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开机,颐和园的黄昏。

1993年8月23号,由姜闻担任导演,由王硕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式在燕京举行了开机仪式。

这天是作家王硕的生日,姜闻让人在开机仪式现场,贴了两行特别显眼的大字:“阳光永远灿烂,硕爷永远牛逼。”

文隽和刘小庆都是这部电影的监制,刘小庆负责剧组日常的资金运转,文隽则负责胶片、机器设备的实物投入。

刘小庆以一身红装现身,志得意满,文隽西装革履,但因为身材矮胖,看起来像个矮冬瓜。

因为文隽是香江人,按香江的习俗,开机仪式现场,供了冷猪头、瓜果梨桃什么的。

该片的摄影师,由号称“亚洲一号”的摄影师顾长卫担任。

顾长卫于1982年,从燕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从摄影助理开始开启自己的摄影生涯。

他的摄影作品创造性地运用摄影造型手段,大量采用自然光,寻求更加贴近现实表现手段的风格,这样的摄影风格与华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文化命题,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结合。

由其担任摄影的滕文骥执导的电影《海滩》、程凯歌执导的电影《孩子王》《霸王别姬》和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菊豆》等,无不充满震撼力或某种悠远意境,把华国电影推上世界舞台。

用姜闻的话来说,有顾长卫这样的顶级摄影师打底,无论电影最后拍成啥样,至少摄影这一块,肯定还是高水准的。

第一次当导演的姜闻也是豪情万丈,跟大家说了不少慷慨激昂的官方讲话,还请王硕上台发表指导思想。

这是江晓枫是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作家王硕本人。

就王硕的模样来说,和江晓枫的预期大相径庭,平头,娃娃脸,皮肤白里透红,大面积白,小面积红,所有的五官都很饱满,肩膀很宽,穿着一件套头的短袖衫,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冷不丁地却从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的冷漠。

不过,江晓枫后来才知道,在生人面前,王硕是非常腼腆的。

这一点很像同样是赫赫有名的天后黄菲,都觉得他们俩特傲不爱搭理人,其实是他们生性怯场。

后来有一些演员歌手也模仿他们,上台眼睛不看着观众,接受采访的出言不逊,但分寸不如他们把握的好,往往招致媒体一顿暴瓯。

在众人的欢呼下,王硕就像个害臊的大姑娘,半推半就,扭扭捏捏地上了台,然后红着脸说了句:“都挺不容易的,就这么着吧!”

紧接着,剧组放了很多鞭炮,硝烟弥漫,炮火连天,从这之后,燕京便禁放烟花爆竹。

开机仪式结束后,电影并没有马上开拍,因为姜闻、文隽、刘小庆等人,都陪着王硕吃晚饭,过生日去了。

因为开机第一天,拍的是晚上的夜戏,江晓枫也没闲着,约了桃虹去颐和园游玩。

值得一提的是,颐和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在此之前,江晓枫曾和前房东的儿子小李,一块来过这里。

作为一位地道的京城小伙,小李曾经告诉江晓枫,如果要跟姑娘在颐和园约会,一定要选择下午去,因为颐和园最美丽的是黄昏时分。

江晓枫当时就想着,以后交女朋友了,一定要带她来颐和园,欣赏这里的黄昏美景。

所以,这一次,江晓枫毫不犹豫的叫上桃虹,在太阳还未落山之前,来到了颐和园。

黄昏的颐和园,没有了游客也没有了喧嚣,夕阳辉映着玉泉宝塔,把昆明湖照得满湖流萤。

长长的十七孔桥犹如长虹偃月,静卧在湖畔的铜牛金光闪闪,湖光山色光影变幻,整个园子里显得那么恬静委婉。

江晓枫边赞美着颐和园的美景,边偷偷观察身旁的桃虹,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她那白嫩、精致的脸庞,显得美丽又朦胧。

从十七孔桥经过时,江晓枫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大胆地牵起了桃虹的玉手。

兴许是因为颐和园的夕阳太过凄美,容易让人沉醉,桃虹没有挣脱,还娇羞的低下头,任由江晓枫牵着她。

江晓枫很激动,牵着桃虹走了没多久,右手的手心都湿了,就换了另一边,用左手继续牵着桃虹。

就这样走了好一会儿,江晓枫牵着桃虹来到湖边,在石栅栏旁,互相凝视着彼此,眼里都是恋人之间的柔情和爱意。

江晓枫觉得命运很奇妙,在少林寺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初恋女友,会是眼前的桃虹。

不是说桃虹不好,在江晓枫看来,其实桃虹特别好,各方面都很不错,他觉得意外,是因为他的理想型,不是桃虹这样的,而是周慧敏那样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此时此刻,面对桃虹的时候,江晓枫心动了,这就足够了。

想到此处,江晓枫喘了口气,想以此调整自己紊乱的气息,然后低下头,吻住了桃虹那柔软、红润的嘴唇。

而桃虹这一次,也彻底沦陷了,和江晓枫紧紧拥吻在一起。

周围一切都安静了,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

他的温柔、精壮,她的清香、柔软。

落日熔金,黄昏里的霞光映在湖里,呈现一片金色,微风吹皱了湖面,荡起美丽的波纹,金灿灿的水波在湖中闪烁,就像两颗年轻的心在荡漾。

因为开机第一天,拍的是晚上的戏,江晓枫和桃虹也不敢在颐和园逗留太长时间,天黑没多久,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结束了颐和园的约会,江晓枫和桃虹在外头简单吃了顿晚饭,就按照剧组的安排,搭车去了拍摄现场。

而另一边,给王硕庆祝完生日后,姜闻开着自己的敞篷跑车赶赴现场。

跑车后面,又跟着一排卡车,浩浩荡荡。

坐在副驾驶的制片主任二勇,问开着车的姜闻:“你紧张吗?”

姜闻口是心非地说:“不紧张,我都忘紧张了!”

二勇朝后望了望一大溜车的车灯,激动道:“这事还挺让咱们兴奋的!”

和二勇一样,其实姜闻也很兴奋,因为他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姜闻之所以当导演,是因为不满足,不是他作为演员工作状况的不满足,而是对电影状态的不满足。

当姜闻收集了许多影片,看了许多影片后,他就一直琢磨着,也许还有另外一种电影,有另外一种方法来拍电影。

姜闻记得,他当演员时,有一种现在来说很狂妄的想法,算了算了,还是让他来试试吧。

当时姜闻就觉得,他好像什么都不懂,他已经拍了10部电影,而且他参加过剧本、剪辑,好歹也懂一点,可真让你自己当导演,把决定权交到你手里,就不一样了。

就像你看别人开车,你一直坐在旁边,你以为你很了解这条路,偷偷地也开过一两次,可真把车交给你了,旁边又没有人,就慌了,就觉得路上的警察都在盯着你,其实根本没有盯着你。

你每拐一个弯就担心,这是不是单行线,不能走?但最后可能是由于太累了,由于各种矛盾的积压,反倒使姜闻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姜闻心里暗自骂道,去他妈的,我开吧,反正就是这样了,然后踩住油门,开着跑车,奔向了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