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医院总数为36570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国内医院的最高级别)仅有1651个,而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患者想要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得不奔波前往这类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这一方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另一方面,由于此类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有限,无力接待过多的患者,自然无法带给患者理想的就医体验,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医疗行业必须进行改革,目前可行的改革路径是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等技术,共同推动智慧医疗落地。

以5G为依托的智慧医疗以医院现有的人力资源与医疗设备为基础,借助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5G网络为患者提供实时、远程、高移动性、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切实提高医疗效率与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效率不高、质量欠佳等问题,带给患者优质的就医体验,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借助先进的物联网等技术,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可以展开良好的互动,改变过去以疾病治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模式,满足人们预防性、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智慧医疗的落地将为医疗行业改革带来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智慧医疗环境中,医院可以对身体健康的个人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缺陷,尽早提示健康风险;医院可以借助医疗大数据创建病症模型,辅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医生可以借助纳米级智能手术机器人对患者开展精准无创手术;慢性病患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家庭医生进行日常护理;偏远地区的患者可以借助远程医疗在家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智慧医疗是建立在各种技术基础之上的,例如远程医疗、远程手术对网络传输速率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智慧医疗建设与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势在必行。

我国利用5G助力智慧医疗落地有着天然的优势。2019年6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座,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实测,我国5G用户的平均下行数据速率超过500Mbit/s,数据传输时延缩短至1~10ms,使很多在4G网络环境下无法实现的医疗场景有了实现的可能,例如远程手术、高清视频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教学、AI辅助诊断等,为智慧医疗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除了快速发展的5G技术的支持,为了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我国的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2018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对未来5~10年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药品供应保障、医疗保障结算服务、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做出指示,要求医疗行业尽快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

在2020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中,“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被列为重点事项。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一些省市也围绕“5G+智慧医疗”发布了利好政策。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支持下,一批5G医疗应用示范项目落地,一些医院开始尝试远程诊疗、远程急救、远程超声、远程慢性病管理、远程教学等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的推广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立足于我国医疗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从技术架构与实际应用两个层面出发,结合医疗机构与领军企业的实践成果,从5G+智慧医疗、智慧医院、AI医疗、大数据医疗、区块链医疗、数字孪生医疗、医疗机器人7个维度,对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依托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医疗进行了全方位探究。

本书对智慧医疗产业的阐述,与诸多实际应用案例相结合,并辅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不仅适合医疗行业的管理者、相关科技企业的从业者阅读,也适合对智慧医疗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作者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