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和善而坚定的教育
- 爸爸的陪伴,成就孩子的幸福
- 圆爸旭旭
- 1861字
- 2022-11-16 10:25:27
孩子和人间理想一样,都是小宝藏。
每个小朋友都是一个小机灵鬼,给爸妈“挖坑”,然后达到他们的小目的。
“爸爸,吃糖会蛀牙吗?”
“当然咯!”
“那蛀牙了可以补吗?”
“嗯,可以的!”
“那反正可以补,你再给我一颗糖吧!”
你看,这一句句铺垫的,似乎都没有漏洞,她甚至还会说,人反正会死的,那就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每天吃糖。
对于糖,对于零食,小圆真的可以想出一千种办法来得到它们。
我张开嘴,指着我的蛀牙,对小圆温柔地说:“这个蛀牙补过了,是不是很丑啊?而且还常常疼呢!爸爸可以每周给你吃一颗,但你吃得太多,就会像爸爸这样了。”
小圆点点头,说不吃了,等下周再吃。
我带小圆去逛商场,走进一家家居饰品店,里面的水晶玻璃装饰品特别漂亮。我们一起盯着,看得出神,小圆说,好想摸一下啊。
可是,我担心小圆会不小心打碎东西,这东西应该蛮贵的。同时,我也怕东西碎了伤到孩子。但孩子都有好奇心,想一探究竟。小圆看着我,特别想得到我的支持。
“嗯,可以的,这个水晶装饰品这么好看,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呢?但是,你就这么摸摸哦,不能把它拿起来,不然容易摔碎,好吗?”
小圆点点头,没有拿起水晶装饰品,只是小心翼翼地摸着水晶装饰品的表面,告诉我,好凉好光滑啊,摸上去的感觉太棒了!
我如果一开始只是简单地告诉她不能摸,可孩子又很好奇,想摸,最后的场景就是孩子闷闷不乐,甚至哇哇大哭,而家长在一旁训斥,引来路人围观。
我的态度是和善的,底线是坚定的。
可以摸,但不能拿起来。
在良好信任的亲子关系保证下,小圆想摸水晶装饰品的愿望得到满足,也就不会失望和哭闹,而且有了真实的体验。
孩子,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家长让蹲下就蹲下,让拍手就拍手。
被训练得听话的孩子,和父母就没有感情了。
父母永远都要记住,要在情感上和孩子温柔而笃定地沟通。
我和老婆商定,每天晚上八点是小圆洗澡的时间,洗完澡讲会儿故事,小圆就要睡觉。
每次到了八点,我老婆就会对小圆说:“到洗澡的时间咯。”
大多数时候,一听到妈妈这样说,小圆就跑过去洗澡了。
但有的时候,她还在玩玩具,或者和我玩。这种情况下,我老婆就会走到小圆身边,和她平视,再开始说话,会用一些友好的身体语言,比如拍拍肩膀,指指手表或拉拉她的手,暗示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我们是怎么约定的?是不是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了?”老婆只说一遍,不会指责,也不会翻旧账。
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圆一看妈妈过来了,就会马上过去洗澡。
极少数情况下,她依然不动,我老婆就会说:“如果你不想洗的话,那今天就不洗了哦。”
一听这话,小圆哧溜一下,就钻进浴室了。
大家都知道“冲动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但在育儿过程中,要做一个淡定自如的老父亲,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些年,我发现,在被孩子一再磨炼的旅程中,我越是对孩子吼,自己越是失控,孩子的不当行为也愈演愈烈。
自始而终的冷静,果然是有效的。
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和理性思考的前额叶发育还不完善,这就决定了他们还无法很好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孩子更需要父母冷静而理性的引导,来充当他们的“前额叶”。
吼叫,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情感虐待。
又吼又叫,不仅没有教育作用,还会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吼叫,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感觉。相反,如果长期遭受父母的吼叫,孩子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还会投下长期阴影。
孩子需要的不是吼叫,而是关注、规范、引导、宽慰、温柔的抚摸,以及成功的机会。
不吼不叫,孩子才会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父母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父母自己、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
和善而坚定,是要花心思的,是有方法的。
和善是父母的语气要和善,坚定是父母心里要有底线,设定好底线后,和善地引导孩子。
当孩子触犯规则时,惩罚也许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惩罚不但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效果也只是暂时的。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承担违反规则的后果,可别大吼大叫,在我们温柔说话的同时,也可以很坚定地说“不”。
不要用物质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往往会像一个无底洞,越来越大,家长不要从孩子小时候就给自己“挖坑”,而应该尽量去调动孩子的兴趣和内在驱动力。
要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只要完成了拖地或洗碗的任务,就可以去同学家玩一个小时。
这样,家长才能让孩子主动和愉悦地去做事,又不会让他们变得很世俗,脑子里想的都是物质的奖励。
愿我们都能用一颗和善而坚定的心,给孩子种下一树繁花。让孩子在小小的世界里开始自己的人生,去创造一个更加令人欢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