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火把微光映学途 忧心学子夜未眠

一腔热血献论文,二目难眠夜已深。

三审四改方成稿,五载求学忧满心。

“师者,汝闲暇乎?”

“愿为吾审视论文乎?”

“得为吾献些许建议乎?”

“诺。”

“或师知此论文近日紧迫也。”

“嗯。”

“有劳师矣。”

“一、二、三章皆共性也。”

“宜置诸普遍共性之角度。”

“师,吾至则电告汝。”

冗谈细语于电话中,正大以诲人不倦之姿,向刘君南北详尽阐明。初,述新冠疫情之背景,以应急响应之策对比于二零零三年非典及后续之政策导向,阐此课题之现实价值。何以择此题?

次,论及研究之起点,从导则、标准、论述此类项目之共性与特性,当如何着手?如何把握“五图一表”之精髓?其重点何在?疏漏错误常为何类?此与现今之一、二、三章内容相仿,刘君南北当明其何以置此,其意旨为何?与全文之逻辑关系又若何?

再,三、四部分,可参照前文所述之共性,阐述此二项目之具体框架内容。五部分,论此两报告之可圈可点之处。六部分,分别指出两报告之不足。

终,结论或建议,乃正大对南北同学之观点也。

“诺。”

既成框架之梳理,当择其一二细节之独特,以启学生之思维。专有一医疗焚烧炉技术标准对照,该编制哪些不符合标准要求,当为核心部分之一。例如中间投料报告为人工火把点火,而标准要求自动点火装置。又如推荐皆为旋转窑旋转焚烧炉,而此编制中推荐之炉型非所推荐者。

正大教授思之,昔日曾议此论文,初部肯定,而次部或有阙疑,彼时已明言于刘君南北。至于三部之编纂建议,当如下述:一者,编纂者须谙熟相关标准,以技术准则、环评导则为依,如自动点火、炉型之择,慎勿为商家厂家之鼓吹者,此等见解,学生鲜能提出。然一报告中竟有商家推荐炉型之复制粘贴,其中技术与标准严重乖违,炉型亦非推荐之旋转窑。二者,五图一表之绘制、项目关键之聚焦,尤是新冠疫情应急处置之急需立项,皆未涉及,时势背景一字未提,“硬件不硬、软件更软”,此编纂者之弊也。项目本身之立项无大碍,却因编纂者之技术把控不周,影响立项进度。

“将此等思想融入,逐章逐节对照其内容,明其所以。”

“吾已略知其意。”正大忧之,不暇深计其当否,乃以微言告明,实乃刘君南北之论文指导者也:“杨博,刘君南北有志深造,此篇论文,望君多加斧正,俾其益臻完善,以备来日攻博之需,敬祈垂教。”

“正大教授,上午已与刘君南北共议此事。”

“谢师。”

“嗯嗯。”

南北君宜将此转予杨博,当面依此已调之目录结构为鉴,材料之大要,主在南北君之全局把握,宜善问于杨博。建议依正大之思路,速行调整,以杨博之见为主。若非虑及刘君南北之选师非己,正大教授恐已亲笔修正矣。此次终忍之,盖因前次亲自修改论文,致其面目全非而学子不领情,或直斥同事之非,同事是否阅读或理解,皆不可知,有时人并不欲知真理或真相。

“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须精”,正大教授复诫刘君南北同学。

“诺。”

“此思路尚可撰小论文以发学报。”又增其任。

“诺。”

……

“师,此吾之毕业设计也。若查之无误,吾将行查重。”

“设计文件难开,请换格式再传。”

“诺。”

“稍待。”

“此甚重要,须凸显尔之所为,强调此设计为实习期间,与小组共同完成之设计。PPT汇报时,前言须明此。”

“并告同窗。”

“诺。”

“尔研究生入何校?久不闻尔之消息。”

“吾第一志愿重庆某211大学,复试未过,遂调剂本校。”

“上岸便好。”

“硕士期间多发SCI,以助博士申请。”

“吾亦老矣,记忆模糊。”

“嗯。”

“师,此图可行否?转换不甚佳。”

“可。”

“若方便,宜当面请教两位外审老师,依其意修改。答辩时,须明言何人所提何议,何处调整补充,彼等为答辩组。”

“彼二人之评分甚重。”

“诺。”

“三环节合为一。”

“彼等将关心尔之所为。”

“嗯。”

“智慧也。”有诗记曰:

火把微光点点明,忧心忡忡夜夜惊。

学海无涯勤为桨,渣滓淘汰见真金。