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奴才的悲哀

大臣中间出现内鬼,这本应该密而不宣,暗中调查,以防牵连太广,弄得人心惶惶。

但多尔衮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决定直接公布出来。

因为这不是在盛京,而是在行军途中,在这里很难抓住内贼的把柄将他揪出来。

而且军情很紧急,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件事情上。

可内贼就在军中,如果不管不顾,难保不会弄出其他幺蛾子出来。

于是,便有了这次紧急商议,也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在情报方面的能力,大清一直是强项,从太祖时期就开始布局。

这几十年来,大清的情报能力越发成熟,明国的风吹草地,都逃不过大清的耳目。

而反观明国对大清,几乎是睁眼瞎,大清的每次大规模调动,他们几乎都是后知后觉。

从大金到大清前后六次南略,明国没有一次提前知晓,都是大清大军破关而入,才措手不及的调军回防,所以每次大清都能满载而归。

可万万没想到,明国在临终前,竟然还来了一记回马枪,直接捅穿了大清引以为傲的招数。

这让满朝文武,特别是满州大臣又羞又怒,真是玩了一辈子鹰,临了却被鹰啄瞎了眼。

于是,他们绞尽脑汁,誓要将这个内鬼给揪出来,然后将他碎尸万段。

镶白旗固山额真英俄尔岱环视了一圈,然后直接一站而起的道:“明国只不过是我们大清的猎物,我们满州人不可能给他们通风报信。”

“蒙古各部与明国也没有利益牵扯,同样没有理由出卖消息给他们。”

“只有汉人有这个动机,内贼肯定就在在坐的汉臣中间。”

英俄尔岱直接用排除法将嫌疑锁定在了汉臣身上,而他之所以第一个跳出来,是因为他在一帮骁勇善战的满清武将中,是少有的具备文治之能的大臣,是满清的第一任户部尚书,深受皇太极和多尔衮的信任。

可这次行动,却被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个汉臣抢了不少风头,一个上书力荐入主中原,一个帮助睿亲王分析了闯军的各种弱点,并制定了进关路线。

如果计划成功,这两人在朝中的地位恐怕会更上一层楼,成为他英俄尔岱的强劲对手。

除此之外,还与他镶白旗固山额真的身份有关,如今镶白旗的旗主是多铎,小旗是阿济格,都是睿亲王的亲兄弟,也是他英俄尔岱的主子。

大主子多铎在先帝皇太极时期,就因为抢了范文程的女人被重罚,罚银一万两不说,更被夺去了超过三成的牛录,损失惨重。

而按照大清的制度,旗主夺人妻并不违制,何况还只是范文程这样一个汉人奴才。

可先帝一直想收拢各旗的权力,削弱各旗的实力,此事就给先帝找了一个极佳的借口。

但归根结底,此事还是范文程这个奴才引起的,你明知豫亲王风流,既然喜欢你的女人,直接送给豫亲王不就行了?

竟然还闹到了先帝那里,也不主动站出来说是自愿的,任由先帝处罚豫亲王。

这个仇,豫亲王肯定会记着,所以英俄尔岱不介意趁这个机会将祸水引到范文程头上,从而让豫亲王有足够的理由收拾这个奴才,以泄心头之恨。

而且很多满臣本就对汉臣不满,不想让这些在战场上被他们打败的奴才在大清身居高位,与他们平起平坐,所以对他们多有排挤。

这个时候带头敲打一下汉臣,对他英俄尔岱也比较有利。

所以,这几乎是一个一石三鸟之计,英俄尔岱自然有足够的理由率先出手。

果然,他的话音一落,立即得到了满臣的鼎力支持。

“我就说,汉人不可靠,他们诡计多端,根本不是真心为我大清效力。”

阿济格更是一杆子打向所有汉臣,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

因为他根本不赞同入主中原,他只想和之前几次南略一样,大掠一番后直接回辽东。

毕竟在他想来,明国太大了,人太多了,统治起来太困难,还不如将明国当成一个大粮仓,缺什么直接来打劫一次就可以吃几年,轻松又自在,多好。

所以,他骨子里还只是停留在土匪的思想上,占山为王就够了,下山只为打劫。

现在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些汉臣带头鼓动入主中原,和他的想法背道而驰,自然让他很不满。

多尔衮知道自己这个兄长头脑简单,口无遮拦,连忙呵斥道:“武英郡王休得胡言,没有诸位汉臣,我大清也不会有今天。”

听了这话,如坐针毡的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皆是感激涕零,毕竟刚才开口的满臣几乎都是抨击他们的,让他们很是忐忑。

可即便如此,睿亲王还是没有受到干扰,依然为汉臣说话,这更坚定了他们要誓死报效的决心。

所以说,走狗在主子面前,不管怎么被主子打骂,只要主子突然丢过来一根骨头,他们就会瞬间忘记所遭受的痛苦,只感念主子的好,然后拼命巴结。

可阿济格显然不会这么轻易的善罢甘休,也没有因多尔衮为汉臣说话而闭嘴,又连忙道:“那这个消息,不是汉臣,又是谁传出去的?”

多尔衮眉头一挑:“那也只是个别人,我们不能将矛头指向所有汉臣。”

这句话一出,表明多尔衮也认为消息就是汉臣泄露的,刚松口气的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些人又心头一紧。

多尔衮目光有意无意的扫向众位汉臣,淡淡的道:“消息从盛京传出时,明国京师还未被闯贼占据。”

“本王相信你是一时糊涂,才想着冒死报效明国朝廷。如今,明国北方尽失,危如累卵,不可坚守也,已不值得你再效忠。”

“若此时回头,主动站出来承认,本王可以当你是主动投诚,既往不咎。”

“否则,待本王查个水落石出,就别怪本王不近人情了。”

多尔衮的话音一落,所有满臣和蒙古大臣的目光皆是玩味的看向如坐针毡的众位汉臣,看会不会有人主动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