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塘村之所以叫作李塘,是因为那个时候村里姓李的人颇多,村子又靠近一口大池塘。即使后面外姓人逐渐加入村庄,村子里依旧是李氏当家做主,外姓人居住的较为疏散多是住在村子外围或村头村尾处。

奶奶说当时的李家人很团结,是不接受外姓人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不料邻省大水灾,县城又处于俩省交接,不少落魄户和灾民不断涌入城中,县城里收容不下又赶了些到乡下。灾民饥荒,四处流窜,鸡鸣狗盗之事不少,使得愿意留下他们的地界更是少之又少。

当时的村长还是李家最为年长的大知,所谓大知就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了解,那个年代少有的文化人的称呼。村长带头商议李塘村不接受外姓,村民也纷纷同意。谁料晚上饿极了的灾民小部分溜进村内,村里种的萝卜黄瓜,村民养的鸡鸭皆惨遭毒手。吃饱喝足的灾民们就地而眠,直到清早有人发现后双方打了起来,可灾民终究是饿了困了几天几夜,不多时就被围了起来。

多数逃荒者都是带着一家几口人,少有的独身一人。为了活命,逃难的灾民们跪在村长面前求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架不住跪下的人越来越多,村长无奈只得同意。有些为了更好的融入村里,甚至更改了自己的姓氏,随着李塘村姓李,少部分为了延续香火坚持自己的姓氏,不过外姓人只能在村边找地方建房子。

那个时候的房子都还是土坯房,改姓李的人家选好地后,村长会带着村里年轻健壮的小伙帮着一起拉土坯。随着人越来越多,村里开始了拉土坯大热。

逃荒的人里有个小伙子姓张,大家都在身边叽叽喳喳时,唯有他最是安静。他好似天生的哑巴,无论谁同他讲话他都只微笑回应。别人在改姓氏时,他没改,意味着房子他得自己建。白天他去前庄上的地主家帮着割稻,顺便混上一日三餐,晚上带着打完穗的秸秆回村。没有房的人暂住在村里一些荒废的旧的屋里,几个大男人大夏天汗臭沥林挤在屋里的木头床上住,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脚臭味头油味掺杂在一起。小张同样也住在这里,不同的是无论几点回来,他都会打一盆水把自己擦地干净再躺到床边上。一连几天小张的秸秆攒了一大堆,地主家的稻也快割完了。于是小张白天开始在地主家晒稻谷,晚上回来拉土坯,黄土掺石灰,加上稻草能保证土坯结实的同时,墙上不长杂草。光是土坯小张都脱了大半月,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的住进了自己的房子,小张更加着急,攒了三个月的工钱请了村里的木匠开始为房子建梁。又是半月多,小张的房子建的差不多了,虽说只有一间堂屋,但他已经十分满足了。

在地基建好时,小张就借了辆板车,走了好远到洪泽边上割茅草,茅草做房顶即使没有瓦也不会漏雨到屋里。小张想象着自己的新房子偶尔夜里睡觉也会笑醒,房子竣工后小张迫不及待的搬了进去虽说没有家具,但好歹是自己的房子,总算是在一个地方站住了脚,有了家有了可以安心依靠的地方。

小张是个勤快爱干净的年轻人,短短一年多家里已经让收拾的十分妥帖,板凳,床,小桌子都是小张自己一凿子一凿子做的。十里八乡的媒婆都盯着这桩潜力股,这不村里有名的媒人这就找上来了“小张,你有福气喽!我给你说个媳妇儿!”小张坐在门前听这话脸不由得一红“哎,谢谢婶子!”女方是隔壁村的,也是媒婆舅妈的堂兄的侄女儿,长的不错,宽头大脸标致的很。那个时候的相亲不过是在逢集时由媒人约好地点,双方让人带着在集上远远的相看一眼。小张觉得姑娘不错,姑娘也觉得小张挺好,于是双方的代表出来坐下谈谈。女孩子家要求男方要有四大件,那个时候的四大件不比今天,那个时候指的是大桌子,长椅子,双人床和大衣橱,可这些除了床小张都没有,媒人让小张别急着放弃,女方那边她来回话。

没俩天,媒婆来让小张准备准备,顺道拉来了自家的长椅子,主桌子和衣柜子,只让小张别管,等亲成了她再回来拉回去。女方家里下午来了人,在小张家打量了一番,又匆匆回去了。晚上媒人来回话“成了!这婚事啊就订下个月,选了个好日子!你小子我就说有福气!”小张只管傻笑,心里又莫名的恐慌,这天起小张干起活来更加的努力,恨不得把一天劈成三天来用,他要努力把三大件挣回来,这样才能对的起他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