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探查各个战略要地,初会阎应元
- 穿越明末:我成了满清死敌
- 小龙珺翊
- 2141字
- 2023-01-02 22:38:53
李毅点点头,沉思良久后回道:“柳总管说的对,我们只能等,等到局势完全溃烂的时候才能站出来!”
李毅努力让自己的心坚如磐石,都说慈不掌兵,一直以来,他的心其实没有自己期望的那么坚硬。
“左良玉拥兵八十万,被当做是大明的柱石,可看他干的那些事,柱石?哼,我呸!”柳随风鄙夷之余,不由叹息道:“若是卢总督还在,必然会在宣大为朝廷阻断义军!”
可惜啊!
大明能为朝廷尽忠的几个能干的督抚,或是死,或是降,即便战死的也结局让人心感悲凉。
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个耿直能战的督师都死在战场上了。
结果呢?
一个被停尸三个月不得收殓,一个被崇祯皇帝怀疑投贼迟迟不许祭祀哀悼。
倒是误国误民的杨嗣昌和投靠满清的洪承畴反而让崇祯皇帝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
都说崇祯皇帝勤政俭朴,这样的亡国之君,呵呵,也是独一份。
李毅的思绪逐渐清晰,幽幽说道:“大明从太祖皇帝驱走蒙人成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虽然已是日暮西山,但也不是现在还弱小的宁绍军能够承受的。”
“我唯一可以倚仗的,不是朝廷给的总兵官职,而是诸位同生共死的兄弟。”
“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宁绍军四万人可以胜过左良玉的八十万人!”
宁绍镇东为大海,西为浙东群山,唯一的出口在杭州,直通往富庶的杭嘉湖平原。
所以,杭州是宁绍镇的出气口。
没有杭州,宁绍镇是死局。
有了杭州,宁绍镇才能完全盘活下来。
柳随风长袖善舞,熟悉官场士林,擅长分析利弊,他在战局谋划上因为时代局限,看得没有李毅清晰,但总能帮助李毅找出当前最优的策略。
等待就是眼下最优的策略,当做什么都可能出错时,耐心是捕食者必备的素质。
八月初,福顺昌奉李毅之命连出大手笔,先是出售在南京、苏州、扬州、松江的几处产业,然后在杭州收购了三座客栈、五座酒楼,以及不少宅子。
李毅把太白山下的兵营事务完全交给杨国忠和贺渊、秦虎等将,自己领着顾三麻子前往杭州、松江、南京等地转动,像是在游玩,其实是在勘察各处地形。
东海与长江入海口环绕杭嘉湖平原,中心有太湖,水道纵横,但入太湖的水道狭窄,海船无法进入。
松江外有崇明岛可以驻军。
江阴地界有靖江江心洲可以驻军。
扬州地界有扬中江心洲可以驻军。
再往里便是镇江和南京,直入芜湖地界。
江南的优势在于水师,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还是辽东的满清,在水师方面都无法与明军匹敌。
不过,大明最强大的水师不是宁绍水师,而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水师。
顾三麻子对各处水道了如指掌,领着李毅从杭州出发,沿着海岸到吴淞,再沿长江逆行。
一路上,顾三麻子口若悬河,把半吊子的李毅说的明明白白。
夏日虽然大部分时候天气酷热,但傍晚时分,倒也时时有徐徐凉风。
李毅一路上常常见到携妓游玩的公子哥,只有李毅这一行人不伦不类,都是大老爷们且个个五大三粗,吓得路上行人避之不及。
“大人,崇明岛上约有七八万百姓,水师游击罗阳过去也是海盗,与我兄弟相称过!”顾三麻子很珍惜这次在李毅面前表现的机会,把自己的见识和本钱都抖了出来。
李毅一路看的很仔细,直到八月中旬才进入江阴地界,一行人沿着江边行走。
顾三麻子指着长江中的一块岛屿说道:“大人,靖江洲只有几百渔民耕种,但上面驻扎四五千人马是绰绰有余了。”
这里都是顾三麻子流窜过的地方,再往里他就不怎么熟悉了。
所以,顾三麻子多说了几句:“江阴的典吏阎应元是个人物,这里曾经盗贼众多,自他上任后,有几波水寇和盐盗接连在他手里吃了大亏,于是整个江阴地界安宁下来了。”
“基层多能人啊!”李毅不由感慨。
事实上,很多人到死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有甚者,到死也没有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江边行人不多,李毅这一行清一色壮汉穿过热闹的黄田港,一路指指点点,倒是成为了焦点。
没过多久,两个身穿皂服的衙役拦住李毅一行人的去路,大声喝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
不等李毅一行人回答,其中一个衙役看到走在前列的顾三麻子,不由惊呼道:“顾三麻子!”
也怪顾三这一脸的麻子太显眼,闯出名气后更是想低调也不行。
两个衙役不等李毅一行人回话,已是吓得拔腿就跑。
顾三麻子看到这一幕,讪笑着对李毅说道:“末将给大人惹麻烦了!”
顾三麻子投入李毅麾下后,被禁足半年没出舟山岛,江湖上已好久没了他的消息。
李毅从未张扬过收纳顾三麻子这事,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顾三麻子现在在为宁绍军效力。
预想中的麻烦并没有那么快到来,李毅一行人过了江阴县城地界,往前走了一两里地,路边有个茶馆供行人休憩。
李毅一行人途径茶馆门口,还没等走进去,里面出来两个人。
为首一人红面方脸,两腮圆润,眉头像是用漆黑的黑笔瞄过,下巴一缕三寸长的黑髯,和戏文里的关公有七八成像,后面跟着的那人明显是小厮打扮。
那人直奔李毅而来,顾三麻子看清楚来人还没等他回头介绍,那人步子很大,已到李毅十步内。
“拜见李总兵!”那人拱手行礼,自我介绍道:“下官江阴典吏阎应元!”
“阎典吏,久仰大名!”李毅上前回了一礼。
阎应元自带一身煞气,给李毅的感觉是仿佛是从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的人物。
“儿郎们禀报说海寇顾三来江阴踩点,下官过来看看,才知道他已在李总兵麾下效力,当是弃暗投明!”阎应元笑着解释,行为举止从容大方,完全没有一个小典吏面对一镇总兵的惶恐。
李毅确认自己没见过阎应元,他在江南这几年,多数时间窝在南京和浙东。
阎应元能猜出他的身份而不是急于抓捕顾三麻子,可谓是谋定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