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部著作,更像是一个对话集,与用人单位HR就劳动用工方面的日常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

这些对话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个月两个月形成的,这样的对话最早开始于2016年10月25日,从我们开始建立微信班群的那天,这样的对话就没有停止过。随着微信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日常咨询劳动法问题的HR越来越多,平日里我的时间本来就非常紧张,无暇顾及朋友圈里的提问,为了对HR们的问题有所回应,我想到了建立微信班群,每天集中解答大家的提问。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您看到这本书的今天,每天我们都在通过微信班群解答HR们日常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曾经也有HR问,郝律师,这些问题是不是你们自己编的呀?

这个还真不是!

您翻一下这些问题就知道了,我们真没有这个能力。编一天两天还行,十天八天勉强也行,时间长了可真不行!对我而言,编问题远比写答案要难!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所有的问题都是HR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尽量保持问题的原貌,只做错别字的修改,不做语法等方面的修改和润色,所以我才敢说,所有问题都是你们的问题。原生态正是本书要展现的一部分。

虽然说它更像是一个对话集,但它又不同于闲聊和专业法律咨询。

闲聊体现不出专业性,对HR遇到的劳动法问题的解决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它又不同于专业的法律咨询。受制于信息的片面性和时间投入的有限性,我们无法就HR的问题给出精准的解答,甚至相当多的问题我们都给不出答案,只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这一点要特别告知读者,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在尽最大努力帮助HR解决问题,解答到这个程度,几乎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极限。在相当多的日子里,我是在夜里十一点才完成大家留给我的“作业”的,从这个角度看,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它的价值,这本书也自有它的价值。

在我们日常解答问题的开头,我们都会有这样一段提示内容:“你好HR是专门针对东合法学堂微信群各班同学提出的劳动法问题发表的个人观点,错误难免,不得用作处理具体法律事务的依据!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解答,欢迎付费咨询!”

这段内容同样适合各位读者。

首先,这里没有学术的内容,没有严谨的论述,没有确凿的依据,只是一个有着20多年劳动法从业经历的老友在回应您遇到的有关劳动用工方面的各种困惑;其次,这种回应受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绝对不是客气话。劳动法内容繁杂,我在其中摸爬滚打20多年,时常受到各类问题的困扰,在劳动法面前保持小学生的状态是我们这些劳动法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养!因此,如果您发现我的回答存在问题,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我没有说过也不可能说这些回答就是标准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回答只是随口说说。为了回答“未婚生育是否享受产假?”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甚至查看了1965年劳动部工资局的第381号文;最后,读者千万不要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用到您在企业遇到的具体法律事务上,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希望尽可能抽象而不是尽可能具体,因此它不可能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尽管它也能给您提供参考,但是,在处理具体法律事务时,您一定要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只有在全面了解个案的具体情形后,这些专业人士才有能力就某一具体问题给出答案。律师不是算命先生,他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取信息的完整程度,这一点您要切记!

在回答HR们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就是在微信班群中不对HR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只要是和劳动法相关的问题,我们就会进行解答,尤其不会从难易的角度进行筛选。实际上,我们是分不出哪些是难的问题,哪些是简单的问题的,而且,任何形式的筛选都具有主观性,只要筛选就会破坏它的客观性、普遍性,从而无法展示出HR们的真实状况。因此,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这些问题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客观性。只要您是从事与劳动法相关工作的人员,这里的问题,一定有您遇到过的,即使现在没有遇到,将来也一定会遇到。当您在工作中遇到劳动法方面问题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希望能找个人问一下呢?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这样的“人”。

还有几件事情一并交代一下:

我们尽可能通过标注的方式来支持我们的回答,这里的标注起到的是指引作用而不是证明作用,大部分的标注我们都会援引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但也有引用判例的。

在援引法律法规的时候,我们会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略去。

关于劳动法的适用,各地观点差异较大,我一般立足于北京与大家交流。

在提出问题的时候,HR们都会用“请教”“请问”“麻烦您”等一些敬语、客气话,为了文字的简洁,我们把这些敬语、客气话都删除了,在此特意向读者说明。

有些问题是类似的,有些答案是重复的,我们刻意保留,目的就是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重复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重复的次数多了,您自然就掌握了,所以遇到重复的内容更要仔细看。

书中的内容我将会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媒体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大家,也期待您的支持和点赞。

如果您能认真读完这本书并时常拿来翻阅,您的劳动法素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是毋庸置疑的,我也期待这本书能给您带来这样的效果。

在此要特别感谢法制出版社的潘孝莉老师,没有她的鼎力支持,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本套系列丛书的发起人贺清君老师,没有他的激励和鼓励,这本书也不会这么快面世;还要感谢东合法学堂各班群的同学们,正是你们层出不穷的问题,才激发我不断去创作,正是这些问题指引着我们前进;也要感谢东合团队的张宝梁律师为成书付出的巨大努力,本书的校验、分类工作都由他来完成;还要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奉献……谢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通过微信(18601256753)与我沟通交流;如果您有意加入我们的HR劳动法学习班群,您可以扫码或者添加微信13021049225。

郝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