有《孟姜女》戏,戏中的故事大概是:有两个贼到一个员外的家里偷南瓜,回来剖开,里边乃是一个人。他们怕了,送回去。员外把这孩子养大,名为万喜良。后来秦始皇造万里长城,要有一万人筑在城里,惟有万喜良一人可以抵当万人,便下令捉拿。孟姜女也不是人生的,是在葫芦里生的。又绍兴中秋祀月必供南瓜,相传古时有月华堕入瓜内,剖开看时成一女子,即孟姜。这些传说有两点是该注意的:其一,万喜良和孟姜的本体就是神仙,不像他处的传说必须死后成神或神人投胎;其二,是把这件故事落在厌胜的模型里,不像别的地方说范郎因私逃被杀或体弱病死而筑在长城内的。厌胜的传说,江浙一带都很流行。就绍兴说,明知府汤绍恩在三江筑应宿闸不成,梦神告须用木龙血胶合;正踌躇间,忽见一学童的书包上署名莫龙,顿悟神语,执置之石下,闸基乃固,后在闸旁立莫龙庙祀他。近年造沪杭甬铁路到曹娥江,预备筑铁桥,适教育厅调查学龄儿童,一时谣言蜂起,说凡是调查到的儿童都要填塞在桥底的。因为有了这种背景,所以这件故事也就跟着变了。

绍兴流行的《孟姜女四季歌》,即是福州的《过关歌》旧唱;不知道这是哪里作了流到那里的。至《十二月花名歌》,则是江苏的歌而流入浙江的,因为唱春调是江苏的调子。这歌几乎在浙江全境内通行。

浙江的《孟姜女》唱本似乎都是江苏过去的,惟宁波老凤英斋刻的《孟姜女五更调》是用宁波话做的。

绍兴道士作法事,内有“翻九楼”一项,高搭了桌子翻弄花样,花样中的一种唤做“孟姜女纺花”。平湖“羊皮戏”(剪羊皮作的影戏)中亦有孟姜女送衣事。又男巫祭神和石匠工作时所唱辞也都有此。摸数算命和鸟衔牌算命中也都有旧孟姜女的牌。又骨牌游戏中有一种排列猜枚的方式,唤做“孟姜女寻夫”。

上海印的唱本和演的戏剧,有几种说范纪良是余杭人。余杭离平湖不远,或许是捣衣山的故事所演化的。今将《戏考》中万里寻夫和弹词本《孟姜女》合叙于下:秦朝的兵部尚书余杭人范启忠与赵高不睦,死后其妻蔡氏继逝,单传一子纪良,在家读书。始皇要造万里长城,赵高借此报仇,说长城工程浩大,须伤百姓万人;范纪良是一个奇异之人,若得他祭禳,可抵万人之用。始皇准奏,令蒙恬前往捉拿。吏部尚书李洪和范启忠交好,派人急速送信。纪良逃到松江,进孟隆德花园歇息。隆德亦曾官上大夫,因始皇无道,告老还家。他只有一女名孟姜,因曾梦见观音,对她说必须见她肌肤的人才可嫁,故父母和她议婚她都不愿。这一天,她在园中扑蝶,用力过猛,扇落池内。她正挽起衣袖,探水取扇,纪良怕她跌下,不觉喊声小心。她见了他,询问来历,他直说了。她因臂膊已给他瞧见,便禀明父母嫁他。不意仆人呼唤傧相喜娘,消息漏出,给蒙恬捕去,始皇令在长城下斩了。孟姜备了寒衣,亲自送去,由仆人孟兴、婢女春兰伴送。途中孟兴起了不良之心,将春兰推落湖中,逼孟姜和他成亲。她假说要取山腰红花为媒,把他也推落涧中去了。她独行到了顺天,关官疑她是流娼,要她唱曲,她就唱了一首《四季歌》(即福州《过关歌·旧唱》)。她到长城,知道丈夫已死,大哭,哭崩了城墙的一角。蒙恬见了她,送至朝中。始皇欲封她为妃。她要求三事:(1)将范纪良尸首礼葬,(2)满朝文武挂孝,(3)礼毕到望萍桥望乡。始皇一一依了。礼毕,她回转行台,修书与母诀别,就到桥上跳水而死。孟隆德接到这信,由别房过继螟蛉;范家也立了嗣。在这个故事里,多出了范郎父亲的和赵高结怨,观音的托梦给孟姜女,孟兴的杀婢欺主,关官的勒迫唱曲等等,和江苏的故事同了一半。

9.江苏

江苏南部的孟姜女故事是最后起而现在最占势力的。凡是这一方面的故事,都说孟姜女是华亭县人,万喜良是苏州元和县人。因为江苏的文化发达,上海书肆操着全国书籍的发行权,所以上海石印的孟姜女唱本直销到浙江、福建、湖北、山东、河南、山西诸省,无形中改变了全国民众对于这件故事的记忆。现在北京的秦腔女演员演孟姜女剧,也说孟姜的丈夫姓万而是元和县人了,她过关时也唱花名歌词了;湖北熊佛西在美国寄回来的《长城之神》的剧本也以万喜良为名了,孟姜女的嫁他也以“扑蝶落扇,臂为他见”为原因了。

江苏南部民间最流行的是唱春调的《孟姜女十二月花名》,或是由十二月花名节缩而成的《四季花名》。这种歌也传到浙江、湖北、河南等处,浙西尤通行。歌中全是闺怨之词,借了孟姜女的名字而写出思妇的悲哀,和这件故事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例如“桑篮挂拉桑树上,勒把眼泪勒把桑”,不即是唐人诗中的“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吗?“满满斟杯奴不喝,无夫饮酒不成双”,也不即是诗经中的“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吗?但新编的《孟姜女特别花名》(上海久益斋石印本)和《最新孟姜女十二月花名》(南京刻本)都是有本事的了。又苏州恒志书社刻本《孟姜女五更调》说“听唱好新闻,新闻有名声”,又把这件故事认作新闻了。

河南唱本说范和孟都是江宁人,不知道在江宁本地有这个传说没有?普通都说孟姜为华亭人,当是由华州演变来的。孟姜生于南瓜中的传说,民众间亦承认,但不及绍兴的普遍。又苏州有“裙带鱼(狭长的海鱼)为孟姜女的脚带所变成”的传说。

有一个最通行的唱本名《孟姜女万里寻夫》,不知道印过了几千万册了,几乎每个书摊上都找得到,各省也都传去了。这唱本上说,秦始皇造长城,没有神仙不能造成,伤百姓太多;天上神仙知道了,化了凡人送信,说苏州万喜良可抵一万人。始皇听得大悦,立了皇榜捉他。榜文挂到苏州,万员外打发儿子逃生。他逃到松江,匿在孟家花园的树下。这天孟姜到园游玩,一阵狂风,把她的扇子吹入池中;唤婢不来,她就脱去了衣服下池捞取。忽见树下有人,问知其故,她便说:“我是立过海誓山盟愿的,见我白肉的是我的夫君;现在我就嫁给你。”同到父母处,说了。正在挂灯结彩,给外面知道,把孟家围住。喜良捆绑上船,到长城时已患病;筑城三天就死了。孟姜准备寒衣,叫孟兴送去。孟兴知道喜良已死,到苏州嫖赌完了。孟姜梦见喜良,得悉实情,决心自送寒衣。过了终七,辞别父母而行。她经苏州后,到浒墅关,关官逼她唱曲,她就唱了《十二月花名》。一路走去,经过望亭、无锡、高桥、六社、横林、戚墅、丁堰、常州。她到清凉寺中叩祷,观音命韦驮和城隍保护,土地引路,限于七日七夜内到长城。从此经丹阳、镇江、黄河,到长城。她向城大哭;喜良阴魂显圣,城倒露出尸骨,她滴血认了。鞑子报了上去,把她解至金殿。始皇见她貌美,要封为正宫。她要求三事:(1)制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2)十里方山造坟墩,(3)万岁身穿麻衣到坟前祭奠。他件件都依了。工竣后,排驾起行,过了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到坟前。祭毕,始皇要她同回宫庭,她骂了他一顿,投入长桥下死了。皇后知道,封他们夫妇为大王和天仙,又骂始皇无道。他大怒,绑皇后到法场。太后知道,赦回皇后,封赠喜良们。这个故事除了末段的滑稽趣味以外,可注意的是它所用的地名。它记苏州到常州的驿站很清楚(即今沪宁路所过的几个站),但常州以西就只知道丹阳、镇江两个大城,过了镇江就只道是黄河与长城了。在这样寒伧的地理知识上,可以见出作者确是一个苏州的民众文学家。

还有一本《孟姜仙女宝卷》,也是很通行的。现在所知道的它的流传的地方,已有浙江、广东、广西诸省了。卷中说,冬至节,诸仙叩贺玉帝退班后,各自游行三界。仙姬宫管蚕桑的七姑星,斗鸡宫管禾苗的芒童仙官,游到南天门前,望见下界杀气冲天。芒童仙知道秦皇要造万里长城,立愿去救万民灾祸。七姑仙劝住他,不听。她心中不安,要救仙弟的难,也下凡了。芒童仙投到苏州万家,名喜良,父万天心,母郑氏。七姑仙到华亭,不愿受胎产的血污狼藉,见孟家庄冬瓜甚大,就遁入瓜中。这一颗冬瓜,是孟家仆人孟兴所种,但瓜藤牵到隔邻姜家而生。孟家主人孟隆德是一个财主,没有子女。姜家只有一个年近八十的老婆婆,孤苦非凡。这天孟兴去采瓜,姜婆因生在她的地方,和他争夺。地保判断,两家对分。孟兴正要切下时,仙女在瓜中着急大叫。他们大胆问明,在边上剖开,只见里面端坐着一个女孩。孟兴把女孩抱去;姜婆抢不到手,奔到县署声冤。县主断此女为两家公有,取名孟姜女;姜婆和孟公合为一家。两家都满意而退。不久,姜婆死了。孟姜长成,父母要替她招赘;她说愿意修行侍亲。其实,她很明白,她此来是为接应仙弟的,不过借此推托而已。一天,玉帝登坛,查悉他们私自下凡之事,大怒,命太白金星降下童谣。始皇听得童谣中有“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的话,就出皇榜捉拿。喜良逃到松江,见座花园,挨进暂停。其时孟姜念佛课毕,到花园散心,忽然一阵狂风,把她吹跌莲池之内。她连叫救命,惊动喜良,跑出挽她起来。孟公出来,问了他的来历,孟姜心中明白,是为了结这一段尘缘来的。孟公向他说亲,即行喜礼。不料给钦差知道,在合卺时捕去了。他到了长城,城官因其代万民而死,侍奉十分殷勤。李斯奏请郊天祭地,赐万喜良王爵,封为长城万里侯万王尊神。始皇从之,亲往致祭(祭文上写“正统十年”)。他一路受尽惊吓,已病半月,此时魂不附体,如木偶一般。太监武士等替他换了衣冠蟒袍,扛在长城地坑中,四面泥土掩定。他一灵回家,托梦给父母,说封了万里侯,死也甘心了。他又到孟姜处去,见她正在哭着,说:“当年劝你不要下凡,你不听我,现在害得侬同来受苦!”他托梦与她,嘱其亲到长城,请始皇敕建万王神庙。她辞别父母,哭泣上路。到了潼关,大哭一声,城头坍了;原来喜良显灵,把他的尸骨露了出来。潼关总兵把她解到金殿;始皇见其美,要她嫁与。她要求三事:(1)造丘坟,(2)造万王庙,(3)御驾亲祭。他一一依了。一个月后完工,始皇亲祭,焚帛烧锭,火光熊熊。她渐渐近火,始皇正唤她留心,她已跳到火里,化作一阵青烟,上天去了。始皇叫苦连天,命人寻看尸骨,但毫无踪影。他疑心孟姜是仙女,又在万王庙旁造起仙女宫来。孟隆德与万天心本是好友,此时万家老夫妇把住宅舍与常州清凉寺,遣散僮仆,住在孟家。四老一同念佛修道,南海大士前往点度。孟姜上天,和喜良相见,携手同归,拜见四位父母。大士降临,带领他们同见玉帝。家僮使女从长城归来,只见四老盘足而坐,音乐喧天,冉冉脱凡上天去了。大士向玉帝说情,赦芒童和七姑无罪,复原职;四老也派了天官职事。这一篇故事,婆子气重极了,只因“宣卷”的事本是在婆子社会中流行的。它说万喜良本是为救万民来的,孟姜女本是为救仙弟来,而又未经投胎,不昧本性,一切的痛苦都是她预料到的。太白星的降童谣是为完成喜良们的志愿的,她跌到池内是给风吹下的(无扑蝶的游戏,也没有裸浴的轻荡),喜良葬在长城内是穿了蟒袍封为“万里侯万王”的,万、孟两家父母都是由大士超度到天宫的,这是何等的慈祥,何等的有礼仪,何等的美满呵!

还有两种章回小说,是脱胎于上面说的唱本、宝卷、戏本的,都是上海石印本:一唤做《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凡十六回;一唤做《哀情小说孟姜女》(又名《万里寻夫贞节传》),凡十二回。这二种也都流传到直隶、河南、湖北诸省。

《万里寻夫全传》中说,孟姜女是孟隆德晚年所生,长益美慧。她从一绣花娘学绣,这人是一个节义妇人,教她读书,数年中学成了满腹经史。万喜良在苏州,以学问著名。其时始皇要造长城,有一散仙恐其伤百姓过多,知道喜良是仙人转世,该受此劫,就往见始皇,说万喜良可抵代一万个夫役的死。始皇就行文到楚国,令楚王捉拿,楚畏秦强,只得到苏州张贴榜文。万员外嘱儿子易服逃生,县尹往查,说是喜良游学齐、鲁去了。秦使回国,始皇大怒,传旨无论何国一体严拿。这时孟姜十六岁了,父母正要同她招婿,她得了一梦,梦见花园中莲开并蒂,鸳鸯交颈;正在赏玩时,却起了一个霹雳,风雹齐下,把莲花打碎,鸳鸯打死了。她醒来,到父母处说起此事;他们也说得到了同样的梦。这天,孟姜绣倦,进花园纳凉,忽见一双飞舞的蝴蝶,上前扑着。不料用力过猛,跌入池内;两腿沾泥。因在夜间,就脱衣洗澡,全身白肉为万喜良所见。她抬头见他,羞得无地自容,穿衣唤他,问明情由,便要嫁与。喜良不肯,她拉他到父母处,以死求婚,他只得应允了。消息泄漏,钦差趁结婚时前往搜查,终于在柴房内搜出。喜良到长城做工三天,就死了。督工官命人把他埋在城内,不到数天城工已完,以前坍塌的地方也都修好。始皇欢喜,封他为督理长城之职,派王贯代主祭他。孟家派孟兴前去探视,他到时正值御祭,回来不敢声张,只说姑爷卧病。他们又派他把寒衣和银两送去。他到苏州眠花宿柳,一年后用光了才回去,说姑爷死了。这夜孟姜梦见喜良,具悉孟兴诓骗之事。明天要捉他时,他早已逃走了。她立志前往寻骨,过了七七,和仆孟和、婢小秀同行。喜良托梦时,曾给她一双黑鞋。醒来时就变了一对小鸦,她喂养着。起行之日,不知路径,在灵前祷祝,只见那对小鸦朝着她乱叫。她们起身后,就由它们领路。先到苏州,拜见了翁姑。有一天,忽地出来一个打棍人,把孟和打死,把小秀丢在山腰,原来这正是孟兴。他逼她成亲,她心生一计,把手巾包了石子,失手落在涧中,说包内有黄金二十两。他贪财心切,顺崖下取,给孟姜投石打死了。她孤身半夜走到辛店,听得一家有机声书声,请求借宿。这读书的小孩名韩信,刚七岁,已立了灭秦的大志了。她到木德川,行李给贼人抢光。到曹家店,幸遇店主相助,得了些盘缠。到浒墅关,关官不放;她唱了《十二月花名》,他也落泪了。出关后,遇见一个挈着小孩的老妇,给她一封枣子,陪她在望亭睡眠。她半夜醒时,面前睡着大小二虎,她惊骇晕去。明天醒时,只见留着一个简帖,上写:“浒墅关土地奉了菩萨法旨令本关山神母子前来搭救,所食枣名火枣,是仙家的妙品,食过十二枚便可一年不饥不渴。”自此以后,她不吃东西,行路也有精神。她在路上日诵经卷,黑夜也不停宿,只管往前走。有一天,她走过一条有妖怪的山路,给她天宫中的姐妹麻姑和许飞琼救了,从云中送到无锡。孟姜由此过高桥、六社、横林、戚墅、丁堰到常州。常州南门有个清凉寺,她叩门求宿,招待她的两个女冠原来是华周、杞梁之妻。她们自哭夫之后,虽蒙齐君抚恤,终是穷无所依。二人往山中挖菜煮食,忽然挖出一个何首乌,吃后白发变黑,皱纹平舒,不饮不渴,年纪不过二十外,众人都称她们为仙人。活到一百余岁,亲丁俱无,又加乐毅伐齐国内大乱,恐为强暴所污,到清凉寺出家。自从到此以来,已经了一百余年了,这天,孟姜女进殿哭拜菩萨,梦见菩萨命韦驮和各府州县城隍土地在七日七夜之内送她到长城;又令浒墅关山神将劫贼押到长城,将赃物跪献与她。华周、杞梁之妻听得了菩萨的命令,十分钦敬,说她这样贞烈,自愧不如。她到丹阳,见慈航寺香火极盛,进去参拜,忽然霹雳一声,把能言的活菩萨打死,现出白毛老猿的本相,原来它受不起她的一拜,送行的韦驮把它打死呢。在这里,她又遇见了高渐离之妻。从此到金山,因无钱渡江,到大王庙祷祝,大王把她在蒲团上送过去了。她到黄河,又无法渡过,愤激投下,韦驮把她送过去了。第七天上,果然到得长城。她依了神示,找到了六角亭,拍着城墙大哭,把头碰去,许多神灵着了急,赶紧推倒一段城墙。她昏晕醒来,见死了的劫贼跪在旁边,将衣包跪献。她把包打开,把骨殖一段段地拾取,放在衣服里,缺少一双鞋子,两双小鸦落下来,就是鞋了。这时守城官奏知朝廷,始皇派赵高提捉。孟姜见了赵高,破口大骂。赵怒,命将喜良骨烧化成灰。兵卒去时,见有两虎守着,不敢走近。赵高带孟姜见始皇,不易孝服;始皇爱其美,命王贯替他说亲。孟姜要求三件事:(1)造十里长桥,(2)造十里方阔的坟茔,(3)皇帝和大臣往祭。始皇一一依了。这座桥跨过了鸭绿江,好似飞虹亘天。祭后,始皇要孟姜同归。她一直跑到长桥,大骂始皇,高叫丈夫,跳下去了。始皇叫人打捞,不知去向,原来她的尸紧贴在江岸呢。始皇回京后,她又自己漂上岸来。守城官把她盛殓,暗暗地埋在喜良坟内。皇后骂了昏王,险些遭斩,给太后救下。万员外听得孟姜死耗,立主招魂,又为他过继一子,到松江搬取隆德夫妇同居,弄孙自娱。这本小说大约是一个略略通文的人做的,所以知道那时的苏州属于楚国,又知道有高渐离、韩信诸人。最奇怪的,他会使孟姜女和杞梁妻会面,并使杞梁妻自愧不如。

哀情小说《孟姜女》里,用的新名词很多,分明是这十几年中的作品。起首与宝卷一样,叙述孟姜的诞生的神话。下说万纪良的父万启忠与赵高不睦,辞职退隐。太白星降下童谣。赵高公报私仇;李斯谏阻无效。皇榜挂到苏州,纪良由家人万祥陪伴逃出。中途,万祥给土匪杀害了,包袱、银两悉被抢去。纪良到孟家花园,与孟姜相遇。正在合卺时,即被蒙恬捕去。解到长城,封侯受祭,埋于城内。他的魂到孟姜处,听她正哭述天宫谏阻下凡的事,他恐和她见面后她要寻死,不如让她到长城去吃一番辛苦,造一座庙宇的好,就不托梦与她,飞向外面去了。孟姜亲送寒衣,途中婢为仆害,仆又受孟姜的诳而落涧,她一人独行,作歌自叹(闽、浙通行的《四季歌》)。过把城关(即长城总关),关官疑她是歌妓,要她唱曲,她就唱了《十二月花名》。她一路哭泣,到了潼关,还觅不到,披散了头发撞去;万杞良阴魂把城一推,城就开了。蒙恬送孟姜上殿,始皇要娶她。她要求三事:(1)殓杞良,埋长城下,(2)万岁亲自祭奠,文武挂孝,(3)丘坟前造一座万里长城侯万王神庙。始皇都依了。祭毕,她和他携手至望萍桥上,纵身向河中跳下,即化为仙体,和纪良同驾云头到松江会见四老告别,上天宫归位。尸首捞不着,李斯请建仙女庙。这是全把宝卷作底而用他种有力的传说(如万父和赵高结怨,孟姜女途中唱歌,跳水而死)把它修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