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温故而知新——回顾传统基建
1.1 认识基建
基础设施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狭义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能源、通信、水利四大经济基础设施,广义上的基础设施还包括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基础设施具有强外部经济性、公共产品属性、受益范围广、规模经济等特点,其基础地位决定相关建设必须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走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面,否则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将基建放在人类历史的视角下审视,那些千年不朽、至今尚存的古代建筑,几乎都是充满了科技成色且领先于所处时代的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基建”。
科技改变生活,首先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变,在近代以前,人类的科技水平长期处于低速发展中,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常年未有大的变化和突破。但是,近代的科技革命实现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也创造出了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在基建领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