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步之遥

“规模要做多大?”

李萱琢磨了一会之后,忍不住询问着,金尚很明确地回答道:

“满足主业需求,并略有盈余就行了。”

现实条件限制了金尚拓展互联网事业的速度,那就先从实体入手,再找准机会补齐线上。

前世那些被电子商务杀得七零八落的零售巨头们,想要跟上时代,转型电商,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醒悟太晚了。

等到网购销售额已经到了数百亿上千亿的规模,明眼人都知道未来在电商,这个时候再匆匆下场,连残羹冷炙都吃不上了。

如今对互联网公司的要务,并不是发展壮大,抢占全国市场;而是卡住位置,站稳脚跟,努力活下去,紧跟国内基础建设的脚步。

甚至,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性都要排在比较靠后的顺位,因为互联网流量变现困难,九成九的公司都活不过三年。在这一行深耕未来,需要的不是短期爆发力,而是长久的生命力。待竞争者倒下后,开发出来的市场,自然会被幸存者分而食之。

两人商量了好久,差不多将未来的打算剖析透彻之后,李萱才略有点不乐意地抱怨道:

“那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努力方向,和你的主业,并没有太强的关联?”

“怎么会?”

金尚笑着摇摇头,握住李萱的手紧了紧,

“线下弥补线上,三年之内,几乎不可改变,三年之后,即时通讯应该能做到勉强反哺线下了吧……”

“你的语气可没你说的那样笃定。”

“别闹情绪了,我让你做的板块,也不是完全的实体经济,而是基于正准备开发的即时通讯和综合门户网站而建立的,得兼顾为网站引流的任务。”

小金可没有每年豪掷三千万打广告的底气,想要将网民吸引过来,没有正儿八经的引流方式,估计什么都干不成。

总不可真的让老板扮女生陪人聊天聚人气吧?

至于为什么将所有分类都集中在综合门户网站,还不是因为如今上网的人太少了么?

二十年后,随便一个细分领域,只要做到前几名,就可以吸引到足够生存下去的粉丝流量。

现在可不行,办网站,必须是讲究大而全、无所不包、什么都有的门户网站,不管是即时通讯软件还是社区生活、电子商务等,都是为网站服务的工具,等到合适的时候,才有分拆独立运营的可能。

“对了,你有没有想过引入风投?我听女生部几个经济学院的姐妹们说,新兴产业靠自家砸钱,太吃亏了,烧别人的钱,为自己创业服务,才是比较的方法。”

接下来,两人说了点轻松的话题,尤其是学校发生的趣事,李萱似乎想起了什么,不由得建议道,

“你是不是也可以引入外部资金,分担压力和风险?”

闻言的金尚笑着回答道:

“一般来讲,应该是这样,只是,现在将公司拿出去融资,能融到多少钱?我家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也还有点本钱,小钱我看不上,大钱看不上我,只有等到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才好去吹牛拉投资。而且……”

顿了顿之后,小金傲气地放言道:

“我有十足把握,自己选的方向是对的,就看能不能撑到苦尽甘来的那一天。那些神神叨叨的天使投资人,来路不明的民间资本,居心叵测的买办,他们的钱,我可不想要。将来,我的公司会优先引入有份量战略投资者,能够为我扫清前路障碍,提供诸多实实在在助力的‘国字号’正规军,一般货色,我可不想带他们玩……”

要抱大腿,也得选个最粗的,有什么康庄大道,是比紧跟国家政策更好走的路?

郑良知的告诫,让金尚明白了自己最大的软肋,那就是没个真正能遮风挡雨的靠山,甚至连志同道合,抱团取暖的小团体都没有。

真要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有了大变动,连个通风报信的都没有。

如何安排李萱,金尚也琢磨了很多。

考虑到现实情况,最适合她的就是难度不是很高,但是掌舵干部必须可靠,了解金尚总体规划,还能保守商业机密,关键时刻能提供核心竞争力的行业。

大致来讲,就是个缺了一条腿的京东和美团的复合体,早期卖点优惠券,球票,电影票,音像制品、书籍等。公司旗下的《京西都市报》已经试发行了一个月,即将大面积推广,还有筹备中、即将正式面世的情感类生活周刊杂志《知音杂谈》,都需要大量地推和配送人员。

总是指望临时工和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干脏活累活也不现实,还是得有一批靠得住的基层员工,将今夕文化的下限给兜住。

将架子搭起来,深挖本地资源和潜力,再视互联网普及程度加码网络营销,视用户接受程度,试一试电子商务的水有多深也在考虑中。

烧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打广告,搞补贴优惠是不可取的。一旦补贴退潮,流量也烟消云散,什么都不剩下。

如果将钱砸在物流仓储,渠道配送方面,哪怕有不顺,土地、仓库、分拣设备、车辆等可都是实实在在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东西会越来越贵。

现在几十万几百万不砸钱,将来想要补回来,可能就得花几亿几十亿了。迟早都要做,还不如现在就准备起来。

……

第二天早晨,挣扎着起床的两人,匆匆洗漱后,驱车来到公司。

今天不是工作日,而是京城北方联合足球俱乐部的比赛日,理论上,除了和比赛相关的工作人员,是不上班的。

不过,这次有点特殊。

明天是《京西都市报》开始大批量发行的日子,通过各方调研,金尚十分大胆地做出了印刷十五万份的决定,两毛钱一份的价格,扣除成本之后,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

民营公司公开发行报纸其实相当困难,找个主管单位挂靠已经很不容易了,申请刊号的资质,今夕文化压根达不到,铁门槛就拦在那,金家父子可没有挑战法律的能耐。

为了让这份《京城都市报》面世,老金更是花了极大的精力,动用了多年积累的人脉,从某个经营不善的正规出版单位租用了报刊号,套了一层皮让金尚的的公司使用,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这么干当然是违规的,可这年头,只要不是太招摇,让同行看不顺眼,还不至于惹来麻烦。

周刊杂志《知音杂谈》就相对容易多了,没什么犯忌讳的地方,一块钱一本,预计首印五万份,酝酿了将近两个月,应该不至于卖不掉。

相比起限制颇多,主要为了维持规模,培养人才的报纸,杂志可能更有想象空间。

将李萱介绍给公司的几个骨干正式成员,暂时以秘书的身份,帮助金尚处理报纸和期刊的发售工作后,又一起审议了几篇定稿的重要文章和配图。

报纸的负责人是一位三十二岁的本地大姐,名叫赵荣珍,在京城主流报社工作了很多年,好不容易升上了中层领导,结果因为去年生下了第三胎,休养了很长时间,等回到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已经被年轻后辈给顶替了。

不管承不承认,女性在职场确实有很多避不过去的难关,想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确实比较困难。

赵大姐不愿意在单位被边缘化,于是带着好几位同样不如意的同僚出来闯荡。可惜,现在已经错过了最佳下海时机,再加上传媒业界也并不太平,混得并不如意,于是被郑良知介绍过来,带着几名跟班草创了《京西都市报》。

面试的时候,小金其实不怎么懂,郑良知和黄漪漪对她的评价还不错。

负责《知音杂谈》的人选,是一位从南方来的二十七岁女性,名叫王燕,本为当地一家草创不久的杂志的副主编,能力也很突出。来京城闯荡,并非其所愿,而是预备结婚的对象突然调动工作,她也不得不被动跟随成为“京飘”。

这年头飞机票比较贵,火车票便宜,但是不好买,家用电话普及率不高,手机还是奢侈品,网络联系更是限于发电子邮件。

一旦分居两地,最靠谱的交流方式就是写信了。

许许多多远隔千里的情侣就因为受不了异地恋的煎熬之苦而劳燕分飞。

王燕和她的对象感情还不错,为了终身大事而冒险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京城,找个靠谱的工作都很困难,京城物价不便宜,靠男方一个人工作赚钱养家,还真有些困难。

从十多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王燕也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尤其是第一次挑大梁,着实是一次考验。

金尚对这位年轻的女编辑还比较满意,金手指也提示这是未来会给公司带来较大好处,可挖掘潜质的人才。

手里的样刊,几位相关人士已经看过了,意见也提了许多,改了许多遍,最后定稿的版本,金尚也很比较满意。

只不过,传统的发行渠道,太保守了,五万份,其实并不多,可想要一炮而红,还得有点手段。

“王编辑,我已经托人和本地妇女联合会沟通过,主要面对女性读者的都市情感类杂志,对她们的工作,也是重要的补充。毕竟,京城妇联也是这本杂志的主管部门之一,也得让上面看到咱们的成果。”

“这……可行吗?”

王燕有些犹豫。

说实话,按照金尚的主意,《知音杂谈》的风格,和前世的《知音》杂志的风格是差不多的,聚焦男女关系,婚姻痛点,家庭矛盾,养儿育女,婆媳不合等领域,是这一份杂志的最大特色,和如今偏向文艺的主流杂志相差有点远。

说得好听点叫接地气,满足草根阶层的精神文明生活;说不好听的,就是格调不高,品味过低的三俗文化;

受到文艺界鄙夷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声势太大,甚至有可能迎来主流舆论的反弹。

只不过,信心满满的金尚拍着胸脯做保证,暂时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草根?

三俗?

这才哪到哪?

过几年互联网大行其道,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都快沦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最后消遣了。

太遥远的事情暂且不提,京西这块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京畿重地,如今还只是远城区,妥妥的城乡结合部,已经有高楼林立大都市的影子了,但是繁荣程度还远远不如。

尤其是外来人口逐年增多,使得脚下这块土地受到了各方思想的冲击,远不如京城核心区域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

先天不足的《京西都市报》是没有机会冲出京城,走向全国的,它的宿命是在合适的时候转为线上,为草创的“北方联合在线”门户网站生产内容资讯;而《知音杂谈》则可以,只要维持这种风格保证质量不跌落,金尚甚至有较大的把握将其发展成国内靠前的期刊杂志。

敢为人先,承担了风险,自然也会有超额的收益。填补了国内情感类休闲期刊空白的《知音杂谈》,前景还是不错的。考虑到将来壮大时候可能遇到的麻烦,金尚才将京城妇女联合会选为主管部门之一,并依靠它的影响力,打着丰富全国女性精神生活的旗号,实际上就是一碗碗隐藏在或真或假的情感故事背后的鸡汤。

男人嘛,看足球比赛,买球衣球票,试一试新潮的国际互联网,就已经是极限了。真正赚大钱,还是得靠女性消费者。

让两位主编带着几位骨干去检查一下明天派送渠道是否通畅后,金尚才宣布散会。

回到办公室,黄漪漪正在小声地向李萱说着一些公司的事情,忙碌了这么久的郑良知也是长舒了一口气笑道:

“总算是到这一天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靠网吧的收入吊着一条命,连个主营业务都没有,如今,总算是快要见着回头钱了。”

出力不少的郑良知,久违地取得了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