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县令召见

‘小谢、秋容?’

这俩女鬼不是出现在陕西谓南么?怎会跑来了金陵?

王蠡有些惊诧。

不过小翠都能成了自己的丫鬟,多两只女鬼串场也不足为奇。

这也许是所谓的穿越者效应,也称蝴蝶效应!

“呵~~”

王蠡呵的一笑,拱手道:“悠悠十日,伴我夜读,在下先谢过两位姑娘的陪读之恩,不过我很好奇,究竟哪一副面孔,才是你们的真面孔?”

“哼!”

小翠立时化身母老虎,哼道:“公子,还用问吗,肯定是白板脸和遮脸发啊,她们变化成美人儿,必是来诱惑公子的,公子可别被吸干了阳气啊!”

“哟!”

小谢怪叫一声:“我们姊妹可没上了公子的床,是谁晚晚爬公子床上,还娇滴滴的问,公子今晚又要读一夜书吗?”

“我……我是给公子捂被子,你们能捂被子吗?越捂越冷!”

小翠羞恼交加,跺了跺脚。

小谢掩嘴笑道:“我们现在的模样,是生前的模样,鬼和人不同,可千变万化,如果先前吓着了你,我和姐姐向你道歉,其实我们最多只是吓唬人,从没真的害人,公子可以做证。”

王蠡不置可否道:“两位姑娘于此时现身,想必……为了阴德?”

秋容点头道:“不瞒公子,阴德可助我们修成鬼仙之身,虽然算不得真逍遥,却也比现在这样子要好多啦。”

小翠端起架子道:“阴德是我和公子拿命夺来的,凭什么要助你们?”

小谢不紧不慢道:“公子和小翠姑娘不是苦于缺少护持之法么,搁在别处,或许为难,但在金陵,倒也未必,皆因金陵地下有龙脉。”

‘阴德?龙脉?’

王蠡脑海中灵光一闪,似乎有些明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由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难道龙脉就在这两处?”

“公子想的简单啦!”

小谢直言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是诸葛武候看的风水,实则金陵的龙脉不在此,在方山。

秦始皇巡金陵,见王气,不悦,问计于方士,方士选定方山,曰:山顶平坦如印,又称天印山,天印,天赐也,断了方山龙脉,便是断了金陵的王气,再引淮水贯穿抵江,可将帝王之气泄去。

故而建都于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

王蠡问道:“依小谢姑娘的意思,配合方山地底的残存龙脉,可助吸收阴德?”

“不错!”

小谢点头:“不过最好留待春闱之后,公子若能考中童生,得了功名,把握会更大些,也能更好的助小翠姑娘疗伤。”

王蠡沉吟道:“便依二位姑娘所说,那么……两位姑娘想要多少?”

秋容吞吞吐吐道:“只须给我们姐妹每人一滴就可以啦,而且阴德会与命数相冲,公子最好不要揣在身上,找个地方放起来。

公子不用担心,我们俩姐妹没那么硬的命数,若是没有龙脉之处相冲,根本不敢去触碰阴德!”

“行!”

王蠡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屈指一弹,道道剑光洒出,把床脚打了个尺许宽的孔洞,将绿瓶埋了进去。

……

王蠡对秋容小谢倒是没太大的念想,虽然根据聊斋记载,二女挺豪放的,可是身边的小翠还没下手,不可能去动女鬼的心思。

洗漱一番之后,小翠上了床,不一会儿就呼呼睡去,王蠡继续夜读,小谢和秋容坐在身畔聆听,似乎弥漫的文气对她们也有些好处。

不觉中,天色亮了,照例练了趟剑,吃过早饭后,却是响起了敲门声。

王蠡开门一看,是个衙役。

“可是王蠡王公子?”

衙役问道。

“正是,不知……”

王蠡狐疑的看去。

那衙役道:“老爷请王公子过去一趟。”

王蠡面色微变,上元县县令赵明伦,进士功名,年近五旬,素以忌恶如仇,刚正不阿著称,是上元县境豪强大户的眼中钉,肉中刺。

也因他的为人处世与官场格格不入,流连各县,始终不得升迁。

“请稍等,我换身衣服就出来!”

王蠡点了点头,疾步回屋,交待小翠自己在家,又揣了些碎银,便随衙役离去。

来到人少的地方,摸出二两碎银,塞过去道:“这位大哥辛苦了,大早赶来,小生实在过意不去,区区早点费,还请笑纳。”

“呦,王公子您客气了不是?”

衙役捏着银子,本是公事公办的扑克脸,立时变得喜笑颜开:“大老爷就想问问昨日文会的事儿,是在后堂见您,您也不用太担心,随便问问罢了。”

王蠡放下心来。

县令住县衙,前衙后家,召往后堂,是在家见客,与被传唤过堂不是一个性质。

二两银子买个安心,值。

王蠡在前世,是外向型人格,善于攀谈,与衙役边走边交谈,不经意套着有关赵明伦的情报,很快来到了上元县衙。

“王公子,请随我来!”

衙役从侧门把王蠡领了进去。

花园里,赵明伦身着便服,正在修剪梅枝。

“大老爷,王公子来啦!”

衙役放声唤道。

赵明伦转头一看,招手笑道:“王公子来的好,看看老夫栽的梅花如何?”

“见过堂尊!”

王蠡拱了拱手,走了过去,用心观赏。

早春二月,已经过了花期,只有几株腊梅还残着余香。

赵明伦栽了数十株梅花,有白须朱砂、骨里红、杨贵妃、白梅、小玉碟等十来个品种,当然,他更在意的,还是赵明伦此人。

爱好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真性情。

从梅花看,每一株,都修剪的骨节嶙峋,造型各异,虽然符合文人墨客的审美,却透着几分病态,也彰显难以掩饰的匠气。

王蠡大体有了数。

赵明伦五十岁的年龄,连续干了多任知县,基层经验丰富,目光如炬,却始终得不到升迁,不上不下,急了。

这类人,虽有刚正不阿的一面,却不能单纯的视作两袖清风的父母官,实则颇有进取心。

历史上,有好些类似赵明伦的官员,另辟蹊径,寄期望于出奇制胜,可是几人能有海端那样的运道?

海瑞的成功要放在倒严的大背景下来看,甘于给清流当枪,几经生死沉浮,赵明伦的问题在于,或许自身有当枪的觉悟,可是没人拿他当枪使啊。

本来就不合群,又缺乏突出的功绩,怎么可能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