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送的布匹没有拖延,第三天准时送到,两千五百匹普通的绢,还搭了一百匹丝绸,可以说是超出了不少,这也可以看成是秦王府表达的善意,这也让文林对李世民心里好感增加不少。
一匹布三十三米,宽两米,可以做十五件成人薄衣,有这批货,村里即便新增加一千人,也能一人一套冬衣。
随着半山村的名气越来越大,附近不少村子都有听闻,尤其是文林让人去招工,一些村子也跟着搬迁了过来。特别是那些几户人居住的地方,考察过后,迅速的做出了决定,没办法,半山村不但生活好,还有很多寡妇。
“突厥人又打来了,文帝之后,这些家伙就没有停止过,总想入主中原。”刘长恭感叹道。
秋风萧瑟,山上的树叶已经泛黄,刘长恭说完,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烧制瓷器,当然少不了茶碗和茶壶,文林开始并不知道,如今的人喝的并不是炒茶,所以最开始的那些盖碗茶具,就留下来自用了。
茶叶,丝绸,瓷器,这是三大外销产品,山里也有茶树,不过都是野生的,文林也没想种植茶树,因为最重要的是填饱肚子。
有野生的茶当然可以弄回来自己喝,简单的炒一下,味道还是挺不错的。
“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除非在草原建城,治理百年,否则难以让这些部落,消除野性。”文林说道。
“嗯,你说得有道理,只是很可惜,一直没人能做到。”刘长恭点点头赞同道。
“这是为什么呢?”
“秦皇一统天下,南征北战,他是有能力占领草原,只不过他没有时间,加上匈奴势大,六国初定,还没来得及,之后秦二世而亡;秦之后是汉,汉武帝雄才大略,击败匈奴,不过也耗空了国库,武帝同样没有时间,武帝之后,大汉日渐式微,晋朝到前朝,一直内战,中原实力不显,前朝到是有机会,可惜了。”刘长恭回忆着说道。
“也就是说时机不对,天时地利人和不凑巧。”
“可以这么说,不然区区草原部落,又怎么可能一直蹦哒。”刘长恭点点头说道。
文林理解的点点头,匈奴和突厥的巅峰,都败给中原,如果中原王朝真要对草原进行灭族,以中原智者的能力,肯定能玩死他们。
只能说中原大地,很多时候都在内战,一个王朝,巅峰时期也就几十年上百年,后续就慢慢走下坡,即便中兴,皇帝也缺乏进取开拓之心。
当然,这也和中原人看不起外面的思想有关,北方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天寒地冻,感觉不适合种植和生活,所以都不愿意花太大的代价去占领。
就像岭南,中原觉得那是荒蛮之地,瘴气弥漫,毒虫横行,也就只有秦皇汉武,杨坚父子出兵去征服过,其它王朝只要不打出旗号叛乱,就懒得去理会。
“这次突厥进犯,刘叔你觉得最后结果如何?”文林问道。
“突厥人肯定是兵分三路,以他们的脑子,定然是攻打雁门,毕竟幽州距离关中太远,一路打过来很困难。
不过刘黑闼,徐圆朗应该和突厥人勾结在一起的,定然会同时出动;还有朔方梁师都,很可能配合突厥,攻打夏州等地。”刘长恭分析道。
“只要守住雁门郡,或者守住太原,到了冬天,突厥就会心生退意。如果再有几处失利,李渊派人去说服一下,颉利定然退兵。”
“也就是说这次突厥人没有意外,是赢不了。”
“输赢是一回事,关键看谁损失更大,莫非你有什么想法?”刘长恭问道。
“我就这点人,能有啥想法,要是突厥人打进关中来,肯定不能躲着不出。”文林急忙摇摇头说道。
“村长,村长,不好了!”张园大喊着,急冲冲的跑进院子。
“什么事?”文林起身问道。
“刚才村外来了三个人,说是传达朝廷命令,要我们村出二十人,参加府兵,不然就要出五十个人帮忙运送粮草。”张园撑着膝盖,喘息着说道。
“人呢?”
“走了,他们说还要去下一个村子传达命令。”张园回答道。
“刘叔你怎么看这事?”文林眉头一皱,他第一直觉就是在针对自己,不然这大山里面,官府吃饱了没事,会在这个时候来传令。
“这是故意冲着我们来的,应该是那个王县令在搞事。如果你以后要出山做官,最好还是照令行事,不然容易给人留下把柄,或者故意败坏名声。
安全起见,就去五十人服劳役就是了,姓王的绝对不敢在军中搞事,而且人员调配,也轮不到他一个县令做主,哪怕是万年县的县令。”刘长恭建议道。
“也好!我正好和他们去见识一下战场。”文林点点头,对于王家父子,他是起了杀心,不过眼下不是报仇的时候,正所谓来日方长,等战事结束,慢慢算账。
“嗯,我给你讲一下这劳役的规矩,我了解过李唐,基本上用的还是前朝制度。劳役一般是在本地,地方官员是没有权利把人调动到外地的,这样可以保证百姓服役没有那么累。
十六岁之后的男丁,每年有十天劳役时间,这是必须参加的,也可以自己或者朝廷增加时间,达到四十天则免除一人口税。
另外就是兵役,每三年征召一次府兵,府兵的年龄要在二十一岁以上,不能是家中独子。
大部分府兵也是驻守本地,每年冬天由折冲府轮流组织训练,战时才会调动。”刘长恭讲解道。
“十二卫呢?他们属于常备兵马吧?”文林问道。
“是的,十二卫和边军一样,属于常备兵马,他们有驻地屯田,同时也护卫长安,好处是不用交粮税,有功的话,家里得到赐予的土地也多。
前朝之时,长安附近的百姓,几乎有一半都是府兵的家人。”刘长恭点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