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责任

李东升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老爹点了个赞。

虽然老爸在李东升的心中,一直都有些不太靠谱,但是他却也不得不承认,在奶奶的几个孩子里面,若是论孝心与担当的话,他李老二,绝对是能排在第一个的。

哪怕是后来更有出息的四叔与小五叔全都成了家立了业,甚至在县城站住了脚。

但是在对奶奶的照顾这方面,也都没有比他老爸做得更好。

就像眼前这次。

老爸在拒绝伸手要小姑寄给奶奶的这笔钱的同时,也堵住了大伯或是三叔他们后续过来要钱或是借钱的可能。

那是小妹寄给老娘的一片孝心,谁要敢动了想要的心思,那就是不孝,就是在跟他李老二过不去。

他这是在给自己的老娘撑腰呢!

劝说老太太把钱收好,李向荣紧接着就问起了交公粮的事情。

结果刚一开口,老太太就露出了愁容,嘴里念叨着:

“我正为这事儿发愁呢,三丫头不在,小五也还没放学,我想要装粮食,连个给我扶袋子的人都没有。”

“还有,差不多七百斤粮食哩,可咋往乡里去送呢?”

“我要是拉着粮食去了乡公社,到晚上可能都赶不回来,小五放学了可咋办?”

“要是星期天去的话,也不知公社那边人家放不放假……”

老太太话还没有说完,朱秋燕就开口将她的话打断:

“妈,你就别再发愁了,这件事情,我跟向荣刚刚已经商量过了。”

“今年,不,应该是以后的每一年,在交公粮的时候,老宅的粮食就跟我们的放在一起,我们负责拉到乡里去一并给交上!”

“你就安心呆在家里,替我们把孩子看好,等着我们从乡里回来就好!”

李向荣听了,不由扭头看了自己媳妇儿一眼,也跟着点头搭话道:

“对,就是这么个茬儿,我们这次过来就是为了跟你说这个事儿。”

“老三那边我也已经招呼好了,要去的话我们都赶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到时候,把老三家的那小丫头也放在你这里。”

张桂兰闻言,脸上的愁容一下就舒展开来,连忙点着头道:“这感情好,这感情好!”

“那就这么说定了!”李向荣是个急性子,直接开口道:“趁现在没事儿,咱们这就先把公粮给装起来吧。”

“明天一早,我跟老三两家摸黑上路,争取在天亮之前就把这些粮食拉到乡里的粮站,第一个就把咱们的公粮给交上!”

刘家店距离下溪镇约有二十里地,正常步行过去的话,少说也得走大半个小时。

若是再拉上几百斤的粮食,没有一两个小时根本就不可能。

而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暑气正盛,趁着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赶路,无疑是最凉快的。

不过,李向荣想要第一个就把公粮给交上,无疑于是有些太过乐观了。

这乡下的聪明人可并不只有他一个。

都是在地里刨食的老农民,谁不知道夏天干活的时候要贪凉趁早?

真要是到了交粮那一天,他就会知道,什么叫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比刘家店距离镇上还要近的村子没有十个也有八个,等到他们摸黑拉着粮食到了镇上粮站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在粮站排队交粮的人,早就已经排到大街上去了。

对于这一点,小时候曾经跟着父母不止一次去交过公粮的李东升,可是深有体会。

很多时候,他们在粮站那里排队排上一天甚至两天,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李东升甚至还有过一次守着粮食在大街上过夜的经历。

也就是交粮的时候天气正热,夜里也不会觉着太冷,否则就那样在毫无遮掩的大街上睡一夜,第二天非得重感冒不可。

所以,有了一定的交粮经验之后,各乡、各村的村民再去交粮的时候,都不会再扎堆过去。

就是去了,也会带足了干粮与开水,甚至连凉席都会放在架车上,做好了在乡里过夜的准备。

到了后来,乡里面更是会直接出面,提前计划,规划出一段段具体的交粮日期到下面的各个村庄。

比如,一号到三号,是小朱庄的村民去粮站统一交粮。

四到到六号,是刘家店的村民去粮站统一交粮。

之后再以此类推,把时间分隔开来,让各村错锋有序地完成交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交公粮而造成的人员聚集及交通堵塞。

李东升本来是想要提醒一下自家的父母,莫要这么着急,就算是要去,也要多做些准备。

不过,看到老爸、老妈,甚至还有奶奶,全都一脸兴奋、急切的样子,恨不得马上就能去把交粮的任务完成,把属于国家的粮食上交出去,他就知道劝了也是没用。

这些大人,根本就不会听他这个小孩子的建议。

而且,这个时代的农民,无论责任心还是爱国情操,可是都远要比后世人更加地浓郁及纯粹。

交公粮在他们的心中,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一日不把公粮交上去,他们心里就会一直挂念着,总感觉亏欠了国家似的。

所以,很多时候,哪怕是他们明知道去交粮的时候,会排上一天甚至两天的队,他们也是义无反顾,甘之如饴。

这样的心境与情素,做为八零后,哪怕是重生了一次,李东升也仍是有些理解不了。

不过,哪怕理解不了,却也不影响他对父辈们这一代人的敬佩。

因为正是有了他们这一代人的辛苦贡献,才让国家度过了改革开放前几年各地缺衣少食、各种生活物质短缺的难关,为祖国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经济的高速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有力的后勤保障。

之后的八零后、九零后以及零零后,能够过上衣食无忧,且越来越好的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人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很快。

在老二两口子的帮助下,老宅需要交纳的七袋公粮也都已经从麦囤里搬了出来,摆在木架车上拿绳绑好,便直接拉到老二家去了。

只等着明天一早,他们就会拉着这些公粮,直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