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钻石
——“数の子”

等到再过十几个小时,《红白歌合战》开播的时候,拿出鲱鱼子尝尝吧,大概就能吃出“黄色钻石”的滋味了。

元旦出现在我家餐桌上的“御節料理”中,最花时间准备的是“数の子”,即鲱鱼子。

鲱鱼是北方海里生息的鱼类,在东京等日本中部,一般都看不到、吃不到。大概唯一的例外是京都的“鲱荞麦”;乃把风干鲱鱼泡水后红烧,搁在荞麦汤面上吃的。京都为什么有风干鲱鱼而东京没有?因为京都是日本的千年首都,历来全国的好东西都集合于一处。在“锁国”(海禁)政策下国民经济发达的江户时代,就有从北海道通过日本海,运输北国干货到京都来的固定航班,叫“北前船”;果然“鲱荞麦”的汤底也是用北海道产的昆布熬出来的。

每年年底我去鱼店采购的鲱鱼子,有国产、美国产、俄罗斯产之别。大海上没有国境,不同的是钓上了鲱鱼以后的加工技术,是不是?

然而,鱼店伙计说,其实大小也不一样的,日本产的最大,美国产的其次,俄罗斯产的最小,价钱成正比。

若是平时吃的东西,我不大会买最贵的,但是每年一次过年才吃的年菜,好吧,买最好的吧,只要买得起。而这些年,鲱鱼子的卖价远没有一九六〇、一九七〇年代贵了,当年鲱鱼子曾有过“黄色钻石”的外号呢!

上世纪有一段时间,鲱鱼子在日本被视为鱼卵之王,是大公司送给头等顾客的高级礼物。如果到了十二月,市面上的鲱鱼子供不应求的话,有时价格会涨到不像食品倒像宝石的地步,因而得到“黄色钻石”之称。一九八〇年,一家叫北海的海产商社,企图控制鲱鱼子的价钱而发大财,把大量的鲱鱼子藏在仓库里不出售,结果市场需求没预期的强,导致该公司破产倒闭,并从业界永远撤出去。

不仅围绕着鲱鱼子,围绕着鲱鱼本身,也有不少投机成功或失败的传说。昭和时代的日本歌谣界,有名噪一时的填词人,乃二〇〇〇年直木赏得主的小说家中西礼。他有一首作品叫做《石狩挽歌》。虽然是一首时代曲,但是听这首歌的感觉跟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或者鉴赏电影一般。主人公是他哥哥,战争时期当上了注定牺牲的特攻队机师,然而幸免于难捡回来一条命,却不好好珍惜。曾有一次,中西的哥哥经售鲱鱼大发财,还盖了当地所谓的“鲱鱼御殿”(豪宅),可是他懂得进攻不懂得退守,很快又失去了全部财产。他们兄弟是二战结束后,从当年伪满洲(中国东北)遣返回来的;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似乎都有与岛国长大的同胞们稍微不同的倾向,那反而导致了弟弟中西礼在主流社会中成功。《石狩挽歌》在一九七五年,适逢“黄色钻石”的价钱越走越高的时候,获得了日本作词大赏作品赏。

所以,我小时候没吃过鲱鱼子并不奇怪。当年只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听过“黄色钻石”的名称,根本没看过实物,正如我当年也没看过真正的钻石一样。记得有一年,大概鲱鱼子的价钱开始下降以后吧,父母双双出去买年菜的材料,头一次买来了一盒鲱鱼子。然而,母亲恐怕之前没吃过鲱鱼子,更没有料理的经验,想都想不到盐腌食品一定要泡在水中去掉盐分才能入口。到了元旦,父亲叫母亲把鲱鱼子拿出来。这时,真相才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父亲发怒,母亲死不认错,硬把咸咸的盐腌鲱鱼子就那么切成小块,放在年初一的饭桌上了。

之后很多年,我都不敢碰“黄色钻石”,有点像受了诅咒。等到结婚以后,去婆家拜新年,才吃到了去盐以后重新泡在柴鱼味淋酱油中调味好的鲱鱼子。它口感很特别,吃起来像是用塑胶做的东西。一粒又一粒的鱼子,大小在乌鱼子和鲑鱼子中间,能用舌头尝得到明确的轮廓,咬住时又能感觉到鱼子外皮的弹性。可以说在众多鱼子中,鲱鱼子是最硬、最结实的一种。果然,它在日语中垄断“数の子”的通名,在年菜里,永远扮演代表子孙繁荣的角色。

这些年,我都于年底十二月三十日早上开始,把鲱鱼子泡在跟海水一样浓度的盐水中,慢慢去掉盐分。每两个钟头换一次水,然后把两只手放在水中,慢慢剥掉白色皮膜。过六到八个小时,盐分该去得差不多了。如果尝一尝,发觉原来去盐过头反而有了苦味,那么又得把鲱鱼子放回盐水中叫它吸收盐分!总之,咸度恰到好处了,方可将其泡在混合调味料中。这时候,时间应该是十二月三十一日凌晨了。等到再过十几个小时,《红白歌合战》开播的时候,拿出鲱鱼子尝尝吧,大概就能吃出“黄色钻石”的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