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野苋菜的故事感动不已,对野苋菜的味道给与赞美。正在这时,作家胡三十出现在众人面前。龙小宏问:“胡三十,你什么时候来到?”胡三十说:“我早就来了。”龙小宏摄影师问:“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呀?”胡三十说:“林石让我使用梦幻腰带的隐身功能,我在考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容易被伤害。”龙小宏又问:“胡三十,你刚才到哪里去了,现在才来吃饭?”胡三十说:“我在关门写作长篇小说呀。我现在想读一篇散文给大家听,这是我写的《革命菜的故事》。”
——在美丽的海南岛,有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的野菜,冠名为“革命菜”,这革命菜是野茼蒿,是一种普通常见的野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是一种散发山野清香的野菜。在战火纷飞的昨天,神奇的革命菜,让缺衣少食的琼崖纵队,创造出坚持23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在注重生态文明的今天,革命菜受到注重生态美食的广大民众青睐。
但我对革命菜的逐步认识,却经历了三个阶段:久闻革命菜大名,却不知革命菜是野茼蒿;得知革命菜是野茼蒿,却不知野茼蒿的传奇故事;听闻野茼蒿与琼崖纵队革命战士的感人故事,感受革命菜与革命战士的奉献精神。
记得2006年,南海历史文化大系征集书稿,我的《南海旅游文化》专著选题中标,在南海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支持下,我来到五指山搜集旅游文化的资料与素材,包括红色旅游的资料与素材,我在餐厅吃饭时,遇到一位海口日报的张记者,他告诉我说:“胡三十老师,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在被敌人封锁时没有粮食吃时,是山区的革命菜让战士们绝处逢生。”我问:“革命菜是什么野菜?”张记者说:“革命菜就是野茼蒿,也有人说,凡是被琼崖纵队战士食用的各种野菜,都叫革命菜。”我有点疑惑:“张记者,革命菜究竟是不是野茼蒿?”他说:“我说不清,母瑞山纪念园的王学广老人,他应该知道革命菜的来龙去脉。”
2010年,南海大学、南海经济学院等高校的民建会员,到母瑞山参加红色旅游,请来导游给我们讲解。我们在母瑞山餐厅吃饭,我问导游:“导游,有人说,革命菜是野茼蒿,也有人说,革命菜就是当年琼崖纵队战士吃的野菜,革命菜到底是什么野菜?”导游指着一盘青菜说:“这盘野茼蒿就是革命菜!”
导游叫来厨师,厨师说:“革命菜——野茼蒿,外观青翠、口感嫩滑、淡淡清香,深受人们喜爱。每年春、夏、秋三季,人们都可以在海南山乡土地上发现长势茂盛的革命菜,摘其嫩茎叶、幼苗炒食,甜滑可口,味道极佳。革命菜是席上珍品,可生吃,可凉拌,可炒食,还可煮汤。常见的菜品有凉拌野茼蒿、野茼蒿炒肉丝,清炒甜滑可口。革命菜配上枸杞、瑶柱,放在锅中用汤煨,汤汁滋润,野菜带有瑶柱的鲜味,瑶柱又透着野菜的清香,甜滑入味,食之野趣盎然。”我品尝革命菜的味道,感觉口感清脆、味道清香。
我问南海大学营养学白教授:“白老师,野茼蒿吃多了人受得了吗?”白教授说:“当年,琼崖纵队战士之所以喜欢吃野茼蒿,其实野茼蒿是上等野菜。我国食用野茼蒿的历史非常悠久了,在明朝的《救荒本草》中就记载了野茼蒿,这可是一本饥荒年可食用野菜指南,可见在当时,野茼蒿就已成为常见的野菜了。在现代社会,革命菜还被评价为“保健型野菜”。一些城里的菜市场、超市也偶尔能见到有人销售。”
我问:“白老师,野茼蒿有哪些产地?”白教授说:“野茼蒿分布于中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XZ。山坡路旁、水边、灌丛中常见,海拔300-1800米。泰国、东南亚和非洲也有。”我说:“导游,你能够讲讲革命菜的故事吗?”导游说:“胡三十老师,我不大会讲革命菜的故事,以后,我带你们去见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园长王学广,他是优秀的老讲解员,讲述革命菜的故事非常生动。可惜,他现在去省委党校学习,不在纪念园。”
2016年,南海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安排一批作家、学者创作南海社科普及读物系列——《海南故事》,我负责主创《海南菜的故事》。为了搜集野菜的故事,我再次来到母瑞山,见到中瑞农场的叶小平场长,他儿子是我的学生。叶场长叫来符厨师,他告诉我说:“在南海,分布最广、食用也最为普遍的野菜,有革命菜、白花菜、蕨菜、雷公笋、野苋菜等,现在,经营野菜的南海餐馆的菜单里,野菜少则十几种,多则二三十种。食客点菜率最高的是革命菜、野苋菜等。当然,说起野茼蒿,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起革命菜,几乎无人不晓。”我问:“叶场长,王学广同志在纪念园吗,我想听他给我们讲述一下革命菜的故事吗?”叶小平说:“好的,我带你去。”
王学广老人个子不高,身穿一套灰色军服,腰间系着一条皮带,显得精神抖擞。他慷慨激昂地讲述琼崖纵队23年红旗不倒的坎坷革命历程。他指着一幅图片说:“这幅图片是位于中瑞农场母瑞山南牛岭西麓的红军潭,原称青龙潭,呈马蹄形,口径约8米,水深约10米,三面悬崖峭壁,地势险峻。1929年5月,因为南海省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野菜椰果丰富,琼崖红军发展到一个独立团500多人,1930年8月,发展到一个独立师1300多人。琼崖特委和琼崖红军自进驻母瑞山后,战士们常在这青龙潭中打水,用来淘米、洗野菜、洗澡和烧水喝。大批敌人攻入母瑞山后,烧杀抢掠,当时,红军伤病员战士10多人,在青龙潭与数倍于己的敌军顽强决斗。弹尽粮绝后,红军战士用石头、枪托与敌人搏斗,决不投降,毅然跳入青龙潭中,英勇就义。敌人害怕琼崖纵队而撤离母瑞山。解放后,人们为纪念投潭牺牲的红军战士,将此潭改称为红军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