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唐的反攻

“节度有令,调五百副甲胄,五百副弓,三千支箭。”

“好,调给哪位将军?”

薛嵩回答道:

“奚人。”

李宜奴带来的三千奚人骑兵虽然超过颜季明的预料,但这些奚人骑兵所用的兵甲尽是破破烂烂,大部分人身上连像样的轻甲都没有。

再往前二十里即是魏郡馆陶县。

奚人拿到新甲胄和弓箭后,中军大营再度传出命令,让奚人分出五百骑兵去探查前方的情况。

根据掌握的消息来看,

叛军占据了魏郡南面四座城池,他们选择扼守这里,并未再主动向北进攻。

但私下里一些骚扰,还是会时常发生的。

小股叛军骑兵经常绕过唐军掌控的城池,去他们后方劫掠和屠戮一些村落,若是碰到商队之类的存在,便更不会放过发财的好机会。

“馆陶县令刘澄,拜见节度!”

“跟我说说魏郡的形式。”

“是。”

馆陶县令站起身,思考片刻才道:

“当今魏郡各处官军加起来也有六七千人,但尽是新募兵卒,前几次贸然出城与叛贼交战,几乎次次大败,故而已经无人再言带兵收复失地一事。

而魏郡南面几座城池里,不知道其中所驻守叛贼有多少人,下官估计,叛贼的兵力至少也得是近万。”

那倒是不怕。

就算魏郡的叛军有一万人,而且他们还得兼顾几座城池,士卒往几座城里分一分,每次出现在颜季明面前的叛军不会超过三千人。

而颜季明这次带出了一万五千名天雄军,再加上三千奚人骑兵,看样子已经足够快速打赢这场战事。

但为了稳妥起见,颜季明并没有一道这儿就发起进攻,而是先停了两天,既是为了让天雄军得到修整,同时也在不断派骑兵往南探查情况。

馆陶县令大体上说的没错,而汇总哨骑探查到的情况,魏郡叛军的兵力应该比他说的还要少。

城中街道上时常能看到巡逻的士卒,尽管天雄军的风评较好,但百姓们一看到那些士卒就下意识地开始小跑,根本不敢逗留。

颜季明等人在县衙里商议下一步的进军计划,李宜奴无所事事,带着几个奚人在外面闲逛。

“这果子多少钱?”

她在一处摊位前停下,盯着那些黄澄澄的梨,有些馋了。

摊主是个瘸腿的中年人,听到问询声,刚笑着抬起头,眼神在李宜奴和她身后几个奚人脸上扫了一遍,忽然变了脸色,怒道:

“滚开,耶耶不卖给你们!”

“滚!”

李宜奴懂汉话,当即脸色一沉。

她身后那几个奚人也多少能听懂一点,见这人出言不逊,一个个当即手按在刀柄上,嘴里用奚话骂骂咧咧。

“这儿怎么回事?”

不远处刚好有一支巡逻的天雄军,见这儿发生了争执,当即围拢过来。

“无事。”

李宜奴深呼吸一口气,示意手下不要轻举妄动,摇摇头,转身离开。

天雄军校尉见她主动离开,沉默片刻,对摊主道:

“以后再见到她,客气些,她帮咱们节度挡过刀。”

摊主站起来,

直接对着那名校尉啐了一口。

“不想活了?”

校尉可不惯着他,他一脚踹倒摊主。

后者拼命挣扎,根本没因为他们是当兵的就露出丝毫畏惧,反而喊道:

“我的老母,娘子,两个孩儿,还有我的这条腿,全都断送在那些天杀的外族畜生手里!

你叫耶耶舔着脸去服侍她,耶耶做不到!

有种的,杀了耶耶!”

校尉的动作僵住了。

“算了,走吧。”

城里的事大部分时间都很好管,百姓都怕官,现在更怕当兵的,只要亮出身份,几乎都能瞬间偃旗息鼓,不再闹事。

但这儿民风彪悍,真有梗着脖子犯倔不怕死的,你也没办法把他怎么样。

毕竟人家也没犯法,就算是嘴里骂了两句,也不至于该死。

叛军先前过境时,把这先搜刮了一遍,但没怎么杀人。

而后官军又来这和叛军交战,官军中的那些丘八做事反而比叛军更狠,奸淫掳掠样样都做过,百姓苦不堪言。

“一日后,我亲率天雄军南下,后续粮草押送,由刘将军来负责,分你两千天雄军,再加上三千后营辅兵,把这事做好。”

“末将领命!”

刘客奴站出来,恭声答应。

“粮草运输,就利用魏郡本地的漕运,经由永济渠,运往元城。”

永济渠是隋炀帝时期开凿出的一条较为重要的运河。

利用它,颜季明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大批粮草辎重提前运往前方。

“那么,该说的事情已经全部说过了。”

颜季明敲了敲桌子,目光在所有人脸上巡梭一遍,他沉声道:

“此战,必须得快,而且要胜。

颜某,等着为诸位封赏请功。”

“末将领命!”

“末将领命!”

军营里声势浩大,唐字旌旗被大风扯起,猎猎作响。

李亨看着正在训练的一批士卒,随口问道:

“永王回信了没有?”

李辅国思忖片刻,答道:

“永王殿下近来数日内并未派人送信过来。”

“蠢货。”

李亨吐出两个字。

“但是...三殿下倒是派人送信了过来。”

“老三?”

李亨疑惑道。

“是公主殿下,奴今日把信放在您桌上了,圣人想来应是忙忘了。”

“也是,太忙了,一时没看到。”李亨正想让李辅国把信拿过来,瞧瞧女儿给自己写了什么,就看见远处有两人人正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身材魁梧的,是李嗣业。

旁边一个穿着绯色官袍的大臣,名叫房琯。

这人之前跟随玄宗逃到了蜀地,玄宗得到李亨已经在灵武继位称帝的消息后,便命令房琯等人又来灵武“帮助”新帝。

房琯这人名声较好,在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与李亨也有些交情,因此他一到灵武后,便受到李亨器重。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给李亨带来了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李亨总是私下里觉得自己得国不正,但随着传国玉玺到手,他便认为再无忧虑。

哪怕是之前玄宗绕过他,册封了诸子为各地节度使,在李亨派人送信过去后,玄宗也不得不撤回了那道命令。

他已经不是那个口含天宪、手握王爵的大唐天子了。

玄宗那边撤回了命令,

李亨当即又派人传令给永王李璘,让他离开江陵,去蜀地拜谒上皇。

李亨的意思很简单,老头子的话现在已经不算话了,我才是真正的大唐天子,我给你留个体面,不直接撅你的职位,你自己最好识趣点。

但看样子,永王那边是真的打算不听话了。

李亨能有什么办法?

他手中大军的主力都在河东关内一带,永王远在江陵,几乎鞭长莫及。

蜀地那边,其实还有不少人仍然只听从玄宗的命令。

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任命淮南节度使之类的官职,派人节制永王。

除非后者是真的一门心思要反,要不然只能被钝刀子割肉,看着手中的势力一点点被朝廷凌迟掉。

“臣,拜见陛下!”

李亨收起思绪,露出和煦的笑容。

“二位爱卿,何事?”

“末将,是来向陛下辞行的。”

李嗣业躬身道。

李亨缓缓点头。

这次出兵的事,早已与各处商量过,饯行的酒宴也已喝过,算算时间,李嗣业确实该走了。

但他在灵武登基以来,除了郭子仪,便是李嗣业等人对他最为忠诚,这些人骤然全部离去在外领兵,李亨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陛下。”

李嗣业走后,房琯上前,对着李亨施礼后,问道:

“臣已将平叛大计献于陛下,请问陛下,战事何时能开启?”

“诸处都派人送信过来,说兵马未齐,粮草短缺,劝说朕不要轻举妄动。”

“何等荒谬!”

房琯轻蔑道:

“郭子仪、高仙芝等人,不过是蒙受国家和陛下的信任,才得以手握重兵,此等人,最是好大喜功,私下行事。

臣给陛下的计策,不能说万无一失,但至少也可以收复两京中的一处。”

东都洛阳,西京长安。

两处都可以算作是朝廷脸面的重城,全都在叛军手中。

李亨渴望证明自己能做的比玄宗更好,

所以,

没有什么功业能比收复两京更有价值了。

“但郭公、高公乃是宿将,他们的话,不可不听。”

房琯当即又驳斥道:

“若此二人真的是宿将,那陛下无论让他们攻伐何处,必然是手到擒来。

何况,臣建议由河北先出兵,吸引叛军的注意,致使叛军将主力调到河北防御和反攻,削减江南道的压力。

在这时候,郭、高、李等大将,率军四处,或是截断叛军粮道,或是将叛军援军阻遏在半道,

最后,臣率精锐兵马南下出击,叛将安守忠既无援军,又无粮草,可一战而破之,

这样一来,两京对于陛下来说,便是唾手可得!”

房琯本人擅长谈论争辩,每次李亨反驳劝阻,他总能立刻找到说法驳斥李亨。

而后者,这时候其实也希望房琯能说服自己。

只要河北那边给的压力够大,让叛军把主力调过去,那安守忠等叛将暂时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可是,郭公说...”

“郭公高公,全是陛下封的公,没有陛下,他们又算得了什么?”

房琯当即激动道:

“臣请陛下,莫要听此等武将言语,您要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啊!”

李亨沉默良久,道:

“那就依卿所说,

九月,令各处出兵,卿自领大军,替朕收复两京!

朕,

已经将手头的兵马尽付与你,

莫要辜负朕!”

房琯当即跪下,恭敬道:

“臣,必然不负陛下,愿为陛下手刃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