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2011年硅谷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撰写的一篇文章的一句话——软件吞噬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被世人所知晓。10多年过去了,一语成谶,这句话已经成为当下的共识。然而,软件本身的生产关系却发生了变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世界发展的速度、软件的迭代和维护乃至创新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如此的境地,工程师哭喊着学不动了,无异于自取其辱!其中一条不错的出路就是拥抱开源!让自己处于开放、动态和多样性中,保持竞争力,保持生产和创新。这就是Gordon借着这句口号式的话来阐释开源的来由。

未来学家中敢于大胆预言未来的可能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Wired杂志前主编凯文·凯利,其《失控》一书令人拍案叫绝。开源世界还有一位特别重要的人物,那就是Tim O’Reilly,其于2019年出版的书籍WTF同样精彩。当然他对开源的推进功莫大焉。

如果说以上两位堪称大师的话,那么Gordon的这部著作是对他们的致敬。这本书没有像他们那样预言未来,并以宏大的人类和社会视角进行论证,而是将目光聚焦到开源上,以立体的论证和视角来阐述这个主题。这本书的内容同样精彩纷呈,尽管读者群体可能少了很多。

开源为何能够流行起来?仅仅因为其发达的分发方式吗?恐怕还是要从大规模协作的工程上去寻找答案。“软件工程的基本目的是减少成本,用自动化任务替换容易出错的人工任务,综合利用标准化模式和认证的可重用部件,可以使自动化任务成为可能。”Capers Jones在新出版的《软件工程通史:1920—2019》中如此说道。

核心的问题是透明、开放、协作、沟通,在工程中还有什么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文化呢?无论何种定量、流程、质量,都需要围绕这些开展,流水线也罢、精益也好,哪怕是敏捷,甚至是DevOps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些来做文章的。因为软件终究是人思考的产物,人脑进行大量活动的痕迹。Gordon从此处入手,给了我们一个坚实的拥抱开源的理由。

另外,本书引用了大量的论文和书籍,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开源共同体、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想理解作者的全部意思,不得不将它们一一读完,这将是另一个庞大的工程。

欢迎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开源世界,让我们从拥抱开源开始。

适 兕

2022年8月

@「开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