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月经过少

第一章 月经过少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月经过少的诊断、辨证和中成药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月经过少的诊断、辨证和中成药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西医学中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计划生育术后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治疗。

3 流行病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加之环境因素作用,导致女性月经过少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西医认为,月经过少是一个临床症状,很多原因可能导致月经过少,例如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计划生育术后均可导致月经过少。有研究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人工流产、避孕药、减肥、情志不畅、脑力劳动、环境污染、被动吸烟、睡眠质量差等均与月经过少相关。

4 病因病理

4.1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机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为月经过少。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4.2 西医病因病理

子宫发育不良者子宫内膜面积小,导致月经量少;性腺功能低下者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内膜发育,导致月经量少;计划生育手术可导致内膜基底层受损,内膜粘连,堵塞月经流出通道,加之内膜面积减少,导致月经量少。

5 临床表现

月经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异常,如与月经后期并见。

6 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2019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拟定。

6.1 病史

可有失血、结核病、反复流产等病史;刮宫术、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长期口服避孕药史,宫内节育环史;过度减肥史,过度运动史,工作压力大或精神过度紧张史。

6.2 临床表现

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缩短,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异常,如与月经后期并见。

6.3 检查

(1)妇科检查:盆腔器官基本正常或子宫体积偏小。

(2)辅助检查: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对性腺功能低下引起月经过少的诊断有参考意义;妊娠试验排除妊娠;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子宫碘油造影等,对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或宫腔粘连等有诊断意义。

7 鉴别诊断

(1)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的出血量一般较月经量少,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排卵期),结合BBT测定,多能鉴别。

(2)激经:激经是受孕早期,月经仍按月来潮,血量少,无损胎儿发育,可伴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腔内有孕囊、胚芽或胎心搏动等。

(3)胎漏:月经过期未至,阴道少量出血,或伴轻微腹痛。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子宫增大符合妊娠月份;超声检查见宫内孕囊。

(4)异位妊娠:月经过期未至,阴道少量出血,或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甚至出现昏厥或休克。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检查宫内未见孕囊,或于一侧附件区见有混合性包块。

8 治疗

8.1 西医治疗原则

西医学没有月经过少这一疾病,月经过少在西医学中是一个临床症状,因此其治疗是针对导致月经量少相关疾病进行的,对于子宫发育不良者、性腺功能低下患者一般采用人工周期激素治疗;对于计划生育手术后内膜粘连患者,一般采用宫腔镜检查及粘连分解术,术后根据情况再辅以宫腔内置入节育环或激素治疗。

8.2 中成药用药方案

8.2.1 基本原则

本病治疗,重在补肾养血,活血调经,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实错杂者,攻补兼施。虚者重在补肾健脾养血以调经,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实者宜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祛痰,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用。

8.2.2 分证论治(表1-1)

表1-1 月经过少分证论治

续表

以下内容为表1-1内容的详解,重点强调同病同证情况下不同中成药选用区别。

(1)肾虚证:经量渐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暗,质稀薄;面色晦黯,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脉沉弱。

【辨证要点】经色淡暗,质稀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麒麟丸、安坤赞育丸、滋肾育胎丸(表1-2)。

表1-2 月经过少肾虚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续表

续表

(2)血虚证: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小腹绵绵作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经色淡,经质稀;头晕眼花;脉细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

【中成药】定坤丹(丸)、复方阿胶浆、乌鸡白凤丸、女金胶囊、四物片(胶囊、颗粒)、八珍益母丸(胶囊)(表1-3)。

表1-3 月经过少血虚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续表

(3)血瘀证:月经量少,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排出腹痛减轻,胸胁胀痛;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

【辨证要点】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和血调经。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口服液、胶囊)、调经活血胶囊(片)、止痛化癥片(胶囊、颗粒)、红花逍遥片(胶囊、颗粒)(表1-4)。

表1-4 月经过少血瘀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4)血寒证:月经量少,色黯质黏或清稀,或有血块,排出不畅,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形体畏寒,面色青白;舌质暗,舌苔白,脉沉紧。

【辨证要点】小腹冷痛,形体畏寒;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中成药】艾附暖宫丸(表1-5)。

表1-5 月经过少血寒证可选用的中成药

9 预后

本病常与月经后期同时并见,如不及时调治,可发展为闭经、不孕。

(赵瑞华)

参考文献

1.张艳.育龄女性月经稀少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1-49

2.谈勇.中医妇科学.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谷风,由春玲,沈祖泓,等.滋肾育胎丸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02:173-175

5.裴素娟,邓智建,杨君,等.红花逍遥片治疗月经量少72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05:124-127

6.苏东栋,刘爱玲.人流术后月经过少从肾论治辨析.新疆中医药,2009,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