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莱阳金属”卫各庄分厂

莱阳,名称来自于“日月出东莱之阳”,古为“昌阳”、“长广”,又有“梨城”、“龙城”的称号,被誉为“中国梨乡”。

近年来,莱阳在网络上声名鹊起的并非特产莱阳梨,而是与其八杆子打不着的无缝钢管。

2014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双方进行了火箭弹大战。以色列方面收缴了大批哈马斯火箭弹残骸,这些火箭弹大部分采用自来水管——无缝钢管制造,在尾部焊接上四个稳定翼、填充上火药和陀轮稳定仪,就是一枚标准的哈马斯火箭弹。

而火箭弹钢管残骸上所写的“山东莱阳钢铁厂”GB-3091-93更是在网上迅速发酵,让莱阳名声大噪,以至于有人在网上戏称:富则莱茵金属,穷则“莱阳钢管”。

作为众多“钢管产业化集群”的一员,卫远凭借着老爹传下来的作坊式小工厂,成为众多小资本家的一员。

说起卫远老爹卫建国,在当地可是响当当的技术大拿。

改革开放前,华夏国营大厂补充人员的方式往往是子承父业,也就是老子退休儿子接班。卫建国18岁高中毕业后,便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莱阳当地一家国营机械厂。

打小就对机械有天赋的卫建国,再加上本身肯吃苦肯钻研,短短一年便出了师。此后在国营机械厂一干就是20多年,期间奖状证书获得更是不计其数。

进入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时间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传统老牌国企由于生产管理的僵化逐渐变得举步维艰,甚至一些企业工资都发不出来。

与其他人抱着观望的心态不同,卫建国意识到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等不是办法必须要想办法自谋生路。

于是便一次性买断了自己二十多年工龄,成为机械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再加上当时政策鼓励工人自主择业,对于选择自主择业的工人给予一定现金奖励。

就这样,卫建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开了一家名为“为民机械修理站”的小作坊。

靠着国营机械厂几十年下来积累的真功夫,大到手扶拖拉机,小到铲子锄头煤炉子,没有卫建国修不好的。

再加上老卫头奉行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短短几个月时间,“为民服务修理站”在当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加上当时经济快速发展,短短3年的时间卫建国就把一家小作坊扩大成了占地十余亩、员工30多人的乡村企业。

考虑到长远发展,雄心勃勃的老卫头愣是通过当年在国营机械厂的关系,把自己的作坊式企业给挂靠到了国营机械厂。

此后,“为民服务站”一跃成为“莱阳机械加工厂卫氏分厂”。

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靠着国营大厂的关系,老卫头的机械厂开始涉及到一些边缘型的机械深加工,开始做起了零部件代工。短短几年就挣得盆满钵满。

可惜天不遂人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传统机械加工产业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莱阳机械卫氏分厂”虽然背靠大厂能拿到一些订单,但是应了那句老话:大河没水,小河的水能满到哪去?也仅仅是靠着这些订单勉强维持机械运转罢了。

光景好那几年光是工人就上百号规模,工厂门前可以称得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拉货的卡车能从镇子头排到镇子尾。现如今厂子里也仅剩下几位老师傅艰难维持。

备受打击的老卫头再加上本身年龄大精力不济也有了退居二线的念头。

厂子的经营也交到了自己的独子、刚刚大学毕业的卫远手里。话说卫远接手厂子也抱着子承父志、做大做强再现往日辉煌的想法。

但是现实给了卫远狠狠一棒。平日里这货不是忙着拉订单就是在找订单的路上可以说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毕竟睁开眼睛好几张嘴等着他。

都说做老板舒服!说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卫远身上,如果谁给卫远说这句话卫远肯定喷的连他妈都不认识啥!做老板舒服?来来来…你行你上这破厂劳资是一天也干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