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
- (英)尼基·海斯
- 1811字
- 2022-11-23 12:28:29
推荐序 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而是底层思维
为什么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你想的与别人想的不一样?我们为什么有时会陷入思考的误区,又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做出决策与选择?
这些问题涉及一系列的思考过程。尼基·海斯(Nicky Hayes)在本书中,将思考过程从获取、存储、删减信息,再到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做出判断,直至最后采取行动,从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等多个维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清晰的思考图谱。
思考贯穿我们的一生,也影响着我们做出大大小小的选择,在多重选择的叠加下,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促使我们形成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本书用平实、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人类的思考过程,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发展更多的创造性。
曾经有位30岁左右的女士迫于父母以及亲朋好友的压力,开始频繁相亲,结果见了10多位男士,无一人能入她的“法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她是如何对他人做出评判的呢?
我们在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时,往往会形成第一印象,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30秒。第一印象的形成源自尼基·海斯提到的“心理定势”,它是指基于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并且会对特定的个体抱有某种预期。
相亲的男士把第一次约会的地点定在了一个中档餐厅,当这位女士来到约会地点环顾四周时,内心有种不受重视、被贬低的感觉。她的心理定势是,第一次约会就应该选一个温馨浪漫的高档场所,并且是精心挑选过的。这位男士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淘汰”了。
不过,换一种“心理定势”,假如她觉得这家餐厅其实性价比很高,既经济实惠,又很有特色,她由此推断能选这样餐厅的人很会过日子,为人踏实,反而会因此给这位男士加分,对他产生好印象。这背后的生活经验可能是她的父母曾经给她植入的信息:浮夸、大手大脚的男人是靠不住的,只有这种踏实本分的男人才是合适的结婚对象。
在后一种选择下,相处一段时间后,这位女士发现对方太吝啬,总是斤斤计较,为此两人经常争吵,她在犹豫还要不要继续这段关系。可是,想到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同时又担心继续相亲找的男人可能还不如这位。这时,她就在心中开始计算“沉没成本”,自己在这段感情上投入得越多,就越放不下,越无法割舍。因为,我们通常会对自己的潜在损失更敏感,即“损失厌恶”。
如果继续维持这段关系,那么,这位女士就需要拥有某种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有解决冲突的能力、有爱的能力、有情绪管理的能力、有共情的能力等,她对自己是有信心的。而缺乏自我效能感时,往往内在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你不行,你不可以,你不能!
在冲突过程中,她可以有两种归因模式:一种是内归因,也就是认为冲突产生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另一种是外归因,也就是将问题归咎到对方身上,认为那都是他的错。不同的模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应对策略:内归因的人,会有很多的自责与内疚感,会努力地改变自己;外归因的人,则会经常批评、指责对方,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改变他人上。
当自己经过努力仍然没有太多改变或者要求别人改变却无效时,我们内在就会产生失控感与挫败感,此时就有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尼基·海斯认为,产生抑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外在环境,而且环境中的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并且很容易将单个事件泛化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甚至坚信这种痛苦在未来一直会持续发生。这样的思维方式的确会给人带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与宿命感,令人感到绝望而窒息。
你看,随着一段亲密关系的发展,我们的思维过程是多么丰富而多变,当我们受某些固定思维限制时,我们就会产生消极的体验,而当我们带着好奇,并且使用开放性、成长型思维思考时,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获得积极、幸福的体验。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尼基·海斯透过这本书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时候,我们会使用一种无意识的、快速的直觉性思维,这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定义为“系统一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是不可靠的、片面的,有时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后果。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系统二思维模式”,也就是具有逻辑性且有意为之的过程,这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心理能量和专注力,从计划到执行的每个环节均需要非常缜密的思考。假如,我们期待在人生中做出更恰当的选择,我们就更需要像训练身体肌肉那样去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训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用“系统二思维模式”,从而获得更满意的结果,过更顺遂的人生。
任丽 心理咨询师 《我们内在的防御》作者 于深圳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