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和元年
一
熹平六年(177年),曹操二十三岁,任顿丘令。
顿丘是东郡十五城之一。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郡秦置。去洛阳八百余里。”汉朝时,一里约为四百米,即东郡距离京城三百多千米。中国幅员辽阔,这个距离可以算很近了。从东郡到曹操的家乡沛国谯县,大抵也是这个距离。
曹操担任顿丘令之后,每每心血来潮,不是去洛阳,就是回家乡谯县。
“擅自离开任地,无大碍吗?”曹操去堂弟夏侯惇家拜访时,堂弟这样问道。
“不必担心,无人会过问。”曹操答道。
“你果真鲁莽!”
“被你这个鲁莽之人说鲁莽,岂不有趣!”曹操笑道。
夏侯惇曾经一怒之下,将对自己老师不敬的人杀死。彼时他才十四岁。他因此被称为“烈性男儿”而使人惧怕。如今,曹操居然被这个有着“烈性男儿”称号的堂弟视为鲁莽,不由得苦笑起来。
“我们的部曲如何?可有松懈?”曹操问道。
夏侯惇挺起胸膛答道:“每日精心操练,不敢有丝毫懈怠,无须挂念。”
“部曲”一词源自“营”“部”“曲”“屯”等表示编制的用语,取“部”和“曲”组合而成,主要是指武装集团。官军和私人武装都可称为部曲,但在当时,更多的是指私人武装。因社会动荡,地方豪族开始豢养私人武装。一说到沛国谯县的豪族,首先想到的便是曹家和夏侯家,并且两家有着亲戚关系,因此共同训练部曲。所以曹操才会说“我们的部曲”。
“有元让在,我很安心。”曹操说道。
曹、夏侯两家的部曲,由夏侯惇负责训练。夏侯惇,字元让。避开本名,以字相称,是一种礼仪。
“孟德兄,”夏侯惇说道,“我们这一族,就指望孟德兄在朝廷迁升,光耀门楣了。”
“哈哈……我这肩上的担子重啊。”
“孟德兄是本族栋梁,责任自然重大。与其偷闲回乡游玩,不如去洛阳广结达官显贵。”
“许久才回乡一次,竟遭如此训斥……不过,元让,你要切记,比起洛阳的达官显贵,终是自家的部曲更值得信赖。不,应该说,如今的世道,也只有自家的部曲可信赖了。”
“如此说来,你回乡是为了视察部曲?”
“正是。”
“那就随我一同前去看看部曲操练情况吧。”
“正合我意。”
“请!”
夏侯惇起身朝马厩走去,曹操紧随其后。
曹操之父曹嵩,实际上出生于夏侯家,与夏侯惇之父是亲兄弟,后为曹家收养。虽然收养异姓之子很少见,但曹、夏侯两家历代联姻,关系密切,也不足为奇。曹家自称是曾侍奉汉高祖刘邦的宰相曹参的后裔,夏侯家则是汉高祖的太仆[1]夏侯婴的子孙。不过自东汉中期,两家均趋于败落。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宦官,专门服侍后宫。
东汉第三代皇帝章帝十九岁登基,三十三岁驾崩。之后的十代皇帝,都是在年幼时继承皇位。而在这十人中,最年长的是十五岁继位的桓帝。殇帝出生百日继位,翌年驾崩;冲帝两岁时继位,翌年驾崩,皆由皇太后垂帘听政。皇帝的后宫不允许一般男子出入;能够接近宫中女性的,只有宦官。由此,宦官逐渐接近权力中心,并开始得势。
除了宦官,能与皇太后共议朝事的,还有皇太后的娘家人,即外戚。因此,宦官和外戚,围绕权力之争开始对立起来。这种争斗往往以宦官胜利而告终。因为皇帝一换,相应的外戚也就退场了,而宦官却不必更换。
外戚窦氏、邓氏、梁氏等,虽然显赫一时,但终归走向没落,甚至惨遭灭族。譬如,汉和帝因不满外戚的专横,借助宦官之力,打倒了窦氏。又如,十九名宦官因打倒外戚阎氏有功,均被封为列侯。一般的文武官员,想要被封为列侯实属不易,而宦官却能轻易跻身于贵族之列。
在封建体制中,君主往往会重用自己的亲信。与一般的士大夫相比,宦官更能得到君主的信任。因为他们总是跟随君主左右,且大多自幼就服侍君主。士大夫都有各自的家族,做事难免会顾虑家族利益。而宦官无儿无女,可以一心一意侍奉君主。
做宦官可出人头地,富贵荣耀。世人都这样认为,事实也确实如此。若有求于朝廷或官府,上至官职任免,下至物品买卖,都靠宦官从中斡旋。谢礼通常是一笔重金。因此,有人自愿接受宫刑,也有人为自家幼子进行宫刑。
曹操的祖父为何会成为宦官,曹家和夏侯家都缄口不言。曹腾自幼就是宦官,进宫陪伴六岁的太子学习。不难想象,他接受宫刑并非出于自愿。曹家家道中落,牺牲一个孩子,也是无奈之举。士大夫在嫉妒宦官的同时,也日益蔑视宦官。尤其是在十九名宦官被封为列侯时,他们的愤慨超乎想象。
东汉王朝的创立者光武帝刘秀出身于地方豪族。因此,地方豪族成了东汉王朝的政权基础。他们奋斗终生,就是为了提高自身地位。可是,毫无根基的宦官却能轻易跻身高位,更甚者,只要宦官从中斡旋,暴发户都能谋求一官半职。这自然招致了士大夫们强烈的不满。
曹家曾是地方豪族,却出了一位令豪族唾弃的宦官。但是这一无奈之策果然没有令人失望。曹腾侍奉的太子终于登上了皇位。他就是顺帝。曹腾被任命为小黄门,俸禄六百石,后升为中常侍,最后晋升为大长秋。这是宦官中最高的职位,虽然俸禄只有两千石,但财禄颇丰。
阳嘉四年(135年),借助宦官之力登基的顺帝为了向宦官示好,特许宦官可以收养子,并世袭其爵位。曹腾作为曹家的牺牲品,原本已经脱离士大夫家族,却因此得以再次成为曹家人,还为没落的曹家谋得了爵位。从桓帝开始,他就被封为费亭侯。原本没落的地方豪族再次显赫,并从有联姻关系的夏侯家找来养子——曹操的父亲曹嵩。
曹腾在宫中三十多年,侍奉过四位皇帝,经手了众多事务,相应的谢礼也不计其数。曹家成了令人瞩目的豪门。
延熹二年(159年),位高权重的曹腾于洛阳逝世。据说他是在看到孙子后,才安心西去的。
曹操自然不记得祖父的样貌,但据本族老人说,曹操长得不像父亲,倒是更像祖父。曹家和夏侯家世代联姻,曹操身上流淌着夏侯家的血,样貌与祖父相像,不足为奇。
“不仅样貌像,性格也像。大长秋亦时有惊人之举。”族中的一位老妇曾经这样说。
自古宫廷就是钩心斗角之地,曹腾能够站稳脚跟,靠的绝非一朝之力。因此,世人评价他是个沉稳的人,但有时他也会做出一些意外的事,令人难以捉摸。
曹操二话不说就回谯县。这也是他和祖父曹腾相似的一个例子。
“你祖父看似反复无常,事后想来,必有其缘由。”曹操的母亲曾这样说。
曹操和堂弟骑着马并排而行,前往校场。
迎面驶来一辆轺车。“那是子岳吗?”曹操问道。
子岳名峻,是谯县士族程家的主人。虽然都是本县的士族,但因曹家出了宦官,就受到程家的鄙视。许久不见,且距离尚远,曹操便向夏侯惇确认。
“没错,是他。”夏侯惇回答。
程峻接近骑在马上的二人,停下轺车,双手抱拳,作揖为礼。曹操和夏侯惇也下马作揖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