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全球货币金融形势的思考
- 王晋斌
- 1502字
- 2022-11-18 14:19:19
序三
毛振华[1]
王晋斌教授的新书《2020全球金融大动荡的思考》即将出版,嘱我写序。
这本书收录了晋斌教授2020年3月至7月所写的关于全球疫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几十篇文章。一开始,晋斌教授是应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邀请而写的。我是索稿人,自然就成了第一个读者,有时也会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晋斌教授分享。晋斌教授的文章在我们宏观论坛的公众号发表后,很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他财经媒体和公众号竞相转载,也向他约稿,促进了他的勤奋写作,有时甚至是一天一篇。他结合经济金融的基本理论,全面分析疫情期间各主要国家的应对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态势。现在他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有助于向读者全面呈现2020年国际金融市场在疫情冲击下的风云变幻。这一系列文章的写作和结集出版,相当于晋斌教授开了一门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而我恰似这门课的忠实学生,每课必学。因此,我来写序,更恰当地说是写学习体会。
2020年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给各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损失。在与病毒的斗争过程中,人们动用了所有相关的医疗和公共卫生资源来挽救生命,各国政府和央行也竭尽所能地动用了相关经济金融资源来挽救受到剧烈冲击的经济。各国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巨量的货币在短期内投入市场,所产生的效应,除了提高市场信心之外,还带来了金融市场的短期剧烈波动,同时也伴随着专家学者对政策中长期影响的忧虑和争议。在巨量货币投放下,各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时间,股市、债市、金市、汇市和房市同样呈现出不规则的交叉共振。在这个不确定性加大的市场变化中,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今后走势和长期趋势发表明确的看法,既需要理论功底,又需要实证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学者的勇气。晋斌教授的分析,阐述原理时像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判断趋势时则方向明确毫不含糊,而利弊分析时更是抓住要害立场鲜明。我和广大读者一样,喜欢他的这些文章,更欣赏他的风格。
如果把视角拉得更长,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更有趣的现象。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大体的成因是过度的货币化和金融创新,解决之策似乎应该是抑制货币创造并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了应对恐慌向市场投放大量的货币以维持流动性,作为短期应急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但短暂的恐慌之后似乎应该归于常态。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的货币政策则完全不是这个思路。实际上,各国都将宽松的政策维持下来,并唯恐美国利用美元世界货币的优势收取“铸币税”,即网络所说的“薅羊毛”。在这个背景下,虽然持续的过量货币投放并未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崩溃,各国也先后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但同时也导致了全球的债务率和资产价格的持续攀升。当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由于当时中国并未发生金融危机,加之采取了有力的宽松政策加以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实际上使中国获得了一次超常规的错峰发展机会。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2019年GDP总量达到美国三分之二的水平;2020年更是突破百万亿人民币,超过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2020年,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中国又一次赢得了错峰发展的机会,货币政策也正率先向常态化回归。研究国际金融,特别是各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学者的任务还很重,“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我于2006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无论是带学生还是搞研究,都得到了晋斌教授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还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工作中有很好的合作。借此机会,我向晋斌教授表示谢意,并祝他的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
2021年1月22日于北京
[1] 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