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近年来由互联网所构建的传媒生态,正深刻地影响着用户的媒介消费习惯,也直接改变了媒介传播市场的结构模式。作为一种延宕性影响,虽然依然有众多学者对这一领域保持着足够的关注度,但就相应的研究成果而言,对电视媒介产业及市场形态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沉静”期。因此,当看到书亮即将出版的这本《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探索》时,便有了一种特别的欣喜感。

电视剧作为我国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传媒产品之一,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中,其产业环境及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于是,便更加要求我们对其要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与清晰的行业认知,这也是这部专业著作的基本价值所在。综合而言,我认为该书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并应能给此后的研究带来启发。

一是用传媒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观照电视剧产业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阐释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电视剧产业在制播分离为代表的产业化分工和自制剧等一系列纵向一体化行为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两个层级分明又互相嵌套的子市场——以电视剧的生产和发行为核心,依托电视剧的消费价值转化和创造行为,而使上下游紧密联系的发行市场;以及以电视剧播出和经营为核心,由播出平台提供竞争性交易制度,进而从接入平台的用户处获取价值和收益的播出市场。尤其是采用SCP的研究框架,分别测量了两个分级市场的集中程度与市场绩效,对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以及差异化程度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市场规模、集中程度、行业壁垒以及差异化程度所引致的企业市场行为。

二是从宏观视角切入,兼顾微观视角深入的研究径路,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证方式。就具有应用指导价值的理论研究而言,逻辑层面的理论分析固然重要,但对该行业的认真剖析及清晰的认知更是必不可缺。书中在构建电视剧厂商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对电视剧行业的样本剖析,契合理论基础的案例分析,对该行业宏观形势的把握提供了相应支撑及有价值参照,也增加了本书的应用价值。

三是紧密结合媒介融合与大数据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有机融合。如在书中利用电视剧行业的统计数据测量了两个分级市场的CR值、赫芬达尔指数、利润率和托宾Q值,对不同层级的市场结构进行了量化描述,直观展示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对行业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作了分析和验证,体现了作者希望以综合、立体、动态的系统思维,寻求电视剧在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研究的新规律与新样态的研究意图。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学者,学术之路才刚起步,关于这部著作还有很多不足,作者自己也看到“当把视野从宏观的传媒行业缩小并聚焦到更微观的电视剧产业时,才发现其产业内部也包含了极其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关系,而传统传媒经济学与产业组织学范式融合也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关于该研究议题也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深入解决的问题,但上述三点特质还是为推动我国的电视剧产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摸索。也希望书亮能够以此为起点,在传媒产业研究领域继续努力前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朱天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8月于蓉城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