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
- 张宏杰
- 1336字
- 2024-11-04 14:48:37
朱元璋圆脸俊像
流传后世的朱元璋画像分两类:圆脸俊像、长脸丑像。一俊一丑,形象截然相反。圆脸俊像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多用于供奉、祭祀。从文化内涵上说,长脸丑像更多地掺杂了人们对朱元璋恩威莫测、多疑嗜杀性格的认识。
徽州府祁门县江寿户帖
洪武十四年,明政府正式编制百姓“赋役黄册”。编制户籍时百姓必须按照政府发给的表格据实填写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信息,政府根据所填信息,正式编写造册,册本分别收藏在县、府、布政司和中央。由于报送给中央的册本用黄纸作封面,故称“黄册”。图为徽州府祁门县一名叫江寿的居民户帖。
明代鱼鳞册
为配合户籍制度,朱元璋创建了鱼鳞册制度,即全国土地登记制度。每家每户的土地行状都被绘制成图,连土地所有者、数量、位置和质量等级等信息都写得清清楚楚。朱元璋的帝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人人务农、人人缴纳农业税的农业社会。
《明大诰》及选文片段
《明大诰》是朱元璋亲自指导编纂的一部严刑惩治吏民的特别刑法,共四编236条,其中《大诰》74条、《大诰续编》87条、《大诰三编》43条、《大诰武臣》32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摘录洪武年间的刑事案例,用以警省顽劣。二、结合陈述案件或另列专条颁布一些新的重刑法令。三、朱元璋对吏民的训导。《明大诰》也是朱元璋的反腐利器,左图选文片段里就有不许官员下乡,以防官员腐败的字句。
《大明集礼》
朱元璋非常注重礼制建设。“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早在吴元年(1367)六月,统一天下之前,朱元璋便在南京设立礼、乐二局,从全国各地调集专家学者制定礼制。经过四年时间,大明政府制定出了诸如《大明集礼》《洪武礼制》《国朝制作》《大礼要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了大明王朝上自皇帝,下至细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朱元璋的帝国蓝图中,制度和法律规定是硬力量,而礼仪是软力量。礼仪看起来似乎弱不可恃,实际上对社会成员心理的塑造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出警图》(局部)
《出警图》描绘的是明朝万历皇帝在宫廷侍卫的护送下,骑马出京,声势浩大地来到京郊天寿山祭拜先祖的情景。图卷中骑黑马者为万历皇帝。大明王朝的繁华,追根溯源,皆由朱元璋奠定。朱元璋发明创造的落后但实用的制度,保佑他的那些多数昏愦低能、行为乖张的子孙在皇位上坐了两个半世纪。
朱元璋赐给功臣的免死铁券
朱元璋晚年屠杀功臣之酷烈、彻底,使人们常以为“兔死狗烹”是他的素志。其实开国之初,朱元璋曾真心实意地希望与老乡兼功臣“共富贵”。赐爵赐田仍未能完全表达他的报答之心,他还给功臣颁赐免死铁券。铁券一式两副,分为左、右二券,左半券藏在宫中,右半券赐给功臣之家。不过,专制制度的自私性使君权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皇帝与功臣的关系,经常在昨与今、情与理、势与义中纠结冲突,最终免死铁券也无法让功臣免于一死。
康熙所题“治隆唐宋”碑
康熙皇帝对朱元璋高度推崇。明孝陵至今还树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有康熙手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意思是明太祖治国强过唐宋。正因为此,清朝基本上把朱元璋的政治制度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并通过设立军机处等小调整,使这个制度更加完备。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清承明治”。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不止开创了三百年大明基业,他的精神延续了五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