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水一样吧,朋友:我从父亲李小龙身上获得的智慧、哲思和勇气
- (美)李香凝
- 4098字
- 2022-11-29 15:26:16
序
自幼,我母亲就告诉我和我哥哥,不要跟别人说我们的父亲是李小龙。她说:“要让别人在不知道这件事的情况下去了解你。”这个建议很好,多年来,我每次都尽量在谈话中回避这个问题。当然,我的朋友迟早会知道,他们会来家里做客,看见墙上的全家福。尽管对绝大多数小学女生来说,这不过是在穿上旱冰鞋或骑上自行车去玩之前,耸耸肩就可以糊弄过去的问题。但长大成人后,我渐渐开始觉得自己有个秘密要保守,也越来越难在谈话中避而不答,尤其是我开始全职打理父亲的遗产后。如果我刻意回避这些常见的破冰问题,比如“你是做什么的?”“你为何干上了这一行?”我觉得我不仅在隐瞒,更是在遮遮掩掩地撒谎,这让我感觉很不应该。毕竟,我并不羞于做李小龙的女儿——我很荣幸。
不过,我还是得说,人们得知我是李小龙女儿一事后,反应之剧烈,有时甚至影响到了我的身份认同。也许这就是为何父亲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生哲学(没错,李小龙是位哲学家!)让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共鸣。一个人要怎么才能做到既自豪于自己的DNA,同时又明白出身与自己真正的灵魂毫无干系?真的可行吗?再加上我决定用我的大半生去保护和弘扬一个人的遗志,这个人赋予了我生命,对我意义非凡,可同时我的身份认同不禁变得非常模糊。
“你对父亲有什么印象?”
这是我经常被问及的问题,也是曾深深困扰我的问题,因为我无法清晰作答。父亲在我4岁时就去世了,所以我没太多亲身经历可讲,他也没有像对他的同辈们那样,亲自传授我真知灼见。我连一封他专程写给我的信都没有。尽管无法解释,但我依旧觉得自己非常理解他。我要怎样才能说清楚,那些“认识”他的人未必真的理解他?
我逐渐意识到这些感觉——关于他本性的感觉——就是我对他的记忆。我对他的理解不掺杂半点冲突、伤害、嫉妒或竞争,甚至也没有将他想得太过传奇。我熟悉他的爱,他的能量印记。我之所以熟悉,是因为这就是我们在成长期认识父母的方式——靠感官去认识。大多数孩子在4岁之前,很难在玩耍中形成完整、成熟的认知记忆。随着成长,我们才能依照文化结构去解释我们已经吸收的东西,并学着与之互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经常犯错,因为我们无法通过微妙之处去理解事情的整体。我们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但我们确实能感受事物的本质,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成年人还敏锐。父亲用他慈爱的光芒照耀着我,我记得清清楚楚。我记得他的本性。我记得他。
我父亲在许多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聪慧、有创造力、博学、善技、积极奋进,他非常努力地全方位修炼着自己。他曾说:“人们可能不相信,但无论做什么我都会花大把时间精益求精。”他不仅努力强健体魄,更注重塑造思想、提升自我、精进修行、开发潜能。他还会在一些小事上下功夫,比如练就一手漂亮的书法,在写作和口语中讲求语法正确,靠讲笑话加深对口头会话的理解,学习如何执导电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最终,他所创造的遗产,在他谢世47年后仍别具意义。
理解和践行他的哲学,让我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你不需要成为另一个李小龙,也能活出充实的人生。相信我,作为他的女儿,我希望企及他哪怕十分之一的成就,成为人中楷模,走他的老路。这种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令我不堪重负、战战兢兢,曾数次让我的人生停滞不前。
而每每此时我都会深吸一口气,提醒自己:李小龙并不希望我成为李小龙。谢天谢地。你会在这本书里发现,他希望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李小龙是谁和你毫无干系,因为你就是你。其实,李小龙本人也有一大堆不擅长的事。他不会换灯泡,不会煮鸡蛋。我还想看看他组装宜家家具的样子(想象一下,肯定是家具被砸得七零八落,扳手被懊恼地用力一掷,胡乱插进了墙板里)。但撇开这些,他的话能鼓励你思考该如何实现自我,借此看清自己——看清引领你前进的潜能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培养你的潜能。你会变得像我父亲一样特别,一样闪耀,一样振奋人心,一样精力充沛,不过是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成长。不仅如此,你还会最终拥有一种专注于目标的感觉,给你的内心带来平静和欢喜。
毕竟,这就是我做这件事的原因。不是因为那些印着李小龙的T恤穿起来很酷(虽然的确很酷),而是因为我自己也被他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和治愈了,一如你即将读到的那样。若非发自肺腑地认为这件事值得去做,值得发扬光大,我不会用我的大半生去传递父亲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我想让你了解他的睿智和鼓舞人心,就像我对他的理解与体悟。我希望你能收获哪怕点滴的精髓,为自己的生活贡献一些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但愿你能在字里行间与我的家庭故事产生共鸣,从中发现你自己的影子。
我有什么资格来指引你呢?我不是研究员、教育家、心理治疗师,或者人生导师。除了熟知李小龙外,我没有别的专长。而且这种熟知,也并非建立在对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大量考据之上。我的专长是了解他,为他所爱,珍惜他留下的礼物,尽我所能地遵循他的教诲,去努力寻找自我。
纵然我没有相应的学位和专业知识,但我仍然写了这本书,作为一种方法、寓言和剖白。对于那些在精神之旅上走得深远的人来说,这本书有些地方可能显得非常浅显。这是有意为之,因为我希望让广泛的人接触这些思想。不过你读得越细,所得越深。愿你能和我一起探索这潺潺流水的去向。
我将在书中尽我所能,介绍父亲关于“水”的哲学和对此我个人的理解,多年来我一直浸淫在他的生平和思想之中。可能你还不熟悉这一理念,它源自我父亲对习武的理解,而本书将以此借喻一种最为投入的人生。在我看来,“像水一样”强调的是将流动与自然寓于生活之中。水随器聚形,亦柔亦刚,简单自然,而且总有办法保持流动。想象一下,你能否变得那么灵活、敏感、自然、势不可当?对于我父亲来说,“像水一样”就是武艺的巅峰。对我来说,则是做人的巅峰——成为一个善于表达自我、强大而自由的人。
我由衷地认为我父亲是20世纪比较著名和深刻的哲学家之一。持这种观点的也不止我一人,只是了解他这一面的人不多罢了,因为他是位动作影星和武术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容易看轻他的学识。提到哲学家,我们想到的通常是著书立学之人或是那些发人深省的演说家,不会联想到动作影星。但透过我父亲的生平和他留下的文稿,你会发现他远不止于此。
你可能会惊讶于我不怎么看重原始资料。我无意描绘一个纯粹的李小龙,只想呈现他的能量。我也不是要字斟句酌地精准解读他的意思。我觉得他的哪些话能为我所用,帮我阐述想说的内容,就会援引过来,再行编辑,使之易于理解。我使用不同类型的语言(俚语、俗语、特定文化中的表述),以尽可能实用的方式表达我的观点。书中基本默认使用了男性代称,因为父亲的原话通常如此。但请记住,这本书是为你而写——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怎样的人。
多数时候,我仍是在这些深刻思想的表面打着水漂而已。书中的许多概念都早有专书论述,建立起了完整的实践方法,因此本书并未打算深入某个领域。相反,最好将它视作一本入门读物,一种对充满丰富可能性的人生的探索。作为你的引路人,我也还在学习和成长。不过,正如我父亲所言:“美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一个方向,不是一个终点。”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提醒你本书势必会有一些迂回之处。有时我建议你动用意志力,而不出几页,我又建议你放弃自我意志。这些看似矛盾之处可能会令你气恼,但它们并非真的自相矛盾,只是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的不同反应罢了。请记住,我父亲的哲学(即“水”的哲学)实际上如同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当你觉得前后矛盾时,请想想水的本质(它的柔顺、它的生命力),而我也会尽我所能地讲解清楚。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采取任何僵化的立场或做法。毕竟,这是一本像水一样的书,而生活也并非一成不变。只消想想诸如突然爆胎或得到意料之外的奖金这种事就明白了。我们要腾出空间接纳生活的波折和起伏,学着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灵活、敏感、自然、势不可当。但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让整个生命流动起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在你初尝成功滋味、自以为一切都了然于胸时,新的挑战会将你绊倒,旧有的种种制约会露出它丑陋的嘴脸,让你备受挫折,恨不得冲着墙壁拳打脚踢。而此时此刻,你将再次面临选择,要么放弃,要么成长。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想想我父亲的一席话:“人必须有技巧地经受挫折才能成长,否则他不会有内在的动力发展出自行应付世界的手段和方法。”确实如此。如果从未遭遇过任何艰难或棘手的事,第一次碰上时,你会被打倒,无所适从,可能只想蜷缩在地板上。所以,试着以挫折为师,甚至还可以为友。试着倾听它想说的话,听听它想对你、你的能力、你的信念、你有待拓展之处、你真正追求和热爱的东西说些什么,接受它的指引,充分了解自己。我保证,久而久之,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开阔,也会逐渐感受到强大与自由。
在这场与水相伴的旅途中,我们还会谈到令人充满能量的专注与快乐。我们会探讨如何应对失败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如何培养对自己和这场旅途的信心,如何在生活中保持觉知,以及如何专注地实现内心的平静。
这项工作激动人心,但到底是项工作,会有差池,会有障碍。不过我们打的是持久战。这是我们毕生的修行。毕竟,人生本就该充实地度过。我们要对生活抱着一种全情投入的态度,要在毕生的修行中寻找对我们有意义、能培养乐观精神的东西。我们可以承认这需要努力,也会遭遇失败,但却有可能从中学习和成长,越变越好。我们会学着以一种既放松又做好了准备的姿态对待人生的修行,成为最好的自己。还有最重要的,记住,我们并不是要成为李小龙。我们是要努力活出完整的自己。
顺带一提,其实你已经开始修行了。我们都在生活中持续修行着。虽然你可能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之中无人不在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毋庸置疑!本书提供的只是另一种如何实现美好生活的观点。既然你对这本书有兴趣,想看看它能带给你怎样的启发,可见你有意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因此,不妨顺流而下,以此为乐,一起来做一场伟大的实验吧!
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找到你所热爱的东西、你的动力、你的梦想、你最本质的自我。所以请做好准备,在我们前进时不妨保持这样的心态,借我父亲的话:
不紧张,做好准备;不思考,也不幻想;不僵化,灵活变通。全心全意地活着,觉知,警觉,准备好迎接任何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