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在重大主题中彰显艺术魅力——获奖作品《信仰》歌词赏析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信仰》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由词作家杨文国、闻艺联手共同创作的。作品最初发表于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被作曲家孟文豪相中谱曲,由青年歌手平安、喻越越倾情演唱。2019年6月,《信仰》被中宣部遴选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推荐目录;两个月后又被评选为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歌曲能否传唱传播,是衡量一首歌曲创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作品的成功离不开词、曲、唱、编配制作等环节。作为歌曲文本的歌词,在整个歌曲创作过程中起着情感抒发的基础核心作用,难怪有评论者如是说:一首歌曲能不能唱响在于歌手,能不能流行在于音乐,最后能不能成为经典在于歌词。原创歌曲《信仰》之所以能以如此热度和速度走红,除了雄浑大气、委婉跌宕的歌曲曲调和男女歌手默契配合、充满激情的演绎外,主要得益于歌词的气势磅礴、隽永绵长、境深旨远、意味无穷。

下面,就《信仰》这首歌词中凸显的主要艺术特色,做一点粗浅赏析:

紧贴现实,立意高远。任何文艺门类的作品创作,大凡动笔之前都离不开立意,所谓“立意”,是指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也就是说寻找、发掘和确立文章的精神内核。故此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立意占有极重的分量。歌词创作更是如此,因为一部声乐作品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里所讲的“境界”,指的就是诗词创作要有鲜明的立意。作者在创作《信仰》这首歌词时,根据前人总结出来的作品立意要“正确、新颖、深刻、集中”的原则,心中始终不忘紧贴现实、紧贴生活、紧贴民众,围绕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生发开去,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着力唱响时代主旋律。作者心中明白:梦想与信仰,是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灯塔和基石;中国人的新时代梦想,就是“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中国人的信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作者动笔创作时,紧紧抓住“梦想”和“信仰”这两个新时代的关键词,在不到一百五十字的词作中,抒写了新时代梦想的长度与信仰的高度,描绘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的美好蓝图。由于有了高站位、宽眼界的立意,自然而然提炼出了“同心协力”“坚定信念”的高品位的主题思想,唱出了全国人民奋斗新时代的共同心声。这首《信仰》歌词,是作者挑灯夜战、字斟句酌、经过20余次修改、反复打磨出来的,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也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抒发爱国情怀、讴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的成功之作。

平中见奇,匠心独运。歌词创作除了要有好的立意外,还必须要有好的构思。有专家指出诗词歌赋创作必须遵循三个要诀:立意要高,着眼要宽,落笔要小。这三个要诀实际上讲的是作品艺术构思的过程。古人曾对艺术构思有过精辟论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晋代陆机《文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大家知道,迈进新时代以来,音乐界词曲作者们围绕“中国梦”这一重大主题,相继创作出各种体裁的歌曲作品,其数量之多,可用“汗牛充栋”这个成语来形容,但大多数作品缺乏新意,相互雷同,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没有从形象出发,缺乏艺术思考,缺乏精巧构思。而《信仰》能从不计其数的同类题材的歌曲作品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就在于作者十分注重作品的艺术构思,即“从相同的题材找不同的角度,从相同的角度找不同的构思,从相同的构思找不同的语言”(湖北籍著名词作家雷子明语),充分展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艺术才华。请读歌词:

梦想有多长/希望就会在前方/不懈追求与向往/就是人民富裕与安康//(A1)

信仰有多高/忠诚就会更昂扬/美好蓝图与梦想/就是祖国繁荣与富强//(A2)

(B段见后)

作者在布局谋篇构思这首歌词时,采用“AB”结构式,全词由两部分组成,即A1、A2段为并列的主歌部分,B段为副歌部分。作品先分后总,纵横捭阖,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先由“梦想有多长/希望就会在前方”“信仰有多高/忠诚就会更昂扬”切入,一个“长”,一个“高”,虽从小处落笔,但着眼宽广,精准地阐释了“梦想”“信仰”相依相存的辩证内涵,然后引发出副歌B段“不忘初心放飞理想和希望/牢记使命把信仰擦亮/同心协力追赶奋进的时光/汗水与担当写就出彩的华章……”澎湃激情直抒胸臆,点明题旨,揭示主题。可以说整首歌词的构思是平中见奇,奇中见巧,匠心独运。

情动于中,昂扬大气。诗与词都以抒情见长,但在审美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即诗重个性,词偏共性。诗人以自身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发出的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声音;而词人则以某类人的立场观察世界,主要充当群体的代言人。由于歌曲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这就要求词作者创作出来的歌词,必须为一群人或一类人代言,抒发“大我”之情,唱出人们共同的心声,以此激发作曲家二度创作(谱曲)的灵感火花,为歌唱家三度创作(演唱)提供感情动力和表演空间。作为主旋律歌曲的歌词创作更是如此。再看《信仰》B段副歌歌词:

不忘初心放飞理想和希望/牢记使命把信仰擦亮/同心协力追赶奋进的时光/汗水与担当写就出彩的华章/民族的希望是压不弯的脊梁/国家的力量是万众一心的光芒/坚定信念紧随前进航向/国富民强铸就人民永恒的信仰

在这段副歌歌词中,作者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希望、愿景之中,表现了置身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共同奋斗的心态。歌词中所运用的“放飞”“擦亮”“追赶”“担当”“压不弯”“紧随”“铸就”等动词,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饱含激情,情动于中,昂扬大气。歌词抒发的情感,不再是作者个人的柔情,而是大众的豪迈之情,是民族的昂扬之情。这正如西汉学者毛亨在《毛诗序》里所写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故此,歌曲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共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得以迅速传唱。

当代词坛“泰斗式”领军人物乔羽先生有一句经典名言:歌词最容易写,是由于它的简短;歌词最不容易写好,也是由于它的简短。因为在几十或百来字的方寸之地,要营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确非易事。如何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唱响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所面临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浮躁,耐寂寞,勤思索,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信仰》歌词创作的成功经验,就是新时代主旋律歌曲创作的最好范式。

【原载《解放军报》2020年2月23日“长征”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