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际关系

莫名讨厌别人的两种心理原因

一位网友发现自己会讨厌一些没有交集的人,当出现这种情感时,他会责怪自己太狭隘,不够包容。他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我们有时会莫名讨厌一些人,特别是那些比自己差的人。这种讨厌背后往往是内在客体关系的活化,一是与过去某个人的关系,二是与自我的关系。

先来说第一种原因,我们可能会把针对过去某个人的情感放在现在的另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关系中的移情现象。移情是指将针对过去某人的情感或关系移置到现在的另一个人身上时的体验或表现,这种情感或关系可以是正性的或负性的。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人与人之间的移情无处不在。一个内化了大量积极经验的人,对人总有信任的情感,这种信任来自幼时积极经验的移置[4],这种正性移情把他与别人联结了起来。相反地,一个内化了大量消极经验的人,对人总有敌意和怀疑,他会不断寻找支持的证据,这种负性移情却使别人远离他,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负性假设。

小田和她的丈夫在争吵了几年后离婚了,她带着儿子一起生活。已经有无数次,仅仅因为儿子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小田就忍不住对他大发脾气。每次发火之后她又特别后悔,她很爱自己的儿子,但不明白为什么有时特别讨厌他。分析后发现,小田的这种讨厌和儿子关系不大,而是和小田的前夫有关。前夫曾经深深地伤害了她,这让小田难以释怀,儿子身上难免有前夫的影子,这种影子不免勾起小田多年累积的怨恨。因此,小田真正想发火的对象其实不是儿子,而是她的前夫。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你对一个无关的人感到讨厌时,你讨厌的可能是曾经伤害过你的另一个人,这是一种愤怒移置的心理机制。很多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抱怨母亲(或父亲)经常冲他发火,背后可能是将未消化的对前夫(或前妻)的怨恨移置在孩子身上的结果。

讨厌一个无关的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对自己不满。如果深入观察,你会经常听到自我嫌恶的话语:“要是我再外向些就好了”“我性格太不好了”“我太自私”,再严重一点就是“我有罪,我应该坐牢”,即所谓的自罪妄想。

“2018年是拼搏的一年,2019年要继续拼,爱拼才会赢。”看到电子屏幕上反复播放这句话时,我不免想:“为什么要拼?”仔细思考后发现,在社会竞争中,一个人很难不拼。你如果不拼,别人就跑到你前面去了,你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这会带来一种糟糕的自我感觉),这个时候你对自己还满意吗?为了保护自己,个体发明了一种心理机制:把自己糟糕的部分投射在别人身上,并加以攻击。通过这样的操作,人们丢弃了自身糟糕的部分,保持了自己是足够好的感觉,这种心理机制的学术名叫作投射性指责。比如,有些完美主义者最习惯做的事情便是批评别人(或社会),指责别人没素质、太胆小、没担当,等等。当他们责备别人时,暂时丢弃了自己糟糕的部分,并保持了想象中的完美。

一个女子特别排斥她的孩子,认为儿子长得不好看,皮肤较黑,也不够聪明,她经常会对孩子显露出嫌弃的表情。追溯她的成长经历,在每个阶段她几乎都有讨厌和排斥的人,同学、亲戚、朋友、同事、男朋友等。深入讨论后发现,通过远离或者攻击这些令她讨厌的人,她丢弃了自身糟糕的部分,维系了自我的完美感觉。

我们可以推测,当一个人对自我越来越接纳时,他讨厌的人会越来越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很少会讨厌人,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现实的知觉,而不会加上太多主观的色彩。同样地,一个人也可能崇拜某个具有理想心理品质的人(比如自信、洒脱等),这是理想自我投射的结果。理想自我越是处于原始状态的人越容易崇拜和理想化他人。他们一直渴望拥有这个理想化客体[5]以支持脆弱的自尊。这一点往往会被一些骗子利用。骗子会利用一些手段让一个追求理想化客体的人对他们崇拜,然后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正因为莫名讨厌可能和内在客体关系有关,所以当你讨厌一个人时,恰恰是认识自己的一次机会。不妨扪心自问:会不会是我将对过去某个人的愤怒移置到了对方身上?会不会是我将对自己的不满意部分投射到了对方身上?会不会是对方的成功激起了我对自己的不满意?这样的反省有助于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改善和对方的关系。当然,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接纳自己,接纳了自己也意味着接纳了别人,讨厌别人的情绪会逐渐减少。自我接纳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自我觉察的过程,来认识自身的阴暗面。每一次负面情绪的产生(讨厌、嫉妒、愤怒等),都是一次认识自身阴暗面的机会,通过反思去了解自己哪些部分被扰动了,慢慢地让它们重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