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昌起义的爆发和经过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错误的领导。7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7月20日,陆续到达九江的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叶挺、聂荣臻等召开会议。会议首先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认为:在政治上,由于张发奎的动摇和右倾,中共原来利用张发奎统一指挥其全部兵力南下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很难实现;即使能返回广东,中共也必然会成为张发奎、汪精卫利益纷争的牺牲品。在军事上,也已到了极为严重的时期,中共在第二方面军中的部队有被反动的第三、六、九军包围、消灭的危险。会议还认为中共应该抛弃依靠张发奎的政策,实施独立的军事行动;决定在军事上在南昌集中,实行在南昌起义的计划。

会后,李立三、邓中夏到庐山与瞿秋白、鲍罗廷等商议,瞿秋白等表示“完全赞同这项意见”,并由瞿秋白将会议意见带交中央政治局决定。

24日,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议作出正式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前委书记,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27日,周恩来到南昌主持工作,正式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当时,中国共产党能够掌握的武装力量,有驻在九江的由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的第二十四师,驻在南浔铁路马回岭车站的由周士第率领的第二十五师,还有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刚从鄂东开到九江;在南昌方面,有朱德率领的属于第3军的军官教育团;在武汉方面,有卢德铭等率领的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还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中国共产党能掌握的总兵力有3万余人。南昌城内国民党只有6个团,加上留守机关,才有1万多人。整个形势对起义比较有利。

28日,前敌委员会成立了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具体部署起义的各项安排。当日,周恩来专门拜访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坦诚地向他转达了起义计划,贺龙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1]由于赢得了贺龙的支持,党保证了起义的基本力量。起义前夕,中央代表张国焘以共产国际来电为由,阻挠、拖延起义。他由九江发来电报,提出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要等他到南昌后再作定夺。周恩来同其他前委成员商议后,果断决定起义绝不能停止,准备工作继续进行。30日,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赶到南昌后,在前委会议上阻挠发动起义,并声称这是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周恩来对此非常气愤,说:“国际代表及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现在给你的命令又如此,我不能负责了,我即刻回汉口去罢!”[2]经过前敌委员会一致据理力争,说服了张国焘,排除了干扰,决定在8月1日凌晨举行南昌起义。

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城内响起了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南昌城寂静的长夜。起义军与敌人激战至拂晓,由于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部署周密、指挥得当,仅仅用5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起义军胜利地占领了江西省会南昌城,共歼敌3000余人,缴枪5000余支、子弹10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天下午,驻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举行起义,并向南昌进发,与主力会合。

上午,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和海外党部代表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召开。会议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吴玉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在周恩来主持下,起义部队编成第九、十一、二十军三个军。第九军:韦杵(国民党员,未到职)任军长,朱德任副军长(不久即任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

下辖原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由朱德兼任,魏瑾钧任党代表,陈奇涵任教育长。第十一军: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下辖第二十四师,古勋名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第二十五师,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第十师,蔡廷锴任师长;另有炮兵营。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下辖第一师,贺锦斋任师长,方维夏任党代表;第二师,秦光远任师长,陈恭任党代表;第三师(随后建立),周逸群任师长,徐特立任党代表;另有教导团和特务营。前敌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号召革命军民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新老军阀的斗争。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壮大了革命队伍。

国民党新军阀对南昌起义极为震惊,迅速调遣大批部队向南昌反扑。面对反革命势力的猖狂反扑,前敌委员会和军事参谋团先后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讨论了军事行动计划;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会议决定迅速撤出已四面受敌的南昌,按原定到广东去的行动方案立即挥师南进。当时前敌委员会决定进军广东,主要目的是想同富有革命传统的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会合,发动土地革命,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所以,南昌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到广东去,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进行北伐。”

8月3—5日,起义军按照原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沿抚河南进,取道临川、宜黄、广昌南下。途中公布了《“八一”革命宣传大纲》和《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宣传继承北伐革命没完成的事业,反对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行军途中,周恩来指挥起义军千里跋涉,克服了种种困难。当时在周恩来身边的战士回忆说:“每天,当行军休息下来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我们总是一倒地就呼呼入睡。往往一觉醒来,睁眼还看见周恩来同志在豆油灯下工作,或是踱着步子,默默沉思。”[3]8月19日,起义军占领瑞金城,受到了瑞金人民的热烈欢迎。

八一南昌起义后,国内反共浪潮愈加嚣张,不但张发奎等撕下革命伪装,公开叫嚣反共,而且各省所谓国民党“左派”也纷纷投降蒋介石、汪精卫,扯着“青天白日”的旗帜,到处封闭工会、农会,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当时张国焘等机会主义分子仍然对汪精卫、张发奎抱有幻想,还说什么离开了这些国民党领袖,就好比“孩儿离开了娘”。这种右倾错误思想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官兵,造成起义军内部的思想混乱。在南进途中,正值盛暑,沿途大部分农民受到反动派的欺骗宣传,纷纷躲藏起来,使部队往往连粮食也买不到,给养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队伍内部开始产生一些动摇和不满情绪。

为此,前敌委员会在队伍到达瑞金以后专门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及部队的思想状况,讨论了建立工农政权问题,明确提出了“没收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纲领,使起义部队的革命旗帜更加鲜明。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和战士的思想认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密切军民关系,前敌委员会以第2方面军代总指挥贺龙的名义印发了《告官兵书》。这是一份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檄文,也是一份动员广大起义军官兵的号令。《告官兵书》指出南昌起义“是一种伟大的革命行动”,揭露了从蒋介石、汪精卫到唐生智、许克祥等人的丑恶嘴脸,控诉了这批反动头目背叛革命、镇压工农的滔天罪行。它还指出:当前中国革命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要实行土地革命”,而起义军的下级军官尤其是士兵十有八九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所以起义军要为“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它勉励起义军广大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所造成的暂时困难,鼓起勇气,努力打倒一切新旧军阀,并再次申明了起义军的严明纪律和保护商人的政策,要求广大官兵切实加以执行。

起义军在南进入粤途中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活动,阐明了南昌起义的伟大意义。起义军纪律严明,虽然天气炎热,身上又背着步枪、子弹和行囊,但从不拉夫抓壮丁,对于带路的向导用钱雇用。例如:给第七十五团带路的一个向导,前后一连3天带路,非常辛苦,叫他回去,他说:“你们到哪里,我就送到哪里。”起义军买了老百姓的东西,就付钱;借用东西,临走时也加以归还。因此,行军途中,起义军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在抚州以南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位老太太拉着起义军战士的手说:“孩子,太冤枉你们了!谣言说你们不好,可我看了两天,你们真是好队伍。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队伍。”正是起义军遵守严明的纪律,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起义军攻占瑞金后,发现国民党嫡系钱大钧部3个师约11个团的兵力和桂系军阀黄绍竑部约7个团的兵力集结于会昌城郊,企图再次堵截起义军南进。这些敌军对起义军进入广东造成很大的威胁。由于连续1个月的行军作战,起义军减员严重。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以全力消灭会昌之敌,然后折回瑞金,再转道汀州、上杭,取潮安(今潮州)、汕头。参谋团下令兵分3路,并决定全军于8月24日晨对会昌之敌发动总进攻。前委指示各部必须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一定要消灭这股敌人,占领会昌。经过动员,部队官兵战斗情绪高昂。23日晚,起义军官兵全副戎装,急行军向会昌进发。24日清晨,进攻部队首先与敌交战;接着,担任左翼攻击任务的第三师和教导团向会昌城北大柏山之敌发动攻击。战斗开始后,第三师第六团以两个连奇袭敌军的警戒阵地——青山。在起义军的勇猛进攻下,守敌迅速溃退,起义军主力便发动向大柏山守敌主阵地的进攻。大柏山敌军约有两个团的兵力固守顽抗。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敌军又调来增援部队,与起义军展开了拼死的争夺。起义军官兵英勇作战,有很大伤亡,处境一度困难。正当两军酣战之时,朱德军长来到第六团阵地上。为了保护首长的安全,大家劝朱德离开阵地。朱德十分镇定,与战士们一起向敌军射击,从而极大地鼓舞了起义军官兵的战斗士气。广大官兵发动猛攻,终于击退了敌军。接着,朱德又走到教导团的阵地,鼓励战士们:这是关键时刻,只能进,不能退,要顶住,顶住就是胜利。教导团的官兵看到军长亲临火线,顿时士气大振,英勇抗敌,再次杀退了敌军的进攻。

不久,担任右翼攻击任务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二十五师先后到达会昌城西一带,周恩来、叶挺等亲临前线指挥,很快占领了城郊的一些阵地,同敌军相对峙。这时,第二十四、二十五师指挥部决定立即进行最后攻击,遂命令第七十三团迅速组织向敌军主阵地冲锋,并吹响冲锋号。一会儿,各团、营、连的冲锋号一齐吹响了,号令伴随着喊杀声响彻了整个山冈。第三十七团的阵地上,6挺重机关枪以猛烈的火力向敌军射击,掩护部队进攻。起义军经过反复冲杀,攻下了敌军主阵地。敌军丢盔弃甲,狼狈地向会昌城内溃逃。起义军乘胜追击残敌。守城之敌全线崩溃,大批敌军弃械投降。下午4时,起义军胜利地占领了会昌城。国民党军队南路总指挥钱大钧率残部仓皇向南逃窜。在会昌战斗中,起义军共消灭敌军4个团,俘虏敌军官兵9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1000余支及敌军许多战略物资。

会昌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起义军的革命士气,沉重地打击了敌军的威风,是革命力量对反革命力量的一次有力进攻。它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传播了革命真理,并壮大了革命的武装力量。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汕头。在此期间,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起义军第二十五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今丰良镇)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和潮海警备部队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求与起义军主力决战。

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二十军新建的第三师跟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玉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然后继续向汤坑(今丰顺市)推进,与敌军再次激战。到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失利撤出。当天晚上,黄绍竑部攻占潮安。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镇(今普宁市)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后,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东路军的截击,被截成两段,激战不胜,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创立了海陆丰红色革命政权。驻守三河坝的第二十五师在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注释:

[1]《南昌起义资料》,第2页,人民出版社,1979。

[2]《南昌起义(资料选辑)》,第81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3]《周恩来传》(1898—1949),第14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