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都的早晨调色还是灰蒙蒙的,宛都火车站是前两年刚重新修建的,进站和出站口都比以前宽敞很多。
苏昊把车停在出站口旁边,然后给苏宇打电话:“你们出来后就向右走,然后就看到我了!”
“好的,哥!我们正在下车出站,还没出来。”苏宇回应道。
宛都的气温明显比小渔村要低,三宝奶奶已经穿上了厚外套,苏宇和秦笑妍也是一样。
三宝睁着两个大眼睛在好奇的看着四周。
“爸爸,这是老家吗?”
“这是宛都火车站,我们现在出站,出现后你伯伯会开车接我们到老家!”
“姑姑也会过来,你可以见到姑姑了!”
几年没回老家,看着周围的道路和景色,确实有变化。
出站右拐看到一辆白色的车,打着双闪,苏宇带着三宝走了过去。
“应该就是这辆车!”苏宇说,虽然苏宇没有记住这个车牌号。
“是的,就是这个车!”三宝奶奶知道这个车。
苏昊打开车门,一边过来帮忙拿行李,一边说:“要快点,赶紧走!这边不让停车!”
“小琳说她去买牛肉包子,她自己去师院那边坐车回去,我让她过来坐上一起回去,她不坐。”苏昊说道。
“我问问她在哪里,你开车过去接上她一起回去,挤下就坐下了。”苏宇一边说一边给苏琳打电话。
“你现在哪里?我们已经出站坐上车了!”
“你们已经出站了?我刚到火车站停好电车。”
“你赶紧过来,这边车不能停太长时间!”
“好!”
苏宇挂了电话,回头看了一下车窗外,后面有一个人影正跑过来。
“爸爸,你让谁过来?”三宝问道。
“你姑姑!”
“一会儿你就看到姑姑了!”
苏宇从倒车镜里看见后面跑过来一个身影,浅棕色外套,牛仔裤,运动鞋,微卷的头发扎成马尾在左右摇摆,略显夸张的步伐,这正是小妹苏琳。
“妈,二哥,你们出站也太快了吧!”
“二嫂,你又瘦了!看着比原来还好看!”
“羲羲,还记的我吗?”
“姑姑!”
“哎!来,这是姑姑给你带的玩具!”
“谢谢姑姑!”
“赶紧上车,一会儿交警就过来了!”苏昊催促着。
从宛都火车站到老家开车要半个小时,苏宇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对照着记忆中的印象,收费站撤掉了,道路拓宽了,还在建设中的住宅楼特别显眼。
“这会儿还不堵车,再晚一会儿这儿就走不动了!”苏昊一边开车一边说。
“二嫂,你饿不饿?我刚买的牛肉包子可好吃了!还是热的!这家卖包子的生意好的很,人们排着队买,出来一笼一会儿就卖完了!”
“我不饿,回去再吃!”
苏琳这两年在一家小作坊干活,加工零件,工资是按计件算的,很累。家里人也说过几次请找其他工作,但苏琳说这个工作不用动脑筋,她喜欢!
苏宇也没有办法,路都是自己选的,有些事情别人代替不了,必须自己经历过才能醒悟。
有那种轻松事少,工资又高的工作吗?有!但是比较那些岗位很有限,而且那不是谁都能去的。
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人脉,最好的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慢慢做起来。
“快看,大拖拉机!”秦笑妍喊三宝看外面。
“哇,好大的拖拉机!”
“咱们老家就这个多!”三宝奶奶在旁边笑着说。
“还有比这个拖拉机更大的!”苏琳说,“我叔拉水泥的那个拖拉机才大呢!”
“回去姑姑带你去坐大拖拉机!”
“好!”三宝兴奋的答应道。
“三宝,快看这条河,宽不宽?”
“宽!”
“看那里还有牛!在吃草!”
“看到了!”
“爸爸就是在这里上的高中,这条河现在的水不大,夏天的时候,下大暴雨,河水会涨起来,一直能漫到桥面上来!”
“有人在这里挖沙,有些地方看着不大,但下面特别深,很危险!”
离开市区,进入市郊,放眼望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这就是宛都平原。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在小渔村寸土寸金,在这里到处都是。
“咱们这儿啥也没有,就是地多,要是在小渔村有一块地,那就是吃不完的菜!”三宝奶奶感慨的说。
“在小渔村一平方米要好几万,这还是盖成楼,一层里面的价格,要全部加起来,那一平方米不得几十万!”苏宇在旁边算着土地的价格。
“谁来给咱们老家开发开发就好了!”
“你想的美!咱们这边就是种地,除了种地没有别的!你看这路边的这个玫瑰种植基地,那个小辣椒种植基地就知道了。”
道路两侧林立杨树的快速后退,前面的“三聚口镇欢迎您”标语映入眼帘。
苏琳拿出手机,“爸,我们再有5分钟到家!”
眼前的三聚口镇和苏宇记忆中的样子没有太大变化,原来道路两边的房子多了几栋,而新街和老街还是经纬分明的显示着乡村的变迁。
现在正是秋收时节,进入老街的道路上能看到几堆玉米棒,还在遮盖着,尚未摊开晾晒。
打开车窗,几缕炊烟的气息飘散进来,苏宇心里不由自主的一阵暖意,这是久违的味道,这是他乡和故乡的区别。
“到家了!”苏琳大声说道。
“快看!那是你爷爷!”
“爷爷!”三宝开心的喊道。
“来!爷爷抱抱!”
“饿不饿?想吃点啥?爷爷给你买!”
“我要吃小猪包!”
“好!走,爷爷带你去买小猪包!”
“这是刚热好的牛肉汤,这是刚切好的牛肉,这是芫荽!”
“包子有点凉了,我再热一下!”
“谁吃多少谁盛多少!”
“二嫂,你吃芫荽吗?”
“??”
“就是香菜!”
“我自己来!”
“妈妈,看我的小猪包!这个是南瓜包!这个是西红柿包!”
一张小方桌,几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两盘牛肉包子,祖孙三代围坐一起,这一幕已经多年不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