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数字化模式之争:F2C还是F2B2b2C

F2C模式就是私域1.0模式,F2B2b2C模式就是渠道数字化模式。电商崛起之后,数字化模式到底是F2C还是F2B2b2C?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发展方向的问题。

在数字化的实际应用中,用F2C模式表述的比较少。本书一直强调站在厂家(品牌商)角度思考,因为厂家的渠道数字化是数字化的第二战场。简单来说,F2C是厂家新零售模式,强调厂家私域流量运营,F2B2b2C就是渠道数字化模式。之所以用F2C而不是B2C,就是为了明确站在F(厂家)的立场上,而B(经销商)是宽泛的经营主体。

无论是旧零售还是新零售,都是2C,只不过有线下零售与线上零售之别。在消费品领域,除了传统直销外,厂家是不做零售的。通过零售方式触达亿级用户,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传统商业体系中,厂家(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店有严格的分工,轻易不越界。越是大品牌,越是遵循渠道分工。

私域流量运营是指从公域(如平台)、他域(如媒体渠道、合作伙伴等)引流到私域,以及基于私域本身产生的流量开展用户运营。无论流量从何而来,最终私域流量运营都表现为零售。站在厂家角度来看,私域流量运营就是F2C。

传统企业遵循渠道分工是因为直销规模很难做大。在数字化时代,以线上直销形态呈现的新零售能够把规模做大吗?部分采用F2C的企业也许能做成,但F2C不一定能解决传统企业数字化的根本问题。即使做了F2C,还得再做F2B2b2C。总之,F2B2b2C是传统企业无法越过的关口。这两年,绝大多数企业选用了F2C模式来做数字化,结果不太理想。很多传统企业发现,F2C数字化的作用聊胜于无。其核心原因是流量太小,规模做不大。

不过传统大企业眼里的“聊胜于无”,在创业企业和小众企业眼里可能是惊喜。所以,数字化模式的效果要看与什么类型的企业匹配。数字化两大模式F2C与F2B2b2C的区别是:F2C模式门槛低,“天花板”也低;F2B2b2C模式门槛高,“天花板”更高。

F2C模式的门槛低,说明启动相对容易;“天花板”低,说明最终规模不够大。企业采用F2C模式做到十万、百万级的用户规模不难,做到千万级就比较难了,亿级基本不可能。F2B2b2C模式的门槛高,不是成本高,而是启动需要动用的资源多,特别是对传统渠道的改造难度大。但是,高难度的资源动用后,一旦形成效果,“天花板”之高可能是惊人的。F2C模式与F2B2b2C模式都是用于触达C端、连接C端、运营C端的,但两者差别极大,见图1-8。

图1-8 F2C与F2B2b2C模式的区别

以F2C模式开局的利与弊

当传统企业发现数字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时,往往把应用F2C模式作为实现数字化的第一个动作。我认为这有6个方面的原因。

(1)2020年,数字化模式百花齐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出于试错的目的,谁有想法,企业都支持。在模式选择上,厂家高层没有倾向性。在传统渠道不支持、费用不高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选择F2C模式。因为F2C模式的门槛比较低,短期内可以不需要过多技术的支持。

(2)存在F2C模式与传统渠道无关的认知误区。在对数字化的理解上,有人认为其应该没有传统的成分,是相对“纯粹”的,F2C模式与此是相符合的,而F2B2b2C模式有传统渠道商和销售团队的参与。

(3)F2C模式是B2C模式的变种。直到现在,数字化就是去中间化的观点仍然存在。有电商的B2C模式作为榜样、标杆,企业想不做F2C模式都很难,除非实践证明F2C模式有问题。F2C模式无论在技术还是商业操作上都是可行的,只不过规模太小,无法满足行业龙头企业的期待而已。人们对B2C存在误解,认为数字化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做数字化就要坚持去中间化。因此,B2C模式往前推进就会形成F2C。本书在后面将讲到,B2C的实质是B2P2C(经销商—平台—用户),平台是新中间商,B2C是标准的新中间化模式。

(4)F2C模式由很多讲师、咨询公司和系统服务商推动。从2020年开始,与私域流量相关的培训相当热门,数字化咨询相当火。F2C模式是平台电商(B2C模式)和社交电商(用户裂变)的综合体,其结合了平台电商的商业模式与社交电商的引流方式。平台电商的去中间化思维影响了很多数字化从业者。与此同时,社交电商的裂变模式,使讲师界人才辈出。小型企业的数字化容易受社交电商培训的影响,传统行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容易受咨询公司的影响。

(5)F2C是相对成熟的操作模式。一种模式的全面推行,一定要有相对成熟的操作,即做到“模式化”。特别是在引入F2C模式后,社交电商形成了很多设计精巧的方法,比如社交电商津津乐道的用户裂变。社交电商(例如微商)虽然受直播这一形式的影响逐渐衰落,但其工具、方法在F2C领域有用武之地。

(6)受新零售系统工具的影响。F2C模式其实就是品牌商新零售,即厂家进入零售领域。在新零售理论被提出之后,大量系统服务商提供了技术工具,推动了新零售的发展进程。

去中间化的本质使得F2C模式的规模做不大

在F2C模式下,F(品牌商)与C(用户)直接连接,想形成规模很难,一定要有中间触点。否则,传统企业早就直接连接到C了,不会费那么大劲儿还只是通过深度分销连接到b(零售店)。F2C的逻辑是:F先找到触点触达C,再通过裂变连接更多的C。

触点、裂变,这是F2C的两个关键词。触点要足够多,裂变速度要足够快。

F2C的用户规模公式:

F2C的用户规模=用户触点数×裂变速度

1.第一个问题:缺乏有组织、有规模的触点

传统企业营销有两大部分:市场部门(品牌部门)与媒体打交道,通过媒体间接触达用户;销售部门与渠道商打交道,通过终端部分触达用户。这是企业具有营销价值的触点,企业其他的触点整体上不具备营销价值。

由于F2C模式本质上是去中间化、去终端化的,所以其有损销售部门、渠道商的利益。因此,销售部门、渠道商可能不愿意提供触点。

如果没有渠道“成建制、有组织、有规模”的触点,那么,还有两类触点可用。

(1)把平台引流的用户当作触点,即公域转私域。

(2)把商业化的“大V”、超级IP(知识产权)、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当作触点。当然,将这些公域流量变成私域流量是有代价的。

尽管公域转私域困难重重,并会遇到公域平台的抵制,但F2C模式依然热衷于公域转私域,因为公域是唯一能规模性触达C端的存量触点。所以,在F2C操作模式中,没有亿级用户的概念,没有主战场的概念,有的只是模式能否行得通。如果不考虑裂变,企业通过F2C连接亿级用户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第二个问题:裂变之难

F2C的第二个问题是裂变太难。当用户触点不够时,如果用户裂变速度足够快,同样可以积累相当规模的用户。当数字化进入传统企业领域时,产品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一直强调,平台是“创业者的天堂,分众企业的沃土”,而传统渠道以大众产品渠道为主。分众产品的用户有裂变优势,大众产品的用户裂变的可能性则比较小。

用户裂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价值观共鸣,二是利益诱导,三是两者相结合。价值观共鸣式的裂变,主要适合分众、小众用户。比如,江小白在分众、小众和大众用户的反响方面就差异很大:在分众、小众用户层面特别能引发共鸣,在大众用户层面则批评者众多。利益诱导式裂变早期比较有效,现在实施难度很大。只要利益诱导有效,竞品一定会持续加码,直到其失效或企业为此负担的费用居高不下。

3.第三个问题:激活难

裂变只是解决了用户连接问题,想要用户成为活跃用户就需要激活。有的企业用户数量达到千万级,却难以运营,就是因为大量用户“沉底”了。F2C模式激活用户的方式单一,只有线上激活手段,主要包括优惠券诱导和持续提醒。但是,这两种方式只适用于对已激活用户的持续激活,不适合用于激活新用户和“沉底”用户。比如,以下自动化营销方案就可以反映线上激活的被动状态。

某企业线上激活用户的方式如下。

(1)用户关注公众号后,首篇推文的主题是“欢迎关注”,介绍品牌历史。

(2)用户关注公众号的前3天内,推送的分别是3种产品的基本介绍。

(3)用户关注公众号后的第4天推送的是限时使用的优惠券。

(4)当用户点击优惠券但是7天内没有使用时,则推送优惠券过期提醒。

(5)当用户首次购买时,推送“欢迎加入会员”。

(6)在用户生日时,推送“生日祝贺,并且赠送会员积分”。

……

在采用这一手段时,从品牌商激活用户的角度可以看出:一是品牌商相当被动,用户不应答,品牌商无办法;二是激活手段有限,主要采用利益诱导、反复提醒、触发事件点的通告。

触点少,裂变难,激活难,这三个问题在F2C模式下很难解决。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过程中,F2C模式在技术、操作上难度不大,但难以形成太大的用户规模,因此难以成为主流模式。

F2C模式开局很好,结果却通常不太理想。因此,私域流量运营模式也在进化。F2C模式被称为私域1.0模式,随后出现了私域2.0模式。私域2.0模式是F+b2C模式,以零售店为私域流量的聚集之处(b2C)。私域2.0模式在连锁直营行业运营得不错,私域2.0模式运营得好的企业如麦当劳、百果园、西贝、海伦斯,运营得好的行业如化妆品、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因为是连锁直营,不存在品牌商与终端争用户的问题,把用户聚集在零售店,零售店私域即品牌商私域。因此,其表现形式是F+b2C。

私域模式在不断进化。私域2.0模式只适合连锁直营行业,但快消品行业却以分销为主。分销过程中的私域让渡,就不仅仅是技术连接问题,还涉及渠道链的利益再分配问题,需要构建新的交易底层逻辑。

F2B2b2C高门槛,F2C低门槛

如果说F2C模式是启动容易,越做越难,那么F2B2b2C模式则是启动难,甚至还没启动可能就失败了。渠道数字化F2B2b2C模式的核心是“bC一体化”,b是零售店。在渠道数字化中,真正与C发生更多关联的是b。在传统深度分销体系中,没有“bC一体化”概念。在电商B2C系统中没有b的位置,在私域流量F2C模式中同样没有b的位置。

“bC一体化”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bC一体化”的技术手段和技术系统;二是“bC一体化”的运营系统的底层逻辑设计;三是“bC一体化”的操作系统。我在2019年提出“bC一体化”的概念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书第二章的“数字化‘六双’运营体系”中,我提出“双路径”“双私域”的概念,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bC一体化”这个概念已经逐步被系统服务商、传统企业接受。系统服务商从技术角度利用“bC一体化”研发技术服务系统,这是很重要的一步。2021年9月由新经销发起的中国快消品大会(第四届中国快消品大会,以“数字化·跃迁探索”为主题,聚焦行业前沿集散地+实践探索新案例+产业对接新增长,分享数字化实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上,“bC一体化”已成为系统服务商的主流技术系统设计理念。

F2B2b2C的落地,目前还有四个大的关口(见图1-9)。

图1-9 F2B2b2C模式落地的四大关口

1.bC技术绑定和技术服务系统

从技术角度实现“bC一体化”的bC技术绑定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在服务系统的技术路径上,有F、B、b和C四方的注册;二是四方的逻辑路径清晰,能够在技术路径上看到四方的关系,特别是b与C的关系。比如,某个用户属于某个b端的私域。

bC技术绑定是利益分配的前提,F、B、b、C四方合理的利益分配是“bC一体化”存在的前提。bC技术绑定的方式目前主要是bC双码和bC小程序,这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所以,“bC一体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问题。

2.“bC一体化”的运营系统设计

B2C、F2C等去中间化的数字化模式,只有B或F一个经营主体,所以关系比较简单。F2B2b2C数字化模式则有三个经营主体,即三个利益主体,故需要设计一套全新的体系,实现厂、商、店三方一体,利益合理分配。因此,本书提出了数字化“六双”运营体系:双路径、双私域、双场景、双货架、双交付、双中台。这是比F2C复杂得多的运营系统,仅仅是在逻辑上搞明白就有困难,更何况还要落地执行。

3.“bC一体化”操作模式

“bC一体化”没有实现模式化,就不可能实现大面积推广。在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数字化操作五步法”的一线操作模式。当然,这个模式还有待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完善。毕竟任何操作模式,都有一个完善和升级的过程:试错,试对,模式化复制,迭代升级。

4.成建制、有组织地动员终端

F2B2b2C模式在操作时需要厂家下决心,成建制、有组织地动员百万终端,形成千万触点。厂家下这个决心是有前提的,即完成了对前三个问题的认知、验证。

连接亿级用户一定会有高门槛,所以很多企业很难做到。如同深度分销模式一样,终端动员的标准、模式都不复杂,但管理难度极大。如果F2B2b2C的bC技术绑定和技术服务系统问题、运营系统设计问题、操作模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剩下的问题不在技术和模式上,而是在领导的决心、落地的执行和管理上。

F2B2b2C是主战场,F2C是边缘战场

在平台电商出现之前,传统渠道是传统企业唯一的主战场,F2B2b2C模式将使传统渠道在数字化过程中继续作为主战场。F2B2b2C有“双场景”和“双客情”(客情即客情关系),而平台电商、传统渠道都是单一场景模式。双场景可以让零售店左右逢源,蚕食单一场景模式的份额。F2B2b2C还能够实现“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厂、商、店三方融合。这对于稳定线下渠道系统非常重要。

在数字化时代,不可能保留一块纯粹传统的“自留地”。纯传统要么消失,要么接受改造,否则,还得重做一遍。目前,新消费品牌正在努力走向线下,传统品牌在努力数字化,两者殊途同归。快消品行业龙头企业要想在数字化时代保持龙头地位,只有采用F2B2b2C模式,与亿级用户实现连接。

传统渠道是传统,平台电商现在也正变成传统,F2B2b2C用数字化解决了两大传统问题。目前来看,传统企业对数字化没有疑问,疑问在于走哪条数字化之路。不管走哪条路,都必须与企业的规模相匹配。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线上资源,那么把B2C平台电商和F2C模式作为数字化的主要模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最终必须由两大模式共同实现。

一个是依托平台电商的B2C模式,因为全网零售额已经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30%,所以不能放弃网上零售。对某些企业来说,B2C模式还是其实现数字化的主流模式。

另一个是F2B2b2C模式。当然,有的企业采用的是F2b2C(厂家—零售商—用户)模式,这是传统分销模式对应的主流模式,如可口可乐的模式。既然是主流模式,用户规模就应最大。F2C模式不论做出多大的规模,未来可能都不会是主流,而是主流模式的补充。这也是很多快消品行业在数字化过程中越做越失望的原因:离期望太远。

F2B2b2C模式最后会不会演变成F2C模式?很多出身于电商的人员一直在向传统企业鼓吹这种演变的做法。传统企业会反问:既然厂家已经连接了海量C端,还要B和b有何用?我的观点是:一旦把F2B2b2C模式变成F2C模式,就会把返回F2B2b2C模式的路也堵死。因为B端和b端再也不相信F端了。两种模式是主与辅的关系,F2B2b2C是数字化主战场,F2C是边缘战场、辅助战场。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将军赶路的目标是,打胜仗(F2B2b2C)! F2C不过是将军赶路时遇到的那只小兔。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F2C的价值,但请一定要肯定F2B2b2C作为数字化主战场的价值。F2B2b2C模式不会被某个企业垄断,正如深度分销模式不会被某个企业垄断一样。当一种模式成为某个时代的主流模式时,绝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跟进。2003年之后的深度分销和2012年之后的电商都是如此。

趋势一旦形成,早做晚做都得做,早做的企业就有模式红利。比如,做深度分销的企业只要用好“深度分销八步法”即可。深度分销的“客情”就是“拿脸面换销量”。当深度分销进入“终端资源投入战”时,小企业就无法做了。

由于F2B2b2C模式要成建制、有组织地运用渠道资源,第一批实践者虽在运营技巧上不够成熟,但会享受到模式创新的红利。跟进者不得不做,又会出现资源战。例如,淘宝平台最初的“淘品牌”享受了平台流量扶持,而现在淘宝平台已经开始进行资源战了。从模式创新红利到资源战,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从创新到成熟难以回避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