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代人文学术中,很少有哪一个领域像设计这样,极端重要而又缺乏基本的哲学反思。在西方还能看到一些设计哲学或者后现象学设计理论类的论著,虽然远远谈不上显学,但是在国内,对设计哲学的规范性研究几乎看不到。
以空间问题为例,国内人文领域空间理论的显学主要是西方的批判理论,是对本雅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大卫·哈维、福科、朗西埃等人的空间理论的译介和挪用。其研究旨趣,归根到底,一言以蔽之,就是揭露西方现代社会空间生产背后的权力与资本的操纵。大致相近的思路,也见于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等级秩序及其权力背景的研究之中。
但问题是,这样的揭露对于空间本身要说的内容是什么呢?事实上,即使是西方现代社会城市空间的生产动机,内容其实也是非常丰富的:社区发展、审美需求、商品交易、文化开拓、公共领域拓展、疆域守卫、宗教信仰、战争需要、政治领域变迁、社会交往、旅行旅游,等等。当我们把如此丰富复杂的社会需求简缩为单一的权力操控与资本动力的时候,我们自己在空间生产上能够借鉴的内容是什么呢?——显然,过度的意识形态批判已经遮蔽了空间理论翻译和解读的思想视野,以至于在国内,当设计家和社会各界想看看我们在思想层面是否可以借鉴西方的空间理论的时候,才发现可资借鉴的东西很少很少……
我们知道,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设计就是世界产业竞争的智力核心,尤其在进入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之后。就是说,设计之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智力核心,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它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性晚期的社会生产—竞争—生活方式总体演变的急先锋。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设计与消费社会时代演变的深刻联系中才能够恰切地理解、掌握产品设计这种看似非常形而下的活动的深度内涵。遗憾的是,我们的相关研究还几乎没有开始。我们看见的绝大部分通用性设计理论都是常识的描述,或者是基于某些设计经验的分析总结,鲜有哲学反思的深度和思想含量,甚至当下的很多设计研究,其实就是产品的营销术加技术分析或经验陈述。
本书力求突破这一点。力图在全球化时代从传统社会到消费社会转型这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从哲学的高度去求解产品设计的深度依据,从内部打开现代设计哲学思考的相关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