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中国逻辑
- 王小静 魏士国
- 3468字
- 2022-09-23 18:23:59
绪论
一、本书缘起
2014年2月17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从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不可或缺。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到现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转变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中国国家发展史上,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以一种现代社会制度的形态存在的。从国内视角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思想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在实践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制度现代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以全新的视野使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实践中使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从国际视角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世界国家发展潮流中,以令人叹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展现出现代化的底蕴和特征。
第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仅要求实行现代国家治理,而且要求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治理体系转型为现代治理体系、稳步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它具有若干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治理主体多层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手段法治化、治理制度理性化、治理技术现代化等。这一治理体系是一个制度化的治理架构,不仅要有完整的、科学的制度安排,而且要建立起协调有效的组织体系,形成保证制度和组织体系灵活运行的机制。同时,还必须能够有效形成和充分发挥国家治理能力,有效解决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国家前途命运关系重大,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要从中国现在的实际出发,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来进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最根本的特色和最根本的原则。
第三,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其必要条件。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能力是当今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毫无疑问,构建一整套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至关重要,但无论多么完善的治理体系,最终都要体现在具体的治理能力上。国家治理能力包含丰富的内容,是一种多元综合能力,贯穿在国家治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一般来说,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主要包括:凝聚全民思想意志的能力、推进改革领导发展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危机处理和应对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至关重要。可以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诉求,更是完善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研究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个“坚持和完善”。[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2]什么是颠覆性的错误?可以说,就是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为此,如何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把握好“中国逻辑”。因此,本书选题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第一,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2008年,当世界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的经济不仅没有出现衰退,还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这一点尤其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注意,包括世界上很多知名国际研究机构、国际智囊机构以及国际上知名的基金会等组织很重视并加大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投入力度,现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海外学者热门的研究题目。海外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从客观上说,其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显著,比如他们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有独到的研究分析方法,结论新颖,但他们难免受到意识形态偏见、自身政治立场以及媒体误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发展模式做出了错误的解读。但是,正是海外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这些优缺点,客观地反映出在国外的人们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认知的复杂性[4]。由此海外对于我国发展模式的评价,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的问题,帮助我国更好地制定国家发展策略,助力于中国发展。
第二,促进“后发现代化”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受西方治理理论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存在受西方国家治理理论“问题殖民”的局限。一方面,通过梳理清楚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生逻辑,从而更好地创造性借鉴和转化西方国家治理经验,进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对西方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治理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创新发展现有的国家治理模式。
通过厘清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中国逻辑,有助于揭示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有机机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释国家治理的中国逻辑,有助于揭示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作用机理,从而进一步夯实这种转化机制的理论基础。
第三,发挥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促进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贯彻落实。中国国家治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党的领导,但各个具体优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澄清。通过梳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各个优势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辅助相关国家职能部门认清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从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另外,通过揭示国家治理中制度效能转化机制,有助于为相关职能部门转换工作方式提供决策参考。国家治理体系的协同机制、协作机制、协商机制和协力机制,需要处理好其中的职能关系、责任关系、利益关系等。而效能转化机制是具体实践工作展开的基础,本研究中关于相关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辅助国家职能部门转换角色并提供相关决策参考,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最后,揭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中国逻辑”,有助于规避西方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陷阱”,防范西方的“颜色革命”。通过探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回答中国治理现代化何以可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对西方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迷信,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国家治理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版。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3].辛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经济日报》2019年11月21日,第12版。
[4].肖贵清、麻省理:《习近平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主题的认识和深化》,《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