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化加剧,重新寻找教育的出路

我之前认识一位家长,在他的教育观念中有这样一个公式:

学习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不错的薪水=成功+幸福

显然,这就是我们曾经接受过的最传统的教育路线。所以,他对孩子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孩子有一次考试成绩下滑,他都要找老师细问缘由,然后严厉地批评孩子,让孩子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原因。父母的这个做法造成了孩子对优秀的认知非常单一:学习成绩好就优秀。

最后,这个孩子倒不负众望,进入了全国一流大学读书。但进入大学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同学素质都很全面,他们不但学习优秀,见多识广,视野也更开阔。他这种埋头苦学、学业成绩很好,但在其他领域几乎没有涉猎的孩子,和同学一交流,完全没有优势,也非常难以融入,一度非常自卑。

我想,这位家长的做法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思维:按自己以往接受教育的方式和固有路线为孩子设计道路、选择资源,培养孩子成长。

当孩子还在学校时,这样的做法看不出什么问题,甚至还能表现出优势:孩子学习领先,功课优秀。但是,一旦孩子被投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里,父母会发现,自己之前对孩子那么用心、投入那么多,但孩子现在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南辕北辙。这时父母便会困惑,难道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吗?究竟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就在于,如今的时代,孩子学业赛道的成绩,已不再是未来竞争的保证,也不再是决胜未来的筹码。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摒弃孩子原有的那套单一的、传统的成长系统,要面向未来,重新帮孩子建立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生态化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特点体现在:(1)能够应对未来的不可预测;(2)实现自主成长;(3)能够借助各种机会的不确定性。

思维误区 精力投入多,对孩子学习非常用心,过度注重单科成绩。

重新定义 摒弃原有单一的、传统的成长系统,面向未来变化,帮孩子建立具有成长思维的生态化系统。

简而言之,教育孩子已演变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和不可逆性。说它不确定,是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未来,预判不出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说它不连续,是因为一时的努力未必有用,你和孩子的付出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说它不可逆,是因为时光是单程的,孩子说长大就长大,走了弯路也无法悔棋,不可重启。

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今天的父母面临的子女教育难题就非常清晰了。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种:

未来方向:社会变化加剧,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孩子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当下选择:当前应该选择哪种教育资源?我们如何为孩子做准备,才能助力孩子更好地决胜未来?

眼前难题:教育效果和良性成长如何兼顾?面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从业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以上问题。如果我们逆向思考:一个已经获得了自己所期望生活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具备了哪些能力、获得了哪些资源,才拿到了自己人生成功的号码牌?

图1-1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最头疼的三大难题

当拨开现象看到本质后,我发现,那些优秀的孩子,不管是在国内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深造;不管是清华、北大破格录取的孩子,还是哈佛、耶鲁敞开大门迎接的孩子;不论是逆境中崛起的穷孩子,还是挣脱体制追求未来的反叛少年……他们成长的底层逻辑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那么,能让这些优秀孩子获得高质量成长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我画了一个“金字塔法则”图,用它来表示我的思考认知。这个图由上到下一共有四层(见图1-2):

图1-2 “金字塔法则”模型图

第一层who:孩子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一层我们无法设计,只能努力去唤醒孩子。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强烈的内在动机要胜过绝大部分外力。

第二层why:科学认知。

未来20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些优秀的教育,规律是什么?这就需要孩子对世界的真实运行原理建立科学的认知,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该做哪些“正确的事”。

第三层how:该怎么做。

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事是第一步,但关键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这时父母就要为孩子提供一种动力,让孩子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

第四层what:有哪些资源可以让父母利用。

这里的“资源”主要包括:优秀的教育理念、高价值的知识、高质量的课程,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教育机构、一位好的老师,甚至是便利的可快速分享的学习资源与教育信息等(见图1-3)。

图1-3 父母身边好的资源

面对这些资源,父母要做的就是做好选择和决策,找对方法,把事情做好。

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就弄明白了4个“W”的含义。这样,父母才能从漫无目的的教育焦虑中解脱出来,帮助孩子掌握决胜未来的关键能力,更大概率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